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淮海到大淮海,兩大野戰軍協同作戰,毛主席:江北從此無大戰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軍事上使蔣介石在南線的精銳主力,尤其是嫡系部隊中的骨幹損失殆盡。

淮河以北完全被解放,淮南大部也為解放軍所控制,形勢已直逼長江,攻擊矛頭直指蔣介石統治的核心地區——江浙滬地區。就全國戰局而言,淮海戰役後國民黨軍五大戰略集團中,最強大的戰略集團徐州集團和東北集團已不復存在,解放軍渡江指日可待。

從小淮海到大淮海,兩大野戰軍協同作戰,毛主席:江北從此無大戰

淮海戰役最先提案者,是時任華野代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早在1948年9月24日,濟南戰役尚未完全結束時,粟裕就看到了下一步戰機,致電中央軍委、華東局和中原局,提出了濟南戰役結束後華野主力作戰建議,其中首案即為"淮海戰役",只不過最初的目標是拿下兩淮,淮陰、淮安、高郵、寶應,把蘇北解放區、山東解放區連成一片,威脅長江、威脅徐州,殲滅有生力量。

從小淮海到大淮海,兩大野戰軍協同作戰,毛主席:江北從此無大戰

對於粟裕的提議,毛澤東雖然完全同意,但他認為粟裕提出的目標太小,以華野的力量可以打一個更大的殲滅戰,遂把目標圈定在徐州以東的黃百韜(國民黨軍第7兵團司令)兵團。黃百韜兵團是一個10萬人的非嫡系兵團,實力較強。毛澤東的提議,將淮海戰役變成一個規模較大的殲滅戰。


從小淮海到大淮海,兩大野戰軍協同作戰,毛主席:江北從此無大戰


在動員的同時,粟裕也在軍事上做了周密部署,鑑於黃兵團離徐州很近,中間還有一個李彌(國民黨軍第13兵團司令)兵團。華野的攻擊,很可能引起徐州數十萬大軍連鎖反應,因此戰役發起前華野做了大量迷惑敵人的工作。

這是為了給徐州敵人造成一個假象,即我兩大野戰軍要合擊徐州。為了進一步迷惑徐州敵人,毛澤東還命令中原野戰軍在戰役發起的同時,向位於徐州西側的邱清泉(國民黨軍第7兵團司令)兵團發起佯攻。毛澤東在電報中說,要我軍各處一起動作,使各處之敵同時受攻,同時認為自己處於危險境地,互相不能照顧,給敵人以假象。

從小淮海到大淮海,兩大野戰軍協同作戰,毛主席:江北從此無大戰

1948年11月5日,國民黨正式下達徐蚌會戰命令。11月6日,共產黨正式發起淮海戰役。國共兩黨竟然同時向對方發起了決戰。兩天後11月8日,粟裕收到的一份情報,讓他徹底改變了原先的僅"兩淮"的戰役構想。潛伏在國民黨軍中的綏靖區副司令張克俠、何基灃來報,徐州之敵陸續將輜重武器向南方轉移,大批家屬隨行,徐州之敵有總退卻的可能。

從小淮海到大淮海,兩大野戰軍協同作戰,毛主席:江北從此無大戰

粟裕立刻意識到,如果徐州之敵全部南撤,即使集華野、中野全力也很難與之決戰,遂立刻著手重新部署,同時向毛澤東發急電提出新的建議,按照徐州敵人全部退卻的思路,想把徐州的敵人留在這個地方全部殲滅掉。這與毛澤東原來的設想大相徑庭,毛澤東本來要求華野在打完黃百韜之後,由粟裕帶一部分主力渡江南進。

從小淮海到大淮海,兩大野戰軍協同作戰,毛主席:江北從此無大戰

接到粟裕的電報後,毛澤東迅速做出回應,將此戰定義為江北大決戰,並致電給陳毅、鄧小平、粟裕、陳士渠、張震、譚震林等同志電報《截斷徐蚌路,殲敵與淮河長江以北》,明確將敵人的主力殲滅在長江以北,後這封報也被認為是淮海戰役的總方針。與此同時,又電報給中原局和華北局,要求兩大野戰軍要確保前線部隊兩個月到三個月時間的供給。

從小淮海到大淮海,兩大野戰軍協同作戰,毛主席:江北從此無大戰

至此,"小淮海"升級為"大淮海",局部戰爭變成了兩大野戰軍的協同作戰。毛澤東當時提出,淮海一戰,江北從此無大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