為什麼有人說“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偶句?

隱姓埋名幾百年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出自文言文《木蘭詩》,

萬里赴戎機,關山渡若飛—— 奔赴邊關,千萬裡行軍打仗,置身於繁忙的軍務中。(風塵征戰間,)時光飛逝,已是跨越了重重險阻,渡過了千山萬水。 戎機:繁忙的軍務。 萬里赴戎機:千萬裡行軍打仗,軍務繁忙。 關山:關隘險阻,千山萬水; 關山渡若飛:跨越了重重關隘險阻,渡過了千山萬水,轉眼間時光飛逝。 這句話不可以單獨從字面上進行解釋,應聯繫上下文意思來串通理解。後面的意思應該是:北方的寒氣中仍不時傳來金鐸(戰事警報)的聲音,刀劍的寒光依然映射著身上的鐵甲,轉眼間(木蘭)已身經百戰,從士兵成長為將軍,並且十(二)年後得以凱旋而歸

《木蘭詩》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據其最早著錄於陳釋智匠所撰的《古今樂錄》,可證其產生之時代不晚於陳,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詩中之事產生於北魏與柔然之間。

  此詩收入《樂府詩集》的《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至唐代已廣為傳誦,唐人韋元甫有擬作《木蘭歌》,可以為證。因此,學者們大都認為,民歌《木蘭詩》產生於北朝後期。

  《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也是一篇樂府詩。它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木蘭詩產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翁子涵


有人說,誰人說?怎麼講的,要有理有據有觀念推論我們才好討論研究,才能把真理越辯越明。沒有看到誰說,乾脆我說:“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偶句!

按照修辭學書籍的講法,對偶是一修辭手法。對偶有嚴對與寬對,正對與反對等等之分,對偶還要追求聲律聲韻對應和稱之美。顯然“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符合這一修辭手法的要求的,屬於寬對,正對(順對)。

就按今天的普通話讀音“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平仄關係為: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基本相對,按古代讀音或者是地方方言讀音,也許是平仄剛好相對。

上下句尾韻“機與飛”不押韻,但兩句中字“赴與度”押韻,亦有移韻換韻的效果,從韻律上講也有美感效果。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摘自木蘭詩,是一首敘事詩。這兩句是講其中一事:萬里遙遠的路途奔赴戰場,一路戰鬥無數,慘不忍睹,戰爭勢態變幻莫測,真是歷盡千辛萬苦!但是英勇善戰的花木蘭,從士兵一路走來,越戰越勇,越挫越勇,而今披上將軍戰袍。回望過去,所有關隘山口險阻,恍然如夢,如飛奔一樣掠過。前後兩句,順勢而發,一個說事,一個說做事的結局。萬里對關山,同性同事件相對;赴對度,詞性相對且押韻;戎機對若飛,戎機也是轉瞬即逝,對象飛一樣恰當的,無啥大礙。

綜上所述,“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偶句,符合修辭手法對偶標準。






狼舞翩翩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來自木蘭詩。

該句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

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容,誇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鬥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鬥,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對偶一定要是詞性相對.

詞性相對即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再細分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數詞對數詞、量詞對量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助詞對助詞、介詞對介詞等。

舉個例,如王維的“漠漠水田飛白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就是對仗,“漠漠”和“陰陰”做形容詞用,“水田”和“夏木”是名詞,“飛”和“囀”是動詞(包括使動用法),“白鷺”和“黃鸝”是名詞(我也不知為什麼想用這句舉例。)

題主的“萬里”是數里用法,“關山是名詞”,“戎機”是名詞,“若飛”的組合更像是短語,詞性基本不對。


立夏夢書齋


這兩句絕不是對偶句。至於為什麼“有人說是…”只能說他不懂對偶句的要點。

對偶,也叫對仗。具體要求是:一、上下兩句,字數相等。二、上下兩句相同位置的字,要求平仄相對(相反)。三、上下兩句,相同位置的詞要求:詞性相同,詞意相對。四、上下聯不能出現相同的字。五,一般上聯要仄收(尾字為仄),下聯要平收(尾字為平)。

參照以上要求,“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一聯只有“上下聯字數相同”符合規定。其餘無論平仄、還是詞性、詞意都不符合對偶句的規定。因此,不能稱之為對偶句。

縱觀整篇《木蘭辭》,只有一聯,中規中矩的對偶句。那就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朋友們可以對照上述要點,逐一查核。



橡木桶61955766


說“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偶句,那麼說這句話的人一定是有些標新立異的。

大家都知道對偶,對偶需要滿足的條件就是字數相等,結構相同,平仄相對。

我們來看看這兩句話。“萬里”是數量詞,“關山”是名詞,已經不滿足結構相同條件,若是把範圍寬泛些,都當做名詞用,勉勉強強合格;“赴”是動詞,“度”也是動詞,詩詞裡對偶句第三個字無要求,滿足條件;“戎機”是名詞,“若飛”卻是介詞短語,無論如何也不是相同結構。所以“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肯定不是對偶句。

用以上的方法來度量同一詩裡的對偶句,“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都是名詞,數量詞,動詞,介詞一一相對。

再看一下杜甫的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整首詩對仗工整,名詞有“黃鸝白鷺翠柳青天西嶺東吳”,前面的顏色對顏色,方位對方位,堪稱對偶學習的典範。


風野七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偶句嗎?

我的答案是:NO!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對偶。下面先看看“漢典”對“對偶”的解釋:

再看看《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商務印書館)關於“對偶”的解釋:

從上述這兩個解釋,我們可以看到,對偶句至少應該有以下兩個特點:

第一,前後兩句話字數相等。這個是基本條件。

第二,兩句話的結構形式相同。這個內容就多了,包括句子結構相同,若前一句是主謂結構,後一句也必須是主謂結構;若前一句是偏正結構,後一句也必須是偏正結構;相對應位置的字(或詞)詞性相同也必須相同。

據此,再回過頭來看“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這兩句。除了字數相同之外,這兩句詩也就“赴”和“度”都是動詞,此外再沒有別的相同之處。

詞性上,“萬里”是數量詞,而“關山”是名詞;“戎機”是名詞,而“若”“飛”都是動詞。在句子結構上,“赴戎機”是個動賓短語,而“度若飛”則是個謂補短語;而且,“關山度若飛”還是個倒裝句,正常的句子順序應該是“度關山若飛”。

所以,“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不是對偶句!

順便說一句,別輕易相信某度,那上面的錯誤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牛皮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出自《木蘭辭》全文是: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這首詩描繪了木蘭代父從軍和辭官還鄉的不尋常經歷,歌頌了她深明大義、勇敢堅強、不貪圖功名利祿、熱愛田園生活的優秀品質。

”萬里赴戎機 關山度若飛”的意思是:不遠萬里,奔赴戰場。戎機,戰爭,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描寫了木蘭征戰途中艱辛的行軍場面。和抓著戰機殲敵的過程。

要判斷”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這兩句是不是對偶句,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對偶,以及對偶的特點及作用。

對偶句分正對於反對兩種,

正對,兩個句子之間的關係是互為補充,: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襯。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反對,兩個句子之間的關係是相反或相對。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對.例如: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對偶的特點及其作用

對偶就是“對對子”,也稱“對仗”.它必須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兩句間的關係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和條件等.其作用有:便於吟誦,有音樂美;表意凝練,抒情酣暢。鑑於對偶的定義、特點、作用綜合分析“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這兩句詩符合正對的想補相襯,是對偶句。(下句補充說明上局,且字數相等 ,韻律符合)


王志毅


所謂對偶最基本的是:詞性相對,意思相對或相反,字數相等的二句。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只是說木蘭和邊塞將士打仗英勇,沒有意思相對或相反,詞性也不相對,更不用說平仄了,所以這兩句不是對偶的修辭方法。


用戶名閒逸先生


這根本就不是對偶句,如果有人說是,只能說明他根本不懂詩詞。

對偶句最基本特點就是:位置和詞性都要一致。而《木蘭辭》中的“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這兩句,雖然字數一致,但同一位置的詞性不完全一致,甚至連句子結構都不一樣。

真正的對偶句應該象《木蘭辭》中的另外兩句: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朔氣——寒光,傳——照,金柝——鐵衣。位置和詞性對仗極其工整。


秋夜為我長


不是!萬里與關山平仄對,詞性不對。萬里,數量詞,關山名詞。度與赴仄對仄不行。戎機與若飛平對平不行,若飛是介賓結構,戎機是名詞,兩個詞(介、賓)一個詞怎能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