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多中醫藥大學對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經都是選修課?

無名小醫生


內經是因為沒有老師能講。神農本草是因為古代人認識和我們差距太大。


whoamiiamwho777


因為西醫課、英語、計算機是他們的必修課,為了和平團結,我們不能說他們掛中醫羊頭賣西醫的狗肉。

10多年前,一同學指著一個縣中醫院說你的技術超過這個中醫院,以為是玩笑,一箇中醫院哪能弱於一個人?進去看,這個醫院有一箇中醫科,只有一箇中醫醫師,看病先不號脈,讓人做CT、驗尿這些檢查,後來我說他會不會號脈、會不會開中藥,終於開了藥我看,驢唇不對馬嘴啊。我認為有人罵中醫不會看病是對的!!!


我是執業獸醫


《神農本草經》所謂上品藥,指的是久服無毒的君藥,有120種。非常具有諷刺意味,列為第一的“丹沙”就具有劇毒。丹沙又名硃砂、辰砂、丹砂、赤丹、汞沙,是硫化汞(HgS)的天然礦石,並因常含雄黃、磷灰石、瀝青質等雜質又往往含有砷、鉛、銻等有毒成分。不要說久服,一次服用也可能中毒,主要毒性有肝腎損害、神經系統中毒、溶血、過敏反應等。世界上除了中國,基本都禁止藥物中使用硃砂。


加州州長5


為什麼現在很多中醫藥大學,對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經都是選修課?中國有句俗語名言講得很有道理:師父領進門,學藝在各人。學中醫與其它任何一門自然科學,最大的不同性能、不同特點、不同特性、不同特質就是:完全全靠教授、老師教化、教育,是學不會的、學不熟的、學不好的、學不通的;“教也是白教,學也是白學”…………

換句話說,說白了,學中醫,在中醫藥大學讀書,只不過是外在、外表“鍍一下金、掛個牌子而已”…………

學中醫:在實際上、實質上、本質上、本性上完全全靠自己的天性、天賦、天生、天然的本性、悟性、秉性等變通、變化和造化…………

黃帝內經和神龍本草經:為什麼是選修課?尤其是黃帝內經————說白了,即使是學校老師講課,“也講不出真理和真諦,講不出、講不清究竟是什麼樣、怎麼樣的所以然,到頭來最終還是霧裡看花,講不斷,理還亂的一頭霧水”…………

為什麼是選修課?是學校教授和老師:有意、故意用心考驗、檢驗、驗證、測試、衡量學生是不是學中醫的這塊材料、材質、才能和才華;是否合適具備了學中醫的聰明智慧和智商特性的功能;是否合適具備了學中醫的天賦和“天才”;是否合適具備了學中醫的本性、悟性、天性與秉性…………

學中醫:說白了、說穿了,完全全靠自己、自身先天性的悟出醫道和醫術。如果自己不是學中醫的這塊料,再好的名師也帶不出高徒。

學中醫:很多東西有言難表,有術難教,只靠自己意會,難靠老師身教言傳,如中醫切脈診斷醫術,中醫的精、氣、神等都屬於中醫自然科學中奧妙無窮、博大精深、浩瀚無垠、深不可測的“玄學”…………您叫大學教授和老師怎麼教…………???


袁聰


這個問題提得雖然非常簡單,但回答卻極難。一是要科班生,二是要精通內經,本經的臨床醫家才能對你這個問題作正面回答。內經經文看似言簡意賅,實際上每一條經文所隱藏的知識量極大極豐富。古醫家們在甲骨文時代只能是提煉昇華後按定律的形式著述。每一條經文背後的發生因由,變化機制,相互關係等等全部省略了。問題就出來了,學生不懂很正常,必竟學生知識量有限,理解困難,關鍵是老師有很多都沒吃透,在講臺上講不出個所以然來的大有人在。既然是這樣,大家都知道內經是好東西,但大家都玩不轉,玩不轉不玩還不行,那乾脆就搞成二類選修課得了。相對論提出來的時候,其本人認為全世界能真正弄懂的只有二個半,雖然說少了一點,但全世界能弄懂的只有一百多個人。所以,像內經,本經這樣的課程,開個選修課讓大家瞭解瞭解就完全可以了,沒必要高估學生們掌握的知識量,理解力,智商與智慧,才符合真正的教學,必竟務實最重要嘛!全國頂級的內經學家在臺上講,筆者敢肯定,臺下至少半數以上的學生絕對是在聽天書。再說,內經靠的是悟,不是講。


怪醫


估計當初剔除傷寒論和黃帝內經的人。心裡打的就是滅絕中醫的譜。藉著權利,剔除了中醫的核心理論。

不是我腹黑,稍有點中醫知識的都知道,傷寒論和黃帝內經的對於中醫傳承的極端重要性。

把中醫必修的科目剔除,變為選修。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七月有大雨


中醫書和古人治學差不多,本就不講求科學、精準,什麼不求甚解,微言大義,略知大義的不只是謙虛,是深入國人和經義的治學方法,真正開始追求嚴謹科學態度的要到宋代或者清代了。古醫書作者本來就沒有想完全寫明白,也沒有想讓你完全看明白,歷代讀者研究者,也沒有想真正搞明白。一切馬馬虎虎,差不多就行了。這是中華古文化的精髓。

傳統中醫學不像是一種技術理論或者標準規範,應該算是一種樸素的哲學思想,用哲學思想看病,不太現實。歷代中醫醫術都以祖傳家傳為主,各個世家出名的往往只有一兩個成熟的方子,直到現在,談起中醫也是某某擅長於某種病,有些病例經過數代人的研究,確實找到了針對性藥物,積累了可靠的診斷經驗方法,但這些知識應該和五行陰陽,氣血浮沉無關,屬於經驗。那些秘方也往往作為家族秘傳,子孫後代都靠這個藥方吃飯,絕不會輕易傳人,大宅門一類的電視劇講的很多,所以古代醫術沒有大彰於世的可能,這反而顯得更為神秘,至於碰到不會不懂的病例,大多是瞎謅一頓,搞點稀奇古怪的藥引藥方,真正的全科醫生根本不可能存在,因為每個病都靠經驗來總結,一個人不可能有那麼大的精力,偏重一病最合理。扁鵲開創以來的中醫生,更像是方士,在擅長的領域打造聲勢,在其他領域雲裡霧裡,搏名聲,博地位,裝神弄鬼,加上中國文化喜歡製造典故,後世人便越來越搞不清了。

另外,我說這些純屬是瞎起鬨,其實不太懂,都是憑認知來判斷的,是個人意見。平時,我也經常買中成藥吃,說這些只是不喜歡有些中醫看病時跳大神,當然大多數是正常的。


張蟈蟈825


要選修的中醫藥學都實在太多太多.但我理解中醫是一門哲學,用哲學思維邏輯解讀中醫容易入門.中醫人是把一生獻給中醫事業,學點西醫病理解釋,多注重近代近百位中醫專家的聯合論著,他們己溶化了古藉醫術應用在今天,千人千方.古藉作者所居地域,氣候.環境.於今天有巨大差距,特別古人完全不懂人體生理結構,我們對古文又太生疏,只有在實踐中去理解,求索


李生30866573


因為裡面很多表訴都是錯的,比如黃帝內經中清楚記錄經絡就是血管。再比如難經中清楚記錄五臟的位置和重量,根本不是現在所謂的虛擬抽像的概念,而是實物。你要認古籍就打現在中醫的臉。你要去糟粕,取菁華,卻沒有可操作手段和評判標準。其實現在國家走的就是方舟子所謂的廢醫驗藥,只不過不好公開承認而已,畢竟好說不好聽。


程序銳


不知你的問題是從哪裡來的,內經是必修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