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項羽和虞姬埋在哪?

Beet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二十多歲的項羽率八千江東子弟,一路過關斬將,將五侯而滅秦,遂成霸業。而後分封諸王,自稱“西楚霸王”。若論武力,西楚霸王項羽是我國曆史上不世出的戰神級別的軍事奇才,鮮有敗績。而漢王劉邦在項羽面前幾乎是毫無還手之力,不過劉邦運氣超好,上天給他派了一位千年一遇的兵仙級別大神韓信。

本來楚漢雙方對峙於滎陽一線,項羽實力雖強,但劉邦固守堅城,而且調動韓信、彭越、英布在項羽後方進行牽制。一時間誰也奈何不了誰,於是雙方握手言和,在鴻溝議和,劃定楚河漢界,分天下而治。但是劉邦背信棄義,趁楚軍退兵之時趁勢發起攻擊,楚軍損失慘重。

項羽且戰且退,最後退至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南),雙方在此平原地帶進行世紀大決戰。劉邦自知行軍打仗不是項羽對手,而且這種大兵團作戰也不是他能搞定的,遂讓出主帥之位,將數十萬大軍交給韓信指揮。戰神懟兵仙,宛若華山論劍,一個大開大合,一個虛虛實實,結果戰神敗,而且一敗塗地。項羽被困垓下城,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率八百鐵騎衝出重圍,一路南下。劉邦派灌嬰率5000騎兵緊追不捨,務必將項羽拿下,以絕後患。

項羽渡過淮河,到了陰陵縣(今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西北),迷了路,被農夫指了錯誤的路進了沼澤,好不容易轉出來,灌嬰也追上來了。一番左衝右突,突出包圍圈,逃入東城縣(安徽滁州定遠縣東南)時,項羽身邊只剩下28騎。戰神就是戰神,對他來說,只要自己不想放棄就不是絕境。身陷千軍萬馬之中,項羽帶大家進行了最後一次突擊表演,灌嬰的幾千人始終奈何不了他,被斬殺數十人。這就是戰神。

突出重圍的項羽來到了烏江,烏江亭長準備好渡江的船隻,希望他能回到江東,捲土重來。不過,項羽自覺非戰之罪,而是天要亡我,無顏見江東父老,放棄了東渡。烏江岸邊,項羽抱著必死之心進行最後一場血戰,斬殺數百漢軍,然後自刎而亡。

項羽死後,頭顱和肢體被漢軍王翳、呂馬童、楊喜、呂勝、楊武等人瓜分拿去領賞了。順便一提,這個楊喜被封侯,楊氏由此崛起,後代出了皇帝,也就是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和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一代戰神項羽身首異處,那他最後被埋在哪裡呢?現在山東、安徽等地有三處項羽墓。山東兩處,安徽一處。

第一處霸王墓位於古谷城南,即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舊縣鄉舊縣三村東。原來墓地佔地60多畝,封土直徑100多米,高約10米。墓地西臨東平湖,三面環山,風水不錯。不過,後來墓地被破壞了,石碑被毀,先僅存舊址和殘碑,當地人稱霸王墳。項羽烏江自刎,是在今安徽省境內,為何被葬于山東呢?

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獨魯不下。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為守禮義,為主死節,乃持項王頭視魯。魯父兄乃降。始楚懷王初封項籍為魯公,及其死,魯最後下,故以魯公禮葬項之谷城,漢王為發哀,泣之而去”。意思是說,項羽死後,在山東魯地有忠心的部將未知其死訊,仍然堅守不降。劉邦本欲屠之,念其忠義,就讓他們看了項羽的頭顱,才投降。

因之前楚懷王曾封項籍為“魯公”,古谷城一帶為其封地,也是項氏曾經的根據地。劉邦和項羽雖然是死對頭,但也曾經是結拜兄弟,劉邦內心還是對項羽比較敬佩的,就以魯公之禮將項羽安葬與此。劉邦還親自參與發喪,並哭泣哀悼。

這是《史記》所記載,並且《資治通鑑》、《水經注》、《括地誌》等都認同此說法,至於這裡是否只葬有項羽的首級,就不得而知了。不過,既然劉邦能親自為項羽發喪,那將項羽屍身整合應該也不是什麼大問題。項羽已死,這樣做可以安撫人心,自然利大於弊,也是劉邦一向樂於做的事情。項羽死後,劉邦後來對項氏一族不但沒有趕盡殺絕,反而頗為厚待,從項伯、項它、項襄等皆被封侯可見一斑。

第二處霸王墓位於山東濟寧曲阜市魯國故城東北角的五泉莊。這裡有座漢墓,被認為是霸王墓。之所以有這種說法,是因為戰國時期,魯國都城在曲阜,既然項羽被以魯公之禮葬之,應該在魯國古城(或故城)。後來之所以史料出現“谷城”,可能是“古城”或“故城”的訛傳。但是這種說法,沒有強有力的證據支持,很多人還是認為這裡的霸王墓可能是一處衣冠冢。

第三處霸王墓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鳳凰山。這裡的霸王墓,被認為是項羽的衣冠冢。據說在項羽自刎後,漢軍搶奪其肢體邀功,當地老百姓同情項羽遭遇,收斂他的殘骸和衣物,在鳳凰山上為他修了衣冠冢,旁邊還修有虞姬墓。

雖然幾種說法都各有道理,但是更多人還是認同這樣的主流觀點,即項羽埋在了古谷城(山東泰安市東平縣)。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皖北靈璧縣城東十五里、宿州至泗縣公路南側有虞姬墓。


墓高五米,圓頂。墓前立石碑三塊,碑高3.5米,寬1.5米。中間一塊,上書“西楚霸王虞姬之墓”。兩邊的對聯是:“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也安在,獨留青冢向黃昏。”上面橫書“巾幗千古”。

東邊的石碑刻著:“民國十四年重修虞姬墓碑記”。字數較多,在此不便錄出。西邊的石碑刻著:“光緒二十七年楊兆鋆題的一首《虞美人》:“楚歌聲裡愁雲起,夜帳明燈裡。擐衣獻舞拭龍泉,拼卻一腔熱血灑君前。顧騅無語軍情變,似雪刀光亂。桃花片片墮東風,化作墓頭荒草淚絲紅。”


墓後和兩側,有幾百株蒼松翠柏連成一片,一年四季,清風颯颯,小鳥飛鳴,常青不凋。墓前的甬道直通大門。甬道兩邊,以茂密整齊的冬青為圍欄,圍欄內種植各色花草,從春到秋,奼紫嫣紅,馨香怡人。門樓座南朝北,飛簷凌空,端莊大氣。門樓上鑲嵌著靈璧大理石,雕刻著“虞姬墓”三個字。

墓區後面有一排史料室,為青磚灰筒瓦的仿古建築。室內有項羽的塑像和花圈輓聯。牆壁上,掛著頌揚項羽和虞姬的許多詩詞字畫。這座虞姬墓,是“文革”後重建的。原來的“文革”中慘遭破壞。

虞姬墓佔地四十餘畝,後傍陰陵山,前濱新汴河,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項羽墓,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舊縣鄉舊縣三村,古谷城南。1965年堆土、墓碑尚存。文化大革命中,石碑被毀,墳被剷平。現僅存舊址和殘碑。

霸王墓,當地人亦稱霸王墳,墓在墓區偏北處。原存封土直徑100餘米,高10米左右,前為神道,神道前碑刻4方,漢柏數十株,惜“文革”中大部分被毀掉,遂闢為學校、果園和民房。今墓前有一殘存碑記,其碑文曰:“楚霸王,一劍亡秦力拔,重瞳千載孰能攀。秋風蕉鹿行人憾,寢於今草亦斑。……戊申之春,餘來守汶陽,過谷城見村碑苔蘚,古冢,詢諸士人亦為之墓……”。字體為行楷陰刻,頗有宋代瘦金體風韻。

墓區三面群山環抱,南有汶水之波,北有鏵山之秀,景色優美。


王亦非


發個圖,真實與否,我也不知道~


鑫時空科技


項羽我已經把他埋在紅粑粑那裡了
只是.........只是這個虞姬嘛😓😓😓她不跟我去紅粑粑那裡,也不跟我去藍粑粑那裡,只能把她埋在中路位置😂😂😂😂😂


你們的書生


至於這兩人的埋葬之地,因歷史久遠,世事變遷,滄海桑田的變化,即使知道地點也無從考證了!再說了,歷史人物中滄海一粟的存在,該讓你在意的是其事蹟!


悟在吾心


真不知道劉邦那傢伙有沒有把他們埋了


淘樂助快遞快運


不知道,可以去網上找找



昊天尋月


項羽吧,一般我都埋高地,虞姬我都埋在了藍區


嗖嗖啦啦


皖北靈璧縣城東十五里、宿州至泗縣公路南側有虞姬墓。墓高五米,圓頂。墓前立石碑三塊,碑高3.5米,寬1.5米。中間一塊,上書“西楚霸王虞姬之墓”。


廣西玉林容縣人


你不覺得你是二逼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