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民間故事——城隍公不敢坐殿

漳浦城南的城隍廟始建於宋朝,傳說城隍公是一位精明清正的神明,得到百姓的信任,香火興隆,明清時期規模最為宏大。在廟的四周顯貴林立:東邊是詹御史府,西邊是禮部尚書府,南邊是高夫子祠,北邊是蔡新相府。

故事起因於明憲宗成化年間有一天,城隍公要出差,交代屬下要勤於職守,仔細聽擦香民的需求,特別要重視幾個有貴氣人家的要求。

話說詹惠幼時居住在城隍廟旁,聰明好讀,命格帶貴,日後必是達官貴人。但因家道貧窮,平時很少與鄰居的孩子玩耍。這一天詹惠正與鄰居的小朋友一起玩,一個有錢的孩子筆墨丟了,懷疑詹惠偷的。詹惠受到冤枉,非常不服,一起到城隍廟燒香擲杯笅說:城隍公城隍公,如果是我偷的,你尚杯。(漳浦寺廟擲杯笅占卜結果的三種形式,尚杯:是、陰杯:否、笑杯:不置可否;)。城隍公的下屬記住主子交代,‘要重視有貴氣人家的要求'。馬上支持,咔嚓,尚杯。詹惠蒙受不白之冤,氣壞了,他撩起城隍公的衣袖,提筆寫道:“城隍不公,城隍不通,發配山東。”

等到城隍回來,屬下一一彙報,城隍一看貴人成命已下達,不敢違抗,到山東去了。

一直乾隆年間,蔡新請求還鄉伺奉老母。一天,他在睡覺,依稀看到一位老者告訴說:“小神漳浦城隍,廟址四周都是顯達府邸,東是詹御史,西是尚書府,南邊是高夫子,北是蔡相府。小神職微權輕,早年已被詹御史發配在山東,現在不敢在城隍廟坐殿。”蔡相醒來,卻實南柯一夢,經過一番深思,覺得城隍公所言有理,為了讓城隍公有職有權、能夠順理成章地執行公務,連夜寫奏章,乞請乾隆皇帝加封漳浦城隍公為威靈王、加封雙頭廟土地公為站南王。獲准。

從此,有王權的城隍公又回到城隍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