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1次採收100年的中藥材:關鍵是打破種子休眠、掌握生長規律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課本里有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的最後一句是“遍插茱萸少一人”,當時對這個“茱萸”到底是做什麼的根本不知道,後來才知道“茱萸”就是我們所說的山茱萸,是一味中藥材。以前山茱萸都是野生的,現在為了滿足供應需求,已經有人工栽培,山茱萸的生命在100年以上,真的是種植一次百年受益。今天就詳細說一下,山茱萸的生長規律和人工栽培方法。

種1次採收100年的中藥材:關鍵是打破種子休眠、掌握生長規律

山茱萸的形態特徵

山茱萸主要產於河南、安徽、浙江、山東、陝西、四川等省去。山茱萸是一種多年生落葉喬木或灌木,株高2——8米。樹皮灰棕色,小枝沒有毛。單葉對生,葉片卵形或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間楔形,上面有平貼疏毛,下面粉綠色,有白色被毛;脈腋有黃褐色毛叢。傘興花序頂生或腋生,先葉開放,花期3——4月,花小黃色,4片花瓣。果期4——11月,核果長橢圓形,成熟後紅色果皮肉質,種子長橢圓形。

種1次採收100年的中藥材:關鍵是打破種子休眠、掌握生長規律

山茱萸生物學特徵

1、生長特徵

(1)生命週期

山茱萸從栽植成活到衰老死亡可分為4個階段。

a、幼齡期:從苗木移栽成活到第1次開花結果,一般需要3——8年。這一時期植株生長旺盛,枝條粗壯,頂端優勢明顯,分枝能力強分枝角度小。

b.、結果期:從第1次掛果到大量結果一般需要10——20年。這一時期的生長特點是樹冠擴大,樹體骨架基部形成,數枝的分枝角度逐漸擴大,結果枝增多,連年結果,而且具有一定的產量。

c、盛果期:由開始大量結果到樹體開始衰老,一般可長達百年時間。其生長特點是樹形開張,結果部位逐漸外移,花芽分化早,大小年明顯,新稍生長緩慢。

d、衰老期:從樹體開始衰老直到死亡。其特點是樹體內乾枯枝增多,內膛空虛,少量外圍枝掛果,產量明顯下降,生長枝生長極弱,枝稍至根頸的芽逐漸失去萌芽力,直到最後枯死。

其實這4個生長時期並沒有明顯的界限,每一階段年限長短主要受環境條件和管理技術的制約。採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技術,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可以延長結果時期,推遲樹體衰老,能夠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種1次採收100年的中藥材:關鍵是打破種子休眠、掌握生長規律

(2)年生育週期

山茱萸一般在3月上、中旬開花,4月上、中旬抽稍發葉,幼果在4月上旬形成,9月下旬到10月中旬果實成熟,11月中、下旬落葉,全年生長時間270天左右。

(3)樹體生長髮育

a、根:山茱萸根系較淺,由明顯的主根和多數側根與鬚根組成,側根多呈水平方向伸展,。在溼潤、疏鬆、肥沃的土壤中,山茱萸的主根、側根生長平衡,根系主要分佈在30——50釐米的土層處。在土壤貧瘠的石質山地,主根生長受到很大影響,根系發佈淺,多在10——20釐米的土層處。春季枝芽萌動前,根系已經開始活動,秋季落葉停止生長一段時間後,根系才進入休眠期。

種1次採收100年的中藥材:關鍵是打破種子休眠、掌握生長規律

b、芽和枝:山茱萸萌芽力很強,其芽按性質分為腋芽和花芽。按照著生位置花芽又分為頂生花芽和側生花芽。

山茱萸的枝條是從上年生枝頂芽中抽生出來的,通常直接著生在上年生枝頂端,分枝對生,一般可達10個左右,其枝條按照長度又可以分為果枝、中果枝和短果枝,不同樹齡的結果樹中,都以短果枝為主。

山茱萸的花芽為混合芽。花芽先抽生4——5釐米長的短新稍,而後在上面開花。花謝後,在短新稍上抽1——2片葉,短枝結果後葉片稍微膨大,稱之為“果臺”。果臺葉腋的芽具有早熟性,在芽形成後,當年又能萌發抽枝,所抽生的枝被稱為“果臺副稍”,通常2個花芽,也有的1個花芽,另一個是葉芽。山茱萸各種類型的結果枝結果以後,都能抽生果臺副稍,在當年或次年形成花芽,開花結果後的果臺副稍又能抽生果臺副稍,接連結果,數年之後形成了雞爪狀的結果枝群,這些結果枝群可以連續結果7——8年,甚至10年以上。

種1次採收100年的中藥材:關鍵是打破種子休眠、掌握生長規律

c、花:山茱萸的花芽從5月下旬到6月上旬開始分化,到8月中旬左右形成花蕾,分化過程約2.5個月時間,每個花蕾包含一整個花序,有的多達50朵小花。花蕾越冬在第2年春天開放,初花期一般在3月上旬,每花序坐果3——5個,坐果率較低,整個花期大約25天。此時日均氣溫應高於5℃。如果遇低溫雨雪,則坐果率極低,甚至顆粒無收。

d、果實:山茱萸的果實形狀和大小變化很大,可分為橢圓形、卵圓形、長卵形、圓柱形,但基本形狀是橢圓形,立地條件好的地方,果實發育良好,結果不多,但果實大;立地條件差的果實多而小。山茱萸的藥用部位主要是果皮,統稱為“萸皮”,鮮果出鮮皮率為58——88%,出幹皮率為7——18%。

山茱萸果實從4月上旬到10月中、下旬完全成熟,整個生長期為200天左右,4月下旬到6月下旬是果實迅速發育時期,7——8月份是果肉乾物質積累、果肉重量增加的關鍵階段,這時需要加強肥水管理,才能優質高產。

種1次採收100年的中藥材:關鍵是打破種子休眠、掌握生長規律

2、環境條件的要求

山茱萸在我國自然分佈區是長江以北,秦嶺、伏牛山以南和浙江天目山區的廣大低山丘陵地區。在分佈區內,大多生於海拔200——1400米處,冬季溫度最低一般不低於零下8℃,夏季最高溫度不超過38℃,年平均氣溫14——15℃,無霜期220——240天,年降水量800——1400毫米,山茱萸是喜光植物,不耐廕庇,怕乾旱,忌積水,適宜在酸鹼度適中,且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上生長。

種1次採收100年的中藥材:關鍵是打破種子休眠、掌握生長規律

栽培技術

1、種子處理

山茱萸種子的種皮具有果膠,堅硬緻密,沒有透性,會阻礙種子吸水透氣,而種胚又生理未成熟,不能萌發,他是屬於深休眠性低溫型的種子,所以需要通過低溫階段才能打破休眠而萌發。常用的種子處理方法有以下兩種:

(1)浸漚處理

用50——60℃溫水浸種48——60小時,再用水、尿各50%混合後浸泡種子,半月後取出,挖坑悶漚。漚坑可選擇在向陽處,坑的大小根據種子的多少而定。漚坑挖好後,先在坑底鋪上一層5——10釐米厚的牛糞或驢糞,糞上一層種子,如此層層交錯,鋪至距離坑口5釐米左右位置,然後再鋪上10釐米厚的牛糞或驢糞,使中間呈鼓凸狀即可;也可以把2份種子與3份糞灰(80%的牛糞和20%的草木灰)拌勻後,放入坑內悶漚,保持坑內溼潤,防止坑內積水,4個月後,若種皮裂口即可取出,提前播種育苗,如果沒有裂口,還要繼續悶漚,直到種子萌動。

種1次採收100年的中藥材:關鍵是打破種子休眠、掌握生長規律

(2)層積處理

在室外陰涼乾燥處挖一個深50釐米左右的坑,長和寬視種子多少而定。層積前,先把種子和溼潤的細沙按1:1比例拌勻,然後在坑底鋪上一層厚約15釐米的細沙,再鋪放一層沙種混合體厚約7釐米,然後蓋沙子厚約10釐米,如此一層沙、一層種沙混合體相間鋪放2——3層,最上面覆蓋細土厚約15釐米,稍高出地面,呈龜背形,以防坑內積水,坑頂蓋雜草或數枝,防止鼠、獸危害。如此層積層次較多,可在層積第一層時就用稻草或麥秸等捆成一束,豎立在層積坑裡,一直伸出坑頂外面,以便透氣,有利於種子催芽,層積期間要經常檢查天氣,乾旱時要灑水溼潤,天氣寒冷或下雨雪時要覆蓋塑料薄膜,要經過5個半月種皮破裂,種胚才萌發。

種1次採收100年的中藥材:關鍵是打破種子休眠、掌握生長規律

2、播種育苗

播種育苗分秋播和春播,秋播一般在9月中、下旬,最遲不得超過10月中旬;春播一般在3月上旬左右,在低溫處理的種子露出牙嘴時,在整好的畦上進行條播,橫向開溝,行距10釐米,條寬10釐米,深2釐米,把種子拌草木灰均勻的播入條溝裡,播後覆蓋細肥土,厚1釐米左右,以看不見種子為度,最後蓋草簾或稻草以保溼防旱。秋播的在明年2月中、下旬出苗;春播的3月下旬左右出苗,出苗後要搭棚遮陰,加強水肥管理,促進苗株生長良好。每畝用種量2公斤左右。

種1次採收100年的中藥材:關鍵是打破種子休眠、掌握生長規律

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

出土前保持土壤溼潤,防止地表乾旱板結。見草就除,苗高15釐米時,可結合除草追肥一次,並按照株距8——10釐米間苗、定苗,入冬前澆一次越冬水,並加蓋稻草或牛馬糞。

2、定植後管理

每年中耕除草4——5次,春秋兩季各追肥一次,10年以上大樹,每株施腐熟人糞尿5——10公斤,施肥時間以4月中旬幼果初期效果最佳。

種1次採收100年的中藥材:關鍵是打破種子休眠、掌握生長規律

3、修剪

有樹高1米左右時,在2月間打去頂梢,促進側枝生長。幼樹期,每年春把樹基部叢生枝條剪去。修剪以輕剪為主,剪除過密、過細及徒長的枝條。主幹內測的枝條可在6月間採用環剝、摘心、扭枝等方法,削弱其長勢,促使養分集中,以達到早結果的目的。每年培土1——2次,成年樹2——3年培土1次。

4、灌溉

在灌溉方便的地方,1年應該澆3次大水。第1次在春季發芽開花前,第2次在夏季果實灌漿期,第3次在入冬前。

種1次採收100年的中藥材:關鍵是打破種子休眠、掌握生長規律

採收、加工

一般定植4年後開始開花結果,能結果100多年,應該在9——10月份,果實由綠變紅時採收。採摘時下年的花蕾已經形成,所以要注意不要碰掉花蕾和損傷枝條。採收後除去枝梗和果柄,用炭火烘焙至果皮膨脹,防冷後擠出種子,再把果肉曬乾或烘乾即可。也可以把鮮果放在沸水中煮10——15分鐘撈出,放在冷水中,擠出種子後,曬乾果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