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偶句?

隐姓埋名几百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出自文言文《木兰诗》,

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 奔赴边关,千万里行军打仗,置身于繁忙的军务中。(风尘征战间,)时光飞逝,已是跨越了重重险阻,渡过了千山万水。 戎机:繁忙的军务。 万里赴戎机:千万里行军打仗,军务繁忙。 关山:关隘险阻,千山万水; 关山渡若飞:跨越了重重关隘险阻,渡过了千山万水,转眼间时光飞逝。 这句话不可以单独从字面上进行解释,应联系上下文意思来串通理解。后面的意思应该是:北方的寒气中仍不时传来金铎(战事警报)的声音,刀剑的寒光依然映射着身上的铁甲,转眼间(木兰)已身经百战,从士兵成长为将军,并且十(二)年后得以凯旋而归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诗中之事产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木兰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翁子涵


有人说,谁人说?怎么讲的,要有理有据有观念推论我们才好讨论研究,才能把真理越辩越明。没有看到谁说,干脆我说:“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偶句!

按照修辞学书籍的讲法,对偶是一修辞手法。对偶有严对与宽对,正对与反对等等之分,对偶还要追求声律声韵对应和称之美。显然“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符合这一修辞手法的要求的,属于宽对,正对(顺对)。

就按今天的普通话读音“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平仄关系为: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基本相对,按古代读音或者是地方方言读音,也许是平仄刚好相对。

上下句尾韵“机与飞”不押韵,但两句中字“赴与度”押韵,亦有移韵换韵的效果,从韵律上讲也有美感效果。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摘自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这两句是讲其中一事:万里遥远的路途奔赴战场,一路战斗无数,惨不忍睹,战争势态变幻莫测,真是历尽千辛万苦!但是英勇善战的花木兰,从士兵一路走来,越战越勇,越挫越勇,而今披上将军战袍。回望过去,所有关隘山口险阻,恍然如梦,如飞奔一样掠过。前后两句,顺势而发,一个说事,一个说做事的结局。万里对关山,同性同事件相对;赴对度,词性相对且押韵;戎机对若飞,戎机也是转瞬即逝,对象飞一样恰当的,无啥大碍。

综上所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偶句,符合修辞手法对偶标准。






狼舞翩翩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来自木兰诗。

该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对偶一定要是词性相对.

词性相对即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再细分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助词对助词、介词对介词等。

举个例,如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就是对仗,“漠漠”和“阴阴”做形容词用,“水田”和“夏木”是名词,“飞”和“啭”是动词(包括使动用法),“白鹭”和“黄鹂”是名词(我也不知为什么想用这句举例。)

题主的“万里”是数里用法,“关山是名词”,“戎机”是名词,“若飞”的组合更像是短语,词性基本不对。


立夏梦书斋


这两句绝不是对偶句。至于为什么“有人说是…”只能说他不懂对偶句的要点。

对偶,也叫对仗。具体要求是:一、上下两句,字数相等。二、上下两句相同位置的字,要求平仄相对(相反)。三、上下两句,相同位置的词要求:词性相同,词意相对。四、上下联不能出现相同的字。五,一般上联要仄收(尾字为仄),下联要平收(尾字为平)。

参照以上要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一联只有“上下联字数相同”符合规定。其余无论平仄、还是词性、词意都不符合对偶句的规定。因此,不能称之为对偶句。

纵观整篇《木兰辞》,只有一联,中规中矩的对偶句。那就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朋友们可以对照上述要点,逐一查核。



橡木桶61955766


说“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偶句,那么说这句话的人一定是有些标新立异的。

大家都知道对偶,对偶需要满足的条件就是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

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话。“万里”是数量词,“关山”是名词,已经不满足结构相同条件,若是把范围宽泛些,都当做名词用,勉勉强强合格;“赴”是动词,“度”也是动词,诗词里对偶句第三个字无要求,满足条件;“戎机”是名词,“若飞”却是介词短语,无论如何也不是相同结构。所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肯定不是对偶句。

用以上的方法来度量同一诗里的对偶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都是名词,数量词,动词,介词一一相对。

再看一下杜甫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整首诗对仗工整,名词有“黄鹂白鹭翠柳青天西岭东吴”,前面的颜色对颜色,方位对方位,堪称对偶学习的典范。


风野七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偶句吗?

我的答案是:NO!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对偶。下面先看看“汉典”对“对偶”的解释:

再看看《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关于“对偶”的解释:

从上述这两个解释,我们可以看到,对偶句至少应该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前后两句话字数相等。这个是基本条件。

第二,两句话的结构形式相同。这个内容就多了,包括句子结构相同,若前一句是主谓结构,后一句也必须是主谓结构;若前一句是偏正结构,后一句也必须是偏正结构;相对应位置的字(或词)词性相同也必须相同。

据此,再回过头来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两句。除了字数相同之外,这两句诗也就“赴”和“度”都是动词,此外再没有别的相同之处。

词性上,“万里”是数量词,而“关山”是名词;“戎机”是名词,而“若”“飞”都是动词。在句子结构上,“赴戎机”是个动宾短语,而“度若飞”则是个谓补短语;而且,“关山度若飞”还是个倒装句,正常的句子顺序应该是“度关山若飞”。

所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是对偶句!

顺便说一句,别轻易相信某度,那上面的错误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牛皮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出自《木兰辞》全文是: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这首诗描绘了木兰代父从军和辞官还乡的不寻常经历,歌颂了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不贪图功名利禄、热爱田园生活的优秀品质。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的意思是: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争,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描写了木兰征战途中艰辛的行军场面。和抓着战机歼敌的过程。

要判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两句是不是对偶句,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对偶,以及对偶的特点及作用。

对偶句分正对于反对两种,

正对,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互为补充,: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是相反或相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鉴于对偶的定义、特点、作用综合分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两句诗符合正对的想补相衬,是对偶句。(下句补充说明上局,且字数相等 ,韵律符合)


王志毅


所谓对偶最基本的是:词性相对,意思相对或相反,字数相等的二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只是说木兰和边塞将士打仗英勇,没有意思相对或相反,词性也不相对,更不用说平仄了,所以这两句不是对偶的修辞方法。


用户名闲逸先生


这根本就不是对偶句,如果有人说是,只能说明他根本不懂诗词。

对偶句最基本特点就是:位置和词性都要一致。而《木兰辞》中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两句,虽然字数一致,但同一位置的词性不完全一致,甚至连句子结构都不一样。

真正的对偶句应该象《木兰辞》中的另外两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寒光,传——照,金柝——铁衣。位置和词性对仗极其工整。


秋夜为我长


不是!万里与关山平仄对,词性不对。万里,数量词,关山名词。度与赴仄对仄不行。戎机与若飞平对平不行,若飞是介宾结构,戎机是名词,两个词(介、宾)一个词怎能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