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街頭的地攤貨,藏族人的蜜蠟天珠綠松石再無法吸引遊客

幾年前,拉薩街頭巷尾還會有一些擺地攤的藏漂,或者是一邊擺地攤一邊流浪的旅行者。現如今,這些人的身影難以在人潮擁擠的地方見到。記得2013年,我第一次來拉薩的時候,面向八廓街正門口的那條街道上,擺滿了攤鋪,像是一個小集市似的,遊人如織。


拉薩街頭的地攤貨,藏族人的蜜蠟天珠綠松石再無法吸引遊客

到了晚上,大昭寺、布達拉宮附近就陸陸續續出現了許多擺地攤的年輕人,有的賣雞血藤,有的賣首飾、珠子,有的賣尼泊爾鞋子、圍巾、褲子、上衣、包包等等。在人來人往的塵世如潮中,這些擺地攤的年輕人,有的以此賺路費,有的以此為副業,有的純粹為了玩。

拉薩街頭的地攤貨,藏族人的蜜蠟天珠綠松石再無法吸引遊客

但在我2015年來的時候,街道上的集市被清空了,夜色下的地攤也沒有了。他們彷彿被集中在了某個地方,雖然有了穩定攤位,但這種迷離夜色下,於人來人往的穿梭中的那份情趣早已消失。最近的一次旅行中碰到的地攤夜市還是在雲南大理。但在拉薩,往事如夢。

拉薩街頭的地攤貨,藏族人的蜜蠟天珠綠松石再無法吸引遊客

但沒想到是,這一次來拉薩,流動的攤位依舊存在,且沒有城管來追趕,多為三輪車擺攤。一塊紅布上鋪滿了菩提、天珠、蜜蠟、綠松石等等。放眼望去,五顏六色,令人眼花繚亂。

拉薩街頭的地攤貨,藏族人的蜜蠟天珠綠松石再無法吸引遊客

但這些攤主並不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旅行者,而是藏族人,不論是不是拉薩本地人,他們的這種行為似乎是被默認許可的,但往往去張望或挑選的也都是藏族人。路過的內地遊客基本上都是一眼掃過,興趣也不大,如果想在地攤上撿漏,十年前興許可以,但在今天看看就好。

拉薩街頭的地攤貨,藏族人的蜜蠟天珠綠松石再無法吸引遊客

攤子上的東西是真是假,大家心知肚明,遊客雖然不會去買,但藏族人對這些配以首飾的東西倒是十分感興趣,他們彷彿不在乎真假,只看色澤和質量。在過去,藏族人身上佩戴的首飾可謂價值不菲,在他們的身上普遍出現的有蜜蠟、綠松石、珊瑚、瑪瑙、犛牛骨等等,包括藏銀、藏銅打磨出他們祖祖輩輩的圖騰崇拜。

拉薩街頭的地攤貨,藏族人的蜜蠟天珠綠松石再無法吸引遊客

有人說,如果想在西藏買到真貨,老貨,就得找本地人。他們從小佩戴這些珠寶,是真是假,一看一摸就知道的清清楚楚。十年前,遊客也許還有可能買到真的珠寶,但現在呢?如果不是行家,若是喜歡就當它是旅遊紀念品就好。

拉薩街頭的地攤貨,藏族人的蜜蠟天珠綠松石再無法吸引遊客

雖說難買到真的蜜蠟、綠松石等珠寶,但看這些成為藏飾中不可缺少的精華,足以說明藏族人的生活是充滿文化性和藝術性的。儘管生存環境惡劣,物質也匱乏,但在歷史的長河中,藏族先民依靠自己的智慧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尤其是這精神財富,每一個來到拉薩旅行的遊客都會被他們精神信仰所震撼。

拉薩街頭的地攤貨,藏族人的蜜蠟天珠綠松石再無法吸引遊客

先民們經年累月面對著雪山,草原和星夜,精神層次的思想和追求由此產生,藝術性與文化性的東西也更為明顯,而且越發成熟和豐富。他們手工做出來的每一件飾品大多具有宗教色彩,很多都是從法器中直接演化過來。那些佩戴已久,隨著一代代傳承下來的珠寶可以說是一種蘊藏著濃厚文化且代表一種歷史的飾物。

拉薩街頭的地攤貨,藏族人的蜜蠟天珠綠松石再無法吸引遊客

許多年前,當我們第一次來到西藏,看到的 每個藏民身上所戴的配飾都不禁愣住:衣服可能髒和破,臉上可能不乾淨,身上可能有股酥油茶的腥味,但髮梢、脖子、雙手和腰間卻都套著價值不菲的各種珠寶。

拉薩街頭的地攤貨,藏族人的蜜蠟天珠綠松石再無法吸引遊客

最常見的要屬綠松石,綠松石在藏族首飾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傳說第一位藏王的王冠上就鑲嵌著綠松石。“人世皆苦海”的佛教教義讓藏民們對大海有一種極度的嚮往,人們把湖泊稱之為海子,把藍色的綠松石看做大海的精靈,視為神力的象徵,深受藏民們的崇敬和喜愛。

拉薩街頭的地攤貨,藏族人的蜜蠟天珠綠松石再無法吸引遊客

2013年7月,我在八廓街的珠寶商場裡花了300多塊錢買了一顆極小的綠松石,將其視為自己第一次徒搭旅行來西藏的紀念物,結果回家後就弄丟了。2019年的今天,當我在街頭看到這些擺在三輪車上的五花八門的珠寶配飾,除了有些回憶,卻再沒有好奇張望的衝動。

拉薩街頭的地攤貨,藏族人的蜜蠟天珠綠松石再無法吸引遊客

但仍有不少藏民們還會圍過來挑選,價格也不貴,有的10元一顆,有的20-30不等,貴一點的可能要上稱了,如蜜蠟。但也有完整串好的手鍊、戒指、項鍊、護身符、頭飾、耳環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