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陇县芦编技艺

芦编技艺,是陇县传统的编扎工艺之一,主要编物如芦苇席、席盖、席斗,多用于日常生活。冬季天气寒冷,北方农村大多习惯睡炕,因而家家户户的土炕上都离不开一张细篾芦苇席。由于芦苇有很好的通风、透气、隔尘效果,所以它还被人们用来做顶棚、粮囤等。

宝鸡陇县芦编技艺


陇县芦编技艺历史久远,已无法考证,据东南镇边家庄村编织艺人郑万治讲,1987年县博物馆在本村北塬挖掘一座春秋古墓时发现,墓室围墙边上还留有一些芦席的残片。由此可见,芦编的应用在陇县历史悠久。

陇县的芦席编织,主要分布在东南镇边家庄村,从边家庄村北边流过的千河湿地里,长有三百多亩芦苇,人们就利用这现成的原材料,编起了芦席。每年立冬后,人们就从河滩湿地割回成捆的芦苇,经几个月的晾干,将其破成一条条细篾,农闲时节,把细蔑编成席子拿到集市上出售,大多数艺人只会编最简单的“人”字形图案,极少数艺人能编出四五种花纹图案。

编织芦席主要工序有削芦苇、刮篾条、编扎、收边子等程序,是一种纯手工艺制品。芦编是当地一项传统手工技艺。芦苇经剥皮后,表面光滑,色泽温润,既柔软又坚实。经民间手工艺人编织成芦席等生活用品后,美观实用又坚固耐久。刮、编、系、折、裹、扎等一系列工艺流程中,全凭人的心意手劲,表现了极大的创造性。芦苇有防潮、散热之功能,应用比较广泛。编织一件3米长、1.8米宽的芦席需要艺人一整天编织才能完成 。

宝鸡陇县芦编技艺


曾经养活了边家庄几代人的编席产业近些年出现颓势,席子的产量大不如前,芦苇席这种曾经家家户户离不了的家居用品也在工业化进程中受到冲击,似乎将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宝鸡陇县芦编技艺

近几年来,陇县文化部门十分重视对芦编技艺的保护,对现有的芦编老艺人进行了录像、拍照、建立档案,表彰命名了一批芦编艺人,下一步将加大对芦编艺人的培训,合理的开发利用,使陇县芦编技艺代代传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