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種植搶早,記住這5條生產指導意見,可以幫大忙

“雨水”節氣已經過去半個多月,各地種植早稻的區域也已經陸續開始播種育苗。從2月的降水量來看,江南、以及華南大部地區累計降水25-50mm,氣溫比起常年同期或者偏高1-3℃,十分有利於早稻育苗。近日農業農村部水稻專家指導組聯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研究制定了以下幾條關於2020年南方種植早稻的生產指導意見。

南方水稻種植搶早,記住這5條生產指導意見,可以幫大忙

一、因地制宜選品種

在選擇早稻品種時,要根據種植區的生態條件、育苗移栽的方式以及種植方式,選擇優質高產、抗逆能力強、成熟期適宜等良種。選好合適品種後,記得做好曬種選種、浸種消毒等準備工作。

部分地區可以組織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等規模經營的主體,帶動周圍小地塊農戶,集中開展早稻育秧。此時還需要配套推廣機插秧、無人機直播等智能化種植設備。做好準備工作後,等待日均氣溫達到12℃即可搶晴播種育苗。如果3月底還沒有完成播種工作的種植戶,選擇品種時要傾向生育期短的品種,確保雙季晚稻可以正常生產。

南方水稻種植搶早,記住這5條生產指導意見,可以幫大忙

二、做好溫溼度管理,培育壯苗

如果是利用薄膜或者地膜進行保溫育苗的種植地,必須注意適時解開地膜兩頭通風。如果遇到持續高溫的天氣,導致膜內溫度大於35℃,就要即使揭膜通風,防止燒苗。如果是雨後放晴,千萬不要突然揭膜,需要先通風煉苗再揭膜,同時還需要適當灑水。

當水稻長到1葉1心期,需要適溫保溼以壯苗,防止徒長,減少綿腐病、立枯病等病害的發生。等到2葉1心期,需要通風煉苗,加上施肥促進分櫱,培育壯苗。直到水稻長成3葉1心期,地膜需要白天解開晚上嚴蓋,然後移栽前5-7天的施用少量“起身肥”,一般每畝施用4-5kg尿素;或者是移栽前5-7天適當施加“送嫁肥”,然後加淋一次清水。此外,長勢弱的秧苗還需要配合施磷、鉀肥,促進生長。

三、分類施策,適期移栽

如果是機插秧的種植區,為了提高耕作質量,移栽前要把泥土沉實。可以選用行距為25cm的插秧機,爭取早插、淺插,並且適當增加密度,一般畝栽2萬穴以上,苗齡20天左右,這是避免因為苗齡太長導致早穗。

如果是人工移栽或者拋秧,需要保證種植密度和均勻度,苗齡一般為25-30天。一般來說,高產田畝栽2-2.5萬穴,如果是三熟制的種植田,需要增加常規苗的種植密度,畝栽2.5萬穴以上,力爭多穗豐產,苗齡一般不超過30天。

南方水稻種植搶早,記住這5條生產指導意見,可以幫大忙

四、做好肥水管理,促進均衡生長

施肥管理方面,早施分櫱肥可以促進低位分櫱。一般是種植後5-7天內畝施4-5kg尿素。然後是施穗肥,可根據生長情況確定氮、鉀肥用量。接著是抽穗前30天左右(大概是倒4葉期)可施促花肥,抽穗前15天左右(倒2葉期)可施保花肥,一般每畝施加3-5kg尿素和3-5kg鉀肥。至於粒肥,就要根據水稻抽穗期葉片顏色酌情施用,如果葉片變成淡綠色,需要看苗補粒肥。

在水分管理上方面,返青期田間的水層需要保持在2-3cm,促進新根的早發,然後到分櫱期則應該保持在1.5cm-2cm。如果是基本苗比較多的機插、拋秧的種植田,需要在早發的基礎上,適當提前曬田和控苗。然後在幼穗分化期,田間水層應該保持在3-5cm左右,如果抽穗期遇高溫天氣,還需要澆灌5cm左右的水層緩解熱害。此外,在抽穗揚花後,應採用間隙灌溉法,蠟熟期可以採用乾溼交替灌溉法。最後收割前要提前5-7天斷水。

進行病蟲害防治時,要根據監測預報及時選擇合適的藥物和器械,實現綜合防控和綠色防治。

南方水稻種植搶早,記住這5條生產指導意見,可以幫大忙

五、適時收穫,防災保產

南方地區種植的早稻收穫期,一般會遇上連續高溫、暴雨等惡劣天氣,容易出現穗芽,導致產量和品質下降。最適收穫期一般是齊穗後的25天左右,全穗失綠,此時90%的穎殼已經變黃。收穫時期,建議大力推進秸稈破碎裝置的聯合收脫,提高採收效率,防止“割青”,實現糧食顆粒歸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