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前王后”楊穎川


“盧前王后”楊穎川

弘農楊穎川,文曲星下凡。

   唐初並四傑,聲名已斐然。

  楊炯(650年---692年),漢族,弘農華陰人。排行第七,唐朝詩人,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初唐四傑。

  顯慶六年(公元661年),年金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授教書郎。後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士、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任教於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年)秋後改任潁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於任所。因此後人稱之為"楊穎川"。

  楊炯以邊塞征戰詩著名。所作如《從軍行》、《出塞》、《戰城南》、《紫騮馬》等,表現了為國立功的戰鬥精神,氣勢軒昂,風格豪邁。其他唱和、紀遊的詩篇則無甚特色,且未盡脫綺豔之風。另存賦、序、表、碑、銘、志、狀等50篇。張說謂"楊穎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亦不減王"。《舊唐書》本傳盛讚其《盂蘭盆賦》"詞甚麗雅",《四庫全書總目》則以為"炯之麗制,不止此篇",並謂"其辭章瑰麗,由於貫穿典籍,不止涉獵浮華"。所作《王勃集序》,對王勃改革當時淫靡文風的創作實踐,評價很高,反映了"四傑"有意識的改革當時文風的要求。對海內所稱"王、楊、盧、駱",楊炯自謂"愧在盧前,恥居王後",當時議者亦以為然。今存詩33首,五律居多。明胡應麟謂"潁川近體,雖神俊輸王,而整肅渾雄。究其體裁,實為正始"。(《詩藪·內編》卷四)。《舊唐書》本傳謂其有文集30卷,《郡齋讀書志》著錄20卷,今均不傳。明萬曆中童佩蒐集彙編有《盈川集》10卷,附錄1卷。崇禎間張燮重輯為23卷。楊炯事蹟見《舊唐書》本傳。

  與王勃、盧照鄰共同反對宮體詩風,主張"骨氣""剛健"的文風。他的詩也如"四傑"其他詩一樣,在內容和藝術風格上以突破齊梁"宮體"詩風為特色,在詩歌發展上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他的詩篇不多,所寫《從軍行》等幾首邊塞詩,均表現出了雄健風格,很有氣魄。


  楊炯詩作選

   梅花落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開。

   影隨明日遠,香逐便風來。

   泣對銅鉤障,愁看玉鏡臺。

   行人斷消息,春恨幾裴會。

   折楊柳

   邊地遙無極,徵人去不還。

   秋容凋翠羽,別淚損紅顏。

   望斷流星驛,心馳明月關。

   藳砧何處在,楊柳自堪攀。

   戰城南

   塞北途遼遠,城南戰苦辛。

   幡旗如鳥翼,甲冑似魚鱗。

   凍水寒傷馬,悲風愁殺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黃塵。

   遊廢觀

   青幢倚丹田,荒涼數百年。

   獨知小山桂,尚識大羅天。

   藥敗金爐火,苔昏玉女泉。

  歲時無壁畫,朝夕有階煙。

  花柳三春節,江山四望懸。

   悠然出塵網,從此狎神仙。

   早行

   敞朗東方徹,闌干北斗斜。

   地氣俄成霧,天雲漸作霞。

   河流才辨馬,巖路不容車。

   阡陌經三歲,閭閻對五家。

   露文沾細草,風影轉高花。

   日月從來惜,關山猶自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