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隴縣蘆編技藝

蘆編技藝,是隴縣傳統的編扎工藝之一,主要編物如蘆葦蓆、席蓋、席鬥,多用於日常生活。冬季天氣寒冷,北方農村大多習慣睡炕,因而家家戶戶的土炕上都離不開一張細篾蘆葦蓆。由於蘆葦有很好的通風、透氣、隔塵效果,所以它還被人們用來做頂棚、糧囤等。

寶雞隴縣蘆編技藝


隴縣蘆編技藝歷史久遠,已無法考證,據東南鎮邊家莊村編織藝人鄭萬治講,1987年縣博物館在本村北塬挖掘一座春秋古墓時發現,墓室圍牆邊上還留有一些蘆蓆的殘片。由此可見,蘆編的應用在隴縣歷史悠久。

隴縣的蘆蓆編織,主要分佈在東南鎮邊家莊村,從邊家莊村北邊流過的千河溼地裡,長有三百多畝蘆葦,人們就利用這現成的原材料,編起了蘆蓆。每年立冬後,人們就從河灘溼地割回成捆的蘆葦,經幾個月的晾乾,將其破成一條條細篾,農閒時節,把細蔑編成席子拿到集市上出售,大多數藝人只會編最簡單的“人”字形圖案,極少數藝人能編出四五種花紋圖案。

編織蘆蓆主要工序有削蘆葦、刮篾條、編扎、收邊子等程序,是一種純手工藝製品。蘆編是當地一項傳統手工技藝。蘆葦經剝皮後,表面光滑,色澤溫潤,既柔軟又堅實。經民間手工藝人編織成蘆蓆等生活用品後,美觀實用又堅固耐久。刮、編、系、折、裹、扎等一系列工藝流程中,全憑人的心意手勁,表現了極大的創造性。蘆葦有防潮、散熱之功能,應用比較廣泛。編織一件3米長、1.8米寬的蘆蓆需要藝人一整天編織才能完成 。

寶雞隴縣蘆編技藝


曾經養活了邊家莊幾代人的編席產業近些年出現頹勢,席子的產量大不如前,蘆葦蓆這種曾經家家戶戶離不了的家居用品也在工業化進程中受到衝擊,似乎將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

寶雞隴縣蘆編技藝

近幾年來,隴縣文化部門十分重視對蘆編技藝的保護,對現有的蘆編老藝人進行了錄像、拍照、建立檔案,表彰命名了一批蘆編藝人,下一步將加大對蘆編藝人的培訓,合理的開發利用,使隴縣蘆編技藝代代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