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城碼”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近日上午,央視《新聞直播間》通過5分多鐘直播鏡頭,重點關注了滬通鐵路張家港長江大橋以及張家港高鐵樞紐站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的情況,介紹了蘇州開發的“蘇城碼”大數據比對系統助力復工復產。每天開工前,工人們經體溫測量正常,出示“綠碼”即可快速進入工地施工。

隨著各地有序復工復產,城市逐漸恢復活力和生機。返崗返工帶來了人員流動,也帶來了疫情防控的重大考驗。“蘇城碼”對每個人或許有著不同的作用,但對於這座城市來說,它就好比是城市快車道上的“信號燈”。

擔心有紕漏的居民吃到了“定心丸”

錢建明,園區唯亭人,家住張涇二村。雖然官方10號通告中只是“鼓勵本市戶籍人員主動如實申報”,但在通告出來當晚,他就在支付寶上刷到了“綠碼”。“一是好奇,二是擔心。”

錢建明的擔心情有可原,唯亭街道近20萬總人口中,外來人口13萬多,其中與疫情重點地區有關的近2萬人。“幾乎每個小區都有大量租住戶,返程時大批人回來,這小小的二維碼能起到作用嗎?”

不過就在第二天,錢建明就聽說有返蘇人員現場申領“蘇城碼”顯示不是綠碼,按照相關規定被帶往集中地點進行隔離的消息。他特意向社區民警李小永核實,還聽說街道、派出所出面溝通協調了35家賓館恢復營業,專門提供房間給有需要的隔離人員居住。

“蘇城碼”推出來以後,小區外來人員的首次查驗流程也有了改變。除了測量體溫、查驗身份證、居住證外,“蘇城碼”的核驗環節也必不可少。“這些看似繁瑣的環節,都在手持平板電腦中操作,速度挺快。”

社區民警李小永說,最初像錢建明一樣擔心的人不止他一個,有居民聽說了“偽綠人”的消息後,曾向他打聽,李小永就給大夥兒打了個比方:公安的大數據系統就好比是個過濾篩,已經填報申領的“蘇城碼”個個都要過篩,如實申報、核對無誤的“蘇城碼”能順利過關,申報有問題的“蘇城碼”會被逐個篩出來。過篩一次有十多道工序,持續動態篩查,有問題的“蘇城碼”自然無所遁形。

這個比方大家一聽就明白,多餘的擔心自然會消除。在錢建明的“監督”下,他的家人和同事們都領到了綠碼。這幾天,去菜場或者去公司,看到許久未見的朋友,打招呼的第一句總歸是“你是什麼碼?”錢建明說,公司還沒完全復工,不過隨著人員陸續到崗,“相信不久後,疫情過去,全員到位,一切都能恢復到原來的樣子。”

開誠佈公的在蘇武漢一家人成功刷到“綠碼”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為了一己之便利,謊報信息,騙取綠碼,會將自己和他人都置於危險境地,當然也逃不過大數據系統的核驗,這樣的做法失德又違法,得不償失。但以誠信為本,實事求是,並且主動配合防疫工作,將每日隔離信息主動通報給小區的其他業主,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夠得到所有人的尊重,還由此可能成為小區的“網紅”。

朴子文(化名),武漢市東西湖區人,在蘇州定居工作近五年。疫情還沒發生前,在老家的母親和弟弟一家決定自駕來蘇州過年,到現在為止,一家人在蘇州已經40多天。因為戶籍仍在老家,疫情發生後,社區工作人員王靜妤第一時間聯繫朴子文,詳細詢問他的情況。

“當時工作人員不知道我家人已經來蘇州,只問到我個人情況,但我覺得還是要主動告知。”電話掛斷沒多久,社區民警和朴子文取得聯繫,詳細瞭解了全家人身體情況後,將需要居家隔離14天的要求告知。

好在家人來蘇州時帶足了年貨,又臨時從網上採購了一批,朴子文和家人開始了14天的居家隔離。當晚,考慮到弟弟的鄂牌私家車會引起其他業主的誤會,朴子文和小區管家溝通後,進入了小區業主群。在群裡,朴子文如實通報了自己的情況,並在隨後的日子裡,每天將全家人體溫測試結果公佈,同時和社區、派出所主動聯繫。這一連串的暖心之舉,得到業主、社區工作人員和社區民警的感謝和讚許。一些鄰居擔心他們全家人的生活受到影響,主動要求幫忙採購生活物資。

“推己及人,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每個人都會緊張。只有開誠佈公,才能消除誤會。”隔離期滿後,朴子文和家人還是儘可能少出門,“這樣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保證在疫情期間,全家人的生活儘可能不受影響,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其他人負責”。

蘇州市10號通告發布當晚,朴子文在業主群看到鄰居發送的鏈接,隨即給家人申領,顯示均為綠碼。採訪結束,朴子文發來這樣一段微信文字:“疫情發生到現在,心緒難平。我以為,公共信任是一種不見面的承諾,它的基礎是誠信。‘蘇城碼’的推出其實是一次對社會誠信很有意義的檢閱,我們許下一個不見面的承諾,對抗疫情攻堅,也必定能夠贏!”

焦頭爛額的“房東”終於可以省心了

“蘇城碼”,是“放心碼”,也是“誠信碼”,而對從事“二房東”生意的王永倫來說,這可是實實在在的“省心碼”。

從老家連雲港來蘇州5年,手頭積攢的房源有十餘套,過年前都處於正常出租狀態。疫情突如其來,不少租戶受到影響無法回到蘇州,王永倫只得協商退租。此時,還有不少租戶陸續返回,但在進入小區時,需要業主到場配合查驗信息,這讓焦頭爛額的王永倫很煩躁。

“幸虧有了‘蘇城碼’,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王永倫的房源都按照蘇州市出租房屋居住安全管理條例的規定要求出租,但在“蘇城碼”推出前,每一個租戶回到蘇州,王永倫都得到現場配合查驗。有時候這邊的事情沒處理結束,那邊剛來的租戶又打來電話要求到場檢查。萬一有哪一處的信息核對不上,租戶就進不了小區,接下來還要涉及退租或者幫忙聯繫其他房屋供租客隔離觀察。“‘蘇城碼’出來前,我忙得瘦了好幾斤。”

現在就方便了許多,租戶只要持有“綠碼”,提供其他證件材料,派出所民警在大數據系統中比對核驗信息,沒有問題,租戶就可以直接入住,不需要王永倫到場確認。王永倫說,這幾年從事“二房東”生意,經歷過多輪整改,但他能夠理解,“出發點都是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這次疫情出現後,王永倫和身邊幾個同行都有損失,但大夥兒商議後的想法一致:“錢損失了可以再掙,但是防疫中出現了紕漏,那就不是小問題。”對於房東而言,只有租賃合同和租戶的身份證複印件,無法確認租戶的身體健康狀況,但“蘇城碼”有大數據依託,可以有效精準查驗每個人的信息,這對於房東和回到蘇州等著復工復產的租戶們而言,無疑都幫了大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