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故去,魂歸何處?

前兩天家裡的固定電話響了,自從手機普及後它響鈴的次數越來越少,曾經一度想去申報停機,父親阻止了我。說家裡的老人們不會用智能機,還是熱衷於拿著手抄電話本打固話電話,報停了他們就聯繫不上了。

人故去,魂歸何處?

現在除了逢年過節或者誰家遇到婚喪嫁娶的事情它偶爾會叫囂一下,平時寂靜的讓我忘了它的存在,這非年非節的響起來,著實被嚇了一跳。

電話是陵園打來的,老爺爺在陵園的墓地到期了,打來電話詢問是否續費。一晃老爺爺去世已經20年了。他去世的時候我還小,唯一的印象就是一頂厚厚的棉帽子,和慈祥的笑容。

這聽電話引發了我的無限暢想。人生短短几十載,死亡便是歸途。古人講究入土為安,所以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火葬之後埋入陵園。可是到期之後我們該魂歸何處呢?

以老爺爺的墓地為例,爸爸會為他老人家續費,我也會為他老人家續費,我的後人呢?我後人的後人呢?或許他們與祖輩未曾謀過面,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或許隨著遷居或者聯繫方式的變更失聯,或者隨著傳承年限的久遠而選擇放棄。那我們又該埋去哪裡,又該何去何從呢?

人故去,魂歸何處?


人故去,魂歸何處?

解決墓地的續費先要從瞭解墓地以及墓地的現狀開始

  1. 所謂購買的墓地:我們通常所說的購買墓地,是指在經營性陵園給親人買一塊墓地。嚴格意義上來說不叫“買”,而是“租賃”,從而獲得這塊土地的使用權。
    舉個例子就像我們現在購買的商品房,名義上我們是房子的主人,實際我們只是取得了房子70年的使用權而已。只是墓地的使用權最長只有20年。
  2. 到期後如何處置:墓地到期後可以選擇續費或者放棄。

A 續費:具體費用各地區存在差異,均以當地物價局定價為準,以濟南市為例,2010年濟南市物價局就專門發文,對期滿的普通型公墓收取護墓管理費最高不超過每月15元,中、高檔型最高不超過每月25元。大部分地區管理費參照年費200元/年。

B 放棄:期滿前6個月公墓管理單位通知家屬辦理續租相關手續,使用期滿仍未辦理續用手續的,視為“無主之墓”。

也就是說,租期滿了不續費的情況,原則上陵園可以把土地使用權拿回,將骨灰起出暫存,原有墓地繼續出售。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沒有墓園敢這麼做,畢竟“死者為大”和“入土為安”的觀念深入骨髓,要是不續費就給人家挫骨揚灰,萬一今後家屬找上門來鬧,那麻煩就大了。


人故去,魂歸何處?

公墓的將來—— 全國大部分城市的現有墓穴都將在10年內用完


人故去,魂歸何處?


我記得看過一組數據,數據中北京市目前每年需要新增安置約7萬份骨灰。安置這些骨灰需要佔用多少面積呢?加上通道和公攤面積,大約需佔地20公頃土地。20公頃是個什麼概念呢?

用大家比較熟悉的足球場為例,一個標準11人足球場的尺寸是68米×105米,面積為7140平方米。20公頃相當於28個足球場這麼大。照此速度發展下去必將面臨死人與活人爭地的現象。

前段時間看過一則公益廣告,廣告用了幾個誇張的特寫鏡頭,我們繁華的城市外圍是冰冷的墓碑,一排排、一片片。畫外音的大意是說,如果我們繼續採用這種傳統的埋葬方式,不久我們的城市將被冰冷的墓地包圍。

人故去,魂歸何處?


人故去,魂歸何處?

春節前身邊兩則實例再次讓我正視這個問題,也讓我眼前一亮

1.遷居後的不方便:

十月份的時候大姨隨大姨夫回內蒙老家辦事,大姨和姨夫隨子女遷徙到了南方的城市,老家遠在上千公里的地方,因為路途遙遠,隨著孫子的出世,瑣事繁多好幾年也不一定有機會回一次老家,更別提回去掃墓了。

這次回去正好趕上下雨,老墓地在耕地裡,不去?好幾年回去一次,於孝道不符,去?連續下了三四天的雨,土壤都澆透了,一路泥濘,70多歲的大姨和大姨夫僱傭了一輛拖拉機送到路邊,深一腳淺一腳的走了多半個小時才表達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回來之後兩個人也感嘆了很久,說以後也不知道能不能再回去祭掃了。

2.流動人口的痛點:

年底的時候同事的爸爸去世了,陪她火化了遺體之後,她選擇了海葬。首先得益於我們是沿海城市,海葬比較方便。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海葬這碼事。

被傳統觀念框住的腦袋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認為還是要入土為安,後來她跟我闡述了她的觀念,我被她說服了,如果有那一天,我也會這麼選擇。

同事的老家遠在東北,那邊也沒有什麼親人,埋回老家是不現實的。

她現在在我們這座移民城市安了自己的窩,但是隻有一個寶貝女兒的她之前說過,這座城市不是她最終的歸宿,以後她會隨著女兒大學畢業遷徙,有女兒的城市才會是她的落腳點。所以埋在現在的城市也似乎不太令人滿意。

最後她選擇了海葬,她說以後想父親的時候遙遙一拜,父親便能收到她的思念,但如果安置在一個地方,就總覺得不到墓地就不算祭拜。

隨著經濟發展人口流動加速,有的因為工作關係、有的因為婚姻嫁娶、有的因為隨子女遷徙有更多的人都會面臨掃墓難的問題。

海葬等新型殯葬方式無疑給我們解決以上難題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人故去,魂歸何處?

《非誠勿擾2》給我們的啟示

人故去,魂歸何處?

寫到這裡突然想起了電影《非誠勿擾2》裡孫紅雷扮演的香山,香山在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時候,讓葛優扮演的秦奮陪自己去選墓地,在看到排列整齊的墓地的時候有感而發:什麼呀,整個一“大通鋪”。活著扎人堆裡,死了還是人擠人。

對於自己的安葬他說:

“如果你不忌諱的話,可以把我的骨灰散到花盆裡,種上綠蘿,放到牆角,肯定長的特別好。”雖然是一句玩笑,現在想起來那竟是我們接觸的最早的花盆葬。那會兒聽完這句臺詞,只當做一個笑話,笑過便罷了,現在想來,導演是在引領一種潮流,只是那時候我還未涉世,不明白各中的玄機。

人故去,魂歸何處?

推行綠色殯葬遇到的困難和破解之法

  • 傳統觀念: 老輩的思想還是認為“入土為安”,根深蒂固的觀念一時難以改變。
  • “面子”與“裡子”之爭:據長春一家媒體調查,只有10%的受訪者能夠接受這種生態葬。長春息園推出了多種"綠色殯葬"形式,其中400多個樹葬墓穴,用了七年多才售罄。與此同時,高檔墓地仍大有市場。
  • 懼怕輿論影響:很多人明知道生態殯葬的好處,卻怕別人議論不敢選擇。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很多人明明知道養老院照顧老人更專業一些,卻寧願花更多的錢,在社會上招聘“三無保姆”居家照顧老人,為的就是怕被人議論不孝順。

  • 人故去,魂歸何處?

    如何破解當前的困擾?

    當然是要對症下藥,針對目前困擾改革的問題各個擊破。

  • 政策性引導:《北京市殯葬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以下簡稱“規劃”)印發,規劃提出,今後,北京市的公墓不再新建傳統墓碑,對於租用合同到期的傳統墓穴原則上不再續租,並且將對不再續租的墓穴給予獎勵。
  • 北京市該“規劃”的印發無疑在改革的道路上設立了風向標。相信各地區相應的政策也很快會印發。

  • 發揮黨員、領導幹部帶頭作用:說到這兒讓我想起爸爸給我講的一個故事,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順應國家政策要求土葬改火葬,老百姓深受幾千年來土葬傳統的影響都不支持政策落地。當時的村委書記的父親,剛好去世,大家都存著看好戲的態度觀望,書記二話不說要送父親火葬,並且聯繫了殯葬車。
  • 家裡的七大姑八大姨,聽說這個消息怒罵他不肖子孫,說他為了當官六親不認。千方百計的阻攔他,後來他當眾跪地給父親的遺體磕了三個響頭,拿出父親親手執筆同意火葬的遺書,才順利的火葬了,自此全村無一人土葬,全部自覺火葬。

    這個是真實發生在我老家的事情,這就是領導幹部的帶頭作用,因為他們最貼近群眾,也是大家爭相效仿的對象。

  • 引入獎勵機制:金錢不是第一生產力,卻是第一動力,我們當地目前自願海葬的一次性政策補貼6000元,每年四五月統一由政府安排船隻,到離海岸線較遠的地方實施海葬。6000元對普通老百姓而言是一筆不小的補貼,很多家庭都響應這一政策。
  • 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這就必須說一下幾句經典的、有代表、紅極一時的標語,例如:當年計劃生育時的“只生一個好!”“生男生女都一樣”之類既膾炙人口,又簡潔明瞭、通俗易懂。
  • 緬懷先人的方式有很多種,心意大於形式,與其人走後的“厚葬薄養”,不如在親人在世的時候“厚養”。與其等失去了再感嘆“子欲養而親不待”,不如珍惜當下,善待家人。

    文中數據源引:綜合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