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闲,真的会废掉一个人”

疫情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而今年的年假也在一直续费中,从原来八天十天的休息,拖到了后来的半个月、二十天,甚至更长。


原本兴高采烈规划假期,可回了家就没再迈出门的人不在少数。


走过最远的距离就是从家到离家最近的超市,最到不了的远方有海底捞,汉堡包,热干面,小蛋糕......


从前找寻诗和远方,如今只想找寻饭馆面汤。


曲折离奇的复班计划,也是一折三波。


心情也从最开始的激动开心,慢慢变成紧张焦虑,到现在有点麻木。


有的单位正常复工,有的远程办公,有的线上教育,有的上一天班休五天,还有的上班的日子依旧遥遥无期......


“太闲,真的会废掉一个人”


“太闲,真的会废掉一个人”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规划和生活,可也这同时,给了你一直想要的安静与等待。


平时没时间做的运动,没机会看完的书,没耐心苦练的字,收藏在手机里很久还没有看的高分电影。


当时间给你,自由给你,远离一切干扰,你是否真的能把原本计划好的事情都按部就班地完成?


起初没能耐下性子读完的书,理由是工作太忙太累,没有时间,而如今你的借口又是什么?


曾羡慕别人写得一手好字,感慨着等我有时间了也一定好好练字,而如今你又写完了几页纸张?


还是说,当因疫情而无法出门的时候,一直陪伴着你的只有“手机”,从早到晚你不停地刷抖音、追热剧、打游戏......日复一日的熬夜。


“太闲,真的会废掉一个人”


你的行为一点一点地将你从正轨上拉远,变得涣散,变得拖沓,变得懒惰和没有方向。


没时间的时候焦虑时间太少,现在把时间统统给你,你又却反而不知所措。


现实是,当你不努力的时候,别人可能正在悄悄的用力。


有句话说: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加努力。


而我认为却是,一直比你努力的人,总有一天一定会比你优秀。


“太闲,真的会废掉一个人”


朋友圈里有一位老师,每天她必做的事儿,就是陪女儿练钢琴,每天必须完成当日的练习。


她在女儿练琴的时候,会录制一个小视频,发到朋友圈里,坚持每日打卡。


每条朋友圈的配图文字,都是这样一段话: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020年的练琴打卡到2月29号是第60天。


这也就是说,2020年开始练琴这件事她一天都没有停过。


哪怕是除夕夜,哪怕是大年初一......


“太闲,真的会废掉一个人”


疫情之前,每天早上老师带着女儿去公园跑步,依旧是每日打卡,从未间断。


疫情爆发,大家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运动从室外转到室内,但打卡从未间断。


“运动打卡第289天。”


“太闲,真的会废掉一个人”


和这位老师已经很久不再联系,但我一直保留着她的微信,每天打开朋友圈的时候,一定会刷到她的打卡视频,已成习惯。


《生活大爆炸》里莱纳德的一段话:


“那些你独自一人度过的时间,比如组装电脑,或练习大提琴,其实你真正在做的是让自己变有趣,等有天别人终于注意到你时,他们会发现一个比他们想象中更酷的人。”


“太闲,真的会废掉一个人”


那些你熬过的坚持,付出的时间,在未来都会成为你脚下的路。


这场疫情让不少人的生活暂停、打乱,但也让不少人拥有了休整、启程的机会。


这个机会也就是差距,而这个差距从何来?


不是你在上班的时候他也在上班,不是你在睡觉的时候他还要上班。


而是你在浪费时间、虚度光阴的时候,他却在有规划地完成自己的人生,


你在无聊地刷抖音、看搞笑段子时,他在做运动、学外语。


你在熬着夜追综艺,看言情小说时,他在护肤早睡,学习乐器。


这就是差距,短期你不觉得他的努力有什么用;


时间久了,恍然发觉,你们之间的差距开始越拉越远。


“太闲,真的会废掉一个人”


初中时,班里换了新语文老师,一次在书法课上,我作为语文课代表,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你这字,歪歪扭扭得没有力道,还是语文课代表呢?


那个分外害怕被人否定和嘲笑的年纪,自尊心十分受挫。


于是,从那天起,书法课上我极其认真。


每天一篇书法作业,我在课间写,放学写,深夜写,撕了一张又一张纸。


在别人周六日出去玩的时候,我偷偷写完了一本又一本字帖。


上学时老师说: "上课大家认真听讲,学到的东西都一样,拉不开差距,但课下时间的利用,周末休息时的安排,让大家分出了高低。 "


“太闲,真的会废掉一个人”


《冒牌天神》里有句台词:


“年轻人,想要看到真正的奇迹,首先得要自己努力!”


千万不要浪费疫情期间自由充足的时间,因为有很多人在这段时间里悄悄用力。

等到疫情结束,希望你健康,希望你读了很多书,拥有了一个好的身材。


但付出必会有回报的前提是:你得先付出。


时间从不欺骗任何人,你在哪里播种,就会在哪里看到收获。


你怎么对待生活,生活就会给你怎样的反馈。


你怎么对待自己,未来就会给你怎样的人生。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