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分班是一種公平的舉動嗎?

散人csm


平行分班怎麼分?為什麼現在學校一般都是採用平行分班的方式分班?

平行分班是目前義務教育階段的分班方式,而且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義務教育階段禁止設立重點班,實驗班,不允許把學生按照成績進行優劣進行分層分班教學。

平行分班如何分?要麼就是擯棄成績,電腦隨機分配學生,對學生和老師而言,分到什麼樣的班,只能交給天意了。這樣分班偶然因素比較大,容易造成班級分數相差比較遠,所以一般只有在新生入學的時候才會用電腦排位的辦法進行分班。


很多學校進行分班的時候都會進行摸底考試,比如這一個年級要分五個班,第一到第五名分別分到五個班,倒數第一名分到第一名班上,倒數第二名分到第二名的班上,一正一反,以此類推,最大可能保證每個班的整體素質差不多。

教育主管部門認為,平行分班可以減少教育歧視,實現教育資源均衡,避免出現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把重點資源投向重點班,實驗班,對普通班放任自流的現象。

平行分班的體制未必能體現教育公平,也是現在公辦學校大量學生流向民辦學校的原因。

平行分班看似能夠體現教育公平,讓不同基礎,不同成績的學生享受同等的教育。但是,教過書的老師都知道,目前這樣的分班方式,班上成績好的學生是真的好,不行的是真不行,成績相差懸殊。


老師不可能照顧到全體學生,成績好的老師講一遍就懂了,成績中等的,講個兩遍也差不多了,成績差的,講個十遍八遍也不一定明白。老師能怎麼辦?只能根據大多數孩子的水平進行教學,成績好的聽膩了,成績差的還是不明白。

義務教育階段又不允許留級,成績差的學生只能越拉越遠,越到高年級,成績的兩極分化越嚴重。這樣的分化要持續到九年義務教育結束,到了中考,按照成績進行分層教學,優秀的學生進入重點高中,一般的學生進去普通高中,成績差的只能職業高中,技術學校或者流向社會。

民辦學校辦學比較靈活,這些年通過掐尖招生,重點培養等方式,造出一個一個升學神話,很多家長趨之若鶩,一些優秀的學生的家長為了孩子更好的發展,把孩子送到民辦學校的重點班,實驗班,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不能進行分層教學導致公辦學校生源流失嚴重。


總結語:兩千多年之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把學霸和學渣放在一個班,如何進行因材施教?無視個體差異,一刀切的平行分班,真的能實現教育公平嗎?


周老師教育談


我是一名教師,談談個人看法: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中小學階段,學習的內容簡單,孩子的差別不是太大,可塑性又強,不宜分層教學,平行班授課就好。畢竟中考的難度係數為7:2:1,即簡單題佔百分之七十,中等題佔百分之二十,難題佔百分之十。絕大多數孩子經過主觀努力都能應對。



但是到了高中階段,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難度也在加大,而且高考的難度係數為5:3:2。即簡單題佔百分之五十,中等題佔百分之三十,難題佔百分之二十。而且高中階段的中等題,中等孩子做起來都有些困難。所以我認為高中階段分層教學對教師,學生都是有好處的。



第一.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同時也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教師更容易結合學生的實際接收能力,選擇適合的教學進度,方法,難易程度,讓絕大部分學生吃得飽,吃得好。



第二.學生程度水平差不多,更容易形成公平競爭氛圍和積極性,而不是那種面對學霸,尖子生望塵莫及的絕望心裡。



第三.不同層次的班級(比如ABC班等)實施動態管理,根據月考成績或名次自動晉升或下調,讓每個學生既有壓力也有動力,給每個人發揮的機會。



第四.不要一提到分層就有人噴。人的智力,能力確實存在差別,不能否認。而且這兩項差別很多時候不是你努力就能彌補的,當大家差不多同一水平線時,努力與否或能力的程度大小才會有差別。


一羋


貌似公平,實則違背教育規律和社會實際。

學生考大學是按照分數高低錄取還是所有大學平行分配新生?

如果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學校之間可以存在差異,為什麼同一所學校的不同班級之間必須平行?

有人說入學分數不能代表學習能力,人是會變化的。

是,我並不否認這點。但是孔子早就指出要因材施教,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人的認知能力天然有差異,發展程度也各有快慢,優缺點也各有不同。這些差異是在入學前就已經存在的,有什麼好無視的?

我現在教的年級的中考五科總成績最高與最低差距有60分。上學期一模考語數外三門總成績最高與最低差距有90分。你說這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的三個孩子放在一個屋,由同一個老師,學習同樣的東西有意義嗎?老師該怎麼教?求法其上則兩人跟不上,求法其下則兩人不用聽,求法其中則一人跟不上一人不用聽。放大到一個四五十人的班級,老師的教學進度和難度只能照顧班級中等水平的學生,然後另外抽時間給兩頭的學生補差和提高。但如果從一開始就分層呢?是不是師生雙方都可以節約時間精力?是不是教師授課能更有針對性?是不是學生聽課能提高效率?


再者,同一個學校不同老師之間教學水平和態度也有很大差異。誰都想教好學生,因為好學生好教,容易出成績。但是讓好老師去差班教基礎,讓平庸老師去好班教提高,都是浪費。前者浪費好老師,後者浪費好學生。將最好的資源提供給基礎最好、最有前途的學生,這是理所當然和勢在必行的。

大家想想什麼人會反對分層教學?

好學生和他們的家長會嗎?只有差生和學習習慣不好的中等生及其家長會希望平行分班。因為他們擔心分層後學校的優質資源會集中到好班,差班學生會漸漸地失去動力,淪為棄卒。所以平行分班只是一種zz正確。為了堵住這部分人的嘴,學校犧牲了教學質量來防止“學鬧”。

分層教學比平行分班更符合教育規律和社會實際。只要學校在分層後建設相應的升降制度,就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遺憾的是,很多人覺得這麼做太應試,不符合素質教育的理念。

但願說這話的都是有錢人。


如果您認同本文,請“點贊”、“評論”或“分享”,以讓本文被更多人看到。謝謝。


非著名語文教師王振寧


班級授課制的主要問題是無法實現因材施教和差異化教學。但是目前有些地方還存在大班額教學,國家面臨著師資短缺,只能實施班級授課的情況下,如何合理分班始終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如何分班?分班後學校師資配備問題也是家長們密切關注的焦點。

從學校角度來說,學校主要關注的是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問題。從家長角度來說,孩子被分到的班級是否有利於激發孩子們的潛能,班級氛圍是否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等。

第三,什麼叫平行分班?平行分班就是各班優等生,中等生,後進生,各分數段人數、名額數量各班相當。這樣的分班模式優點是,在班級管理方面可以形成不同層次的學生間傳幫帶,班級容易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缺點是教師難以實施因材施教和差異化教學,一個班級裡,出現優等生吃不飽,後進生又消化不良的情況。

最後,這樣的分班模式是否公平問題?關於公平,大家可能更多的是關注起點公平。平行分班看起來起點是公平了,但實際上公平還包括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由此分析,平行分班的過程是不公平的,因為它不利於兩頭學生的學習。起點看似公平了,但是過程卻不公平,這又如何保證結果是公平的呢?

如果我們按照成績分層次分班,起點看似不公平,但是可以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對於所有的孩子說結果可能更公平,因為每個孩子的潛能都得到了極大的激發。

我們國家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教育的發展還相對落後,我們要加快教育的發展,除了要考慮公平問題,可能還要考慮效率問題。公平是永遠相對的,既要公平又要效率,使教育效率最大化恐怕是最理想的選擇!



憨厚奶爸和任性寶媽


平行分班是因材施教的好辦法,學校本就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來教和佈置不同檔次不同難度的作業。

在平行分班的情況下,學校應該要求學生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而不是要求家長輔導或者家教輔導孩子完成作業,要知道做作業相當於開卷考試,如此學生都不能獨立完成還要依賴別人,那他如何在閉卷考試時考出好成績呢。

在不採取平行分班的學校,由於通訊現代化,學校與家庭聯繫的方式很便捷,所以學校逐步變得急功就利,從小學一年級起就要求學生家長配合學校做這個做那個,如此很多孩子從小就沒有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這些孩子長大後也就缺乏獨當一面的工作生活能力。而且形式主義嚴重,片面追求學生作業做的整齊,最好都是每題完成得很好。如此,平時作業一百分,考試可能打零分(誇張些哈)。

在非因材施教(不採取平行分班)的做法下,能力不夠的孩子面對高出自己能力的超難度和超數量作業,學習興趣只會越來越低,家長為避免孩子被學校老師批評,還會出現迫不得已代做作業的怪現象。

不過目前的平行分班模式還是有些問題,因為是按學生的總分從高到低分的,這個方式不夠科學,科學的方式應該根據每門功課來分。比如:數學就按成績不同分a類班,b類班,c類班,d類班,孩子根據自己的成績自由選擇去上不同難度的班,各類班佈置作業也是根據不同難度來的。語文等科也是如此。學生可能數學在a類班,語文在b類班,英語就在c類班。

該模式與按總分排名的平行分班模式是不同的,是更科學而又不傷孩子自尊的方式。這種平行分班模式才是值得大力推廣的。


kuangjw


我們這不敢分重點班,上來都是班主任‘‘拈鬮’’來分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

這很符合規定,但問題來了,老師該按什麼難度來教學?一節課四十分鐘,難道要分難、中、易三個難度來講同一個內容,時間怎麼夠?

很明顯,無論採取哪個難度來教學,都會有一部分‘學生‘太難聽不懂’’或‘‘太簡單不用聽’’,用所有難度講同一個問題時間又不夠。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老師採取的多數是中等難度,這無形中就讓基礎好的‘‘吃不飽’’,基礎差的‘‘吃不了’’,但也無可奈何。



如果分了重點班,課就好上多了。基礎好的,簡單的題目就少講,把精力放在中等難度以上;普通班多講些中等難度的題目,難題少講。這樣,大家都能有進步,何樂而不為?


但每次重點班一分,有意見的並不是學生,反而是家長站在了前臺,一部分家長找到學校,質疑為什麼自己的小孩不能上重點班。其實,多數學校的重點班都是活動的,這一輪上不了,也好給孩子一個奮鬥的具體目標,爭取下次進重點班。

但若是家長不強調孩子的學習,而是發學校的牢騷,孩子也會帶有情緒,結果會適得其反,不利於孩子的進步。


南山劉向雄


平行分班是一種政治正確,可以拿出去說“我們對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但其實未必真的公平。

假如你是一名家長,家裡有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別人需要學習十天的東西他只要學習一兩天就懂了,甚至很多東西還沒學自己就領悟了,你會不會願意他和那些資質平庸的孩子在一個班白白地浪費時間?甚至很多時候,正是這種浪費導致了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讓他們聽早就已經懂了的東西,實在是對天分的一種浪費,他們其實需要的是更進一步地深化學習,而非枯燥的重複。

假如你是一名家長,家裡有一個很勤奮但是領悟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別人一兩天就學懂的內容他需要十天八天,你是不是也希望他和那些資質相似的人在一起接受老師有針對性的教育?如果一個孩子身邊全是天才,而他自己則天分一般,時間久了,他會不會因為沮喪而放棄努力,成為別人眼中的所謂“差生”?

平行分班,如果每個班級人少還好說,一旦人數稍微多一點,老師往往只能照顧最大的那部分群體,也就是中等成績,那些最有天分的和學習起來最吃力的同學往往是被忽略的。

一部分同學被戕害了天賦,還有一部分同學被折辱了心靈。

而中等左右的同學,也不是千人一面的,他們依然會感覺到自身被忽略。

於是天分最好和最不好的同學,只好由家長帶著去外面參加補習班,花更多的錢,取得原本在學校裡就應該取得的效果。

也許,平行分班最大的作用,就是說出去比較好聽吧,畢竟,“我們對每一個學生都很公平”呢。


吹上來的小動物


我是支持高中階段教育分層的,也就是所謂的分快、慢班(重點班、普通班)。

而中學和初中,我認為沒有這個必要。

當然,初中如果說非要分的話,我建議是初二以後分。

而且最好是一個動態調整的模式,也就是孩子的一學期的綜合成績有進步,那麼可以進入重點班,如果孩子的成績一學期確實非常差,那麼就應該降到普通班。

我知道,很多人願意用“公平”來講這個問題,但我覺得不合適。因為你說的這種公平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因為老師如果照顧好的話,那麼就必然會讓差的學生跟不上,而老是反過來去照顧那些聽不懂的學生的話,那麼必然會讓這些學得好的孩子選擇參加補習班。因為在學校他們覺得這些東西太簡單了,完全就是浪費時間。客觀上差距還是被拉大了!

無外乎那些比較差的孩子的家長,心理上會舒服一些,畢竟他們沒有花錢嘛。

學習是一種能力的,讓不同能力水平的人接受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教育是沒有問題的,也是負責任的。

所以我是支持分班的。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覺得不公平,如:人有飯量大小之分,供給一定量的飯,有的吃不飽,有的正好夠,有的吃不了。樹有高低之分,如果把它們種到一起,肯定要影響矮樹的生長。同樣,學生由於原有知識的水平不同和認知差異,導致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我認為有的學校辦的火箭🚀班、普通班非常合理,雖然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不允許,但它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剛,能夠避免上述現象,而且非常人性化,有利用教師因材施教,避免教學過程的複雜化,教學過程中,施行能上能下機制,普通班的學生進步了可以進火箭班學習,反之亦然。好、中、差生混雜的教學教師應瞄準差生,使每個同學在原有的基礎上進步是我的教學原則,不丟下一個學生。但好學生吃不飽,因此教師應搞好分層教學,既照顧差生又兼顧優等生,事物並不是絕對的,有利有弊,這樣的好處是有利於學生合作學習,互幫互學,以優帶差,取得教學的最大收益,但現實是殘酷的,必須面對,我傾問於支持辦火箭班、重點班、普通班。這也是我們地方學校所嘗試的。


wangqingming89


個人認為,平行分班是不科學的,是違背因材施教原則的。教育要從孩子已得的基礎上,通過多重形式,引導孩子閱讀,識記,觀察,演算,運用,說話,寫作等,根據基礎歸類教學才是出路。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但為什麼還是平行分班呢?因為根據學生基礎分班,容易造成老師放棄學生,把學生往下一年級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