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街头的地摊货,藏族人的蜜蜡天珠绿松石再无法吸引游客

几年前,拉萨街头巷尾还会有一些摆地摊的藏漂,或者是一边摆地摊一边流浪的旅行者。现如今,这些人的身影难以在人潮拥挤的地方见到。记得2013年,我第一次来拉萨的时候,面向八廓街正门口的那条街道上,摆满了摊铺,像是一个小集市似的,游人如织。


拉萨街头的地摊货,藏族人的蜜蜡天珠绿松石再无法吸引游客

到了晚上,大昭寺、布达拉宫附近就陆陆续续出现了许多摆地摊的年轻人,有的卖鸡血藤,有的卖首饰、珠子,有的卖尼泊尔鞋子、围巾、裤子、上衣、包包等等。在人来人往的尘世如潮中,这些摆地摊的年轻人,有的以此赚路费,有的以此为副业,有的纯粹为了玩。

拉萨街头的地摊货,藏族人的蜜蜡天珠绿松石再无法吸引游客

但在我2015年来的时候,街道上的集市被清空了,夜色下的地摊也没有了。他们仿佛被集中在了某个地方,虽然有了稳定摊位,但这种迷离夜色下,于人来人往的穿梭中的那份情趣早已消失。最近的一次旅行中碰到的地摊夜市还是在云南大理。但在拉萨,往事如梦。

拉萨街头的地摊货,藏族人的蜜蜡天珠绿松石再无法吸引游客

但没想到是,这一次来拉萨,流动的摊位依旧存在,且没有城管来追赶,多为三轮车摆摊。一块红布上铺满了菩提、天珠、蜜蜡、绿松石等等。放眼望去,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

拉萨街头的地摊货,藏族人的蜜蜡天珠绿松石再无法吸引游客

但这些摊主并不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旅行者,而是藏族人,不论是不是拉萨本地人,他们的这种行为似乎是被默认许可的,但往往去张望或挑选的也都是藏族人。路过的内地游客基本上都是一眼扫过,兴趣也不大,如果想在地摊上捡漏,十年前兴许可以,但在今天看看就好。

拉萨街头的地摊货,藏族人的蜜蜡天珠绿松石再无法吸引游客

摊子上的东西是真是假,大家心知肚明,游客虽然不会去买,但藏族人对这些配以首饰的东西倒是十分感兴趣,他们仿佛不在乎真假,只看色泽和质量。在过去,藏族人身上佩戴的首饰可谓价值不菲,在他们的身上普遍出现的有蜜蜡、绿松石、珊瑚、玛瑙、牦牛骨等等,包括藏银、藏铜打磨出他们祖祖辈辈的图腾崇拜。

拉萨街头的地摊货,藏族人的蜜蜡天珠绿松石再无法吸引游客

有人说,如果想在西藏买到真货,老货,就得找本地人。他们从小佩戴这些珠宝,是真是假,一看一摸就知道的清清楚楚。十年前,游客也许还有可能买到真的珠宝,但现在呢?如果不是行家,若是喜欢就当它是旅游纪念品就好。

拉萨街头的地摊货,藏族人的蜜蜡天珠绿松石再无法吸引游客

虽说难买到真的蜜蜡、绿松石等珠宝,但看这些成为藏饰中不可缺少的精华,足以说明藏族人的生活是充满文化性和艺术性的。尽管生存环境恶劣,物质也匮乏,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藏族先民依靠自己的智慧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尤其是这精神财富,每一个来到拉萨旅行的游客都会被他们精神信仰所震撼。

拉萨街头的地摊货,藏族人的蜜蜡天珠绿松石再无法吸引游客

先民们经年累月面对着雪山,草原和星夜,精神层次的思想和追求由此产生,艺术性与文化性的东西也更为明显,而且越发成熟和丰富。他们手工做出来的每一件饰品大多具有宗教色彩,很多都是从法器中直接演化过来。那些佩戴已久,随着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珠宝可以说是一种蕴藏着浓厚文化且代表一种历史的饰物。

拉萨街头的地摊货,藏族人的蜜蜡天珠绿松石再无法吸引游客

许多年前,当我们第一次来到西藏,看到的 每个藏民身上所戴的配饰都不禁愣住:衣服可能脏和破,脸上可能不干净,身上可能有股酥油茶的腥味,但发梢、脖子、双手和腰间却都套着价值不菲的各种珠宝。

拉萨街头的地摊货,藏族人的蜜蜡天珠绿松石再无法吸引游客

最常见的要属绿松石,绿松石在藏族首饰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传说第一位藏王的王冠上就镶嵌着绿松石。“人世皆苦海”的佛教教义让藏民们对大海有一种极度的向往,人们把湖泊称之为海子,把蓝色的绿松石看做大海的精灵,视为神力的象征,深受藏民们的崇敬和喜爱。

拉萨街头的地摊货,藏族人的蜜蜡天珠绿松石再无法吸引游客

2013年7月,我在八廓街的珠宝商场里花了300多块钱买了一颗极小的绿松石,将其视为自己第一次徒搭旅行来西藏的纪念物,结果回家后就弄丢了。2019年的今天,当我在街头看到这些摆在三轮车上的五花八门的珠宝配饰,除了有些回忆,却再没有好奇张望的冲动。

拉萨街头的地摊货,藏族人的蜜蜡天珠绿松石再无法吸引游客

但仍有不少藏民们还会围过来挑选,价格也不贵,有的10元一颗,有的20-30不等,贵一点的可能要上称了,如蜜蜡。但也有完整串好的手链、戒指、项链、护身符、头饰、耳环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