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秋至初春,重庆主城山里、水边的芭茅花开了又开

重庆主城从深秋的寒风瑟瑟至初春的春寒料峭,气温既没有冷让树木萧瑟的程度,也没有暖到鲜花盛开的程度,放眼望去,整座城市还是郁郁森森的,给人​一种绿油油、湿漉漉的感觉,唯一例外的是随处可见的芭茅花,能让人感受到别样风情。

芭茅的茎秆高大纤细,形似长茅;向上斜伸的线形叶边缘密布着细小的尖锐锋利的锯齿;茎秆的上端开出或灰白色或红褐色的羽状花穗,虽不惊艳,却也赫然在目。特别是一抹斜阳下的芭茅花,花穗轻摆,花絮轻飞,泛着光彩,具有无法描述的虚幻之美。

从深秋至初春,重庆主城山里、水边的芭茅花开了又开

图1 花穗轻摆,花絮轻飞

芭茅本是农村土地上常见的野生植物,生长力旺盛,很容易发展成为优势物种,对生长于芭茅四周的庄稼影响极大,若不及时铲除,庄稼就会深受其害;如果它出现在城市空地里就不一样了,是一种最简单、最快捷的绿化方式。

在重庆主城,无论是在山里转悠,还是在水边眺望,一般都会有芭茅相伴。

在水边的空地上有很多丛生芭茅,它们整整齐齐地矗立着,如同在雄浑的旋律中,千千万万的花穗迎风招展,英姿飒爽,壮丽江景也变得更有层次。

从深秋至初春,重庆主城山里、水边的芭茅花开了又开

图2 水边的芭茅

在山里的空地上也有少量稀疏芭茅,由于山林大都葱郁茂盛,芭茅只能见缝插针地冒出来,如同在柔和的旋律中,身轻如羽的花穗婀娜起舞,风姿绰约。

从深秋至初春,重庆主城山里、水边的芭茅花开了又开

图3 山里的芭茅

看到芭茅,就想到野趣,想到自然,想到诗意,让人忘却了世俗的繁杂喧嚣。

今年因新冠疫情不能出门,翻出以前拍的芭茅照片,才发现存了不少。芭茅花本不是什么名贵花卉,也没有什么艳丽花型,不过是平淡、普通的花,但因其生命力极为顽强,心中便有些想念。

我们喜欢芭茅,因为它在天寒的时候开花。

深秋的时候,天转凉了,芭茅花开了;到了隆冬,芭茅花也不会枯萎;直到初春,天还未转暖,芭茅花还在开。芭茅花是我们见过的最寂寂无名的花,也是我们欣赏过的花期时间最久的花。

我们喜欢芭茅花,因为它的颜色很别致。

芭茅花的颜色有灰白色,也有红褐色,不浓烈,不丰腴,浅浅淡淡的、干干燥燥的。虽说芭茅是丛生的植物,但它成片成片地开花的时候,却没有花枝招展、繁花似锦之感,反而带来朴实无华、萧瑟疏离之感。

从深秋至初春,重庆主城山里、水边的芭茅花开了又开

图4 灰白色的花穗风中摇曳

从深秋至初春,重庆主城山里、水边的芭茅花开了又开

图5 红褐色的花穗风中摇曳

我们喜欢芭茅花,因为它的花型也很别致。

在光滑、纤细的芭茅茎秆上,上端每节茎秆环生出数枝小花穗,每枝小花穗舒展开来,像一缕缕细辫,数枝小花穗层叠在一起,像一面面旌旗。成片的芭茅花看上去既密密匝匝,又稀稀疏疏,既能随风形成一波又一波的花海,还可以让阳光透进来,风儿能吹动,撩动人的无限遐思。


从深秋至初春,重庆主城山里、水边的芭茅花开了又开

图6 与清河相邻的芭茅花

从深秋至初春,重庆主城山里、水边的芭茅花开了又开

图7 与绿林相伴的芭茅花

我们喜欢芭茅,因为它的生命力真是神一般的存在。

无论是多贫瘠荒凉的土地,即便是瓦砾遍地,芭茅强大的根系也能将少量的土壤固结。芭茅即使遭遇到刀劈斧砍、火烧水淹,不消多长时日,能够重新长出来。

只要土地一撂荒,芭茅就能让这块荒地快速绿化。芭茅的根系不仅极为发达,还能抱团结伙、肆意蔓延,地上则秆并秆、叶连叶、花挨花,浩浩荡荡、蓬勃生长,最后形成连绵不绝、霸气十足的芭茅丛林。芭茅真的具有改变土地风貌方面的神奇力量。

从深秋至初春,重庆主城山里、水边的芭茅花开了又开

图8 芭茅的野蛮生产

从深秋至初春,重庆主城山里、水边的芭茅花开了又开

图9 撂荒地上长满了芭茅

重庆主城是一座山水城市,城区建筑较多,芭茅不会成片地大面积长出,但有空地的地方,依然能看见其身影。当我们行走在滨江步道上或者登山步道上的时候,就会发现芭茅花不经意间在我们的面前出现。

初春的芭茅花依然开得很热闹,登山的时候,我们发现山林斜坡上正好有一片芭茅丛林,茎秆高举、长叶如剑、花穗密匝。当我们从其下面经过的时候,芭茅的红褐色花穗、灰白色花穗交织在一起轻飘曼舞,草色缤纷,伸手捋一捋花穗,软软的、痒痒的,舒服之极。


从深秋至初春,重庆主城山里、水边的芭茅花开了又开

图10 随风摇曳、草色缤纷

这就是我们对芭茅花最好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