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旧梦

今天是2020年的3月7日。

2月9日返宁,经历了十四天的自我隔离,将近三十天时间,只是公司和宿舍两点一线的奔波,偶尔会在家里远程办公。仿佛已经习惯了这种单纯的行走,孤身一人漂在南京,牵挂着家人也被家人牵挂。然而,一个人有了思念就会怀旧,触景生情也好,莫名悲伤也好,不知不觉的想出去走走,走到哪里并不知道,因为在这里,我始终没有融入。

半天的时间,走了16000多步,写了一首不押韵的诗,算是开始用脚丈量南京的开始:

清凉山上清凉寺

钟山玄武石头城

抗疫不予归途便

金陵遥望齐鲁情

(大家估计已经知道我的老家是哪里的了)

今天的主题是怀旧,但是说实话,出门之前没有打算在头条注册,也没有想要发文章的想法,只是走着走着发现自己缺一副耳机的陪伴,查了几家电商的主流耳机发现都要一千多大洋,钱从哪里出?只好靠自己的大脑和双手想办法喽(坏笑)。

“金陵”是南京一个雅致的古称,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距今已有2053年左右的历史,而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更是因“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而被人熟知。我的居所和工作单位位于有“中华第一商圈”的南京新街口区域,周围高楼林立、商场遍地,身居期间,感受到的是浓浓的现代化商业气息和人流攒动的热闹景象,你根本无法理解,在疫情之前的早上7点到晚上10点,任何一个时间行走在这个范围之内,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除了地铁带来的人流,还有许许多多在这些高档商场消费的人群。(找到一张之前拍的照片,大家可以看一看。)

“金陵”旧梦

身处这样的环境,每天上下班自然是非常养眼的,但平日里我已无心留恋,今天我也不会选择去商圈闲逛。言归正传,打开手机某德地图,看着地图上花花绿绿的各种提示,既然“怀旧”,那就选择离我们最近的“民国”去看看,也许大家会说去总统府、中山陵等景点,但疫情期间,这些景点是否营业不确定,即使营业现在也不建议去人多的地方(关键是我不想乱花钱了,坏笑)。最终,我选择了去一个号称“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的马路,对,就是去轧马路!网上资料说,颐和路在民国时期算是南京城最繁华的地区,也许“金陵+颐和路”才是南京应有的样子。

跟着导航走了2.8公里并没有感觉到累,走走看看,试着让自己静下心来,发掘在繁华之中觉察不到的风景。图中画黑线的是宁海路,不知道为什么在同一个显示比例它的名字没有出现,我今天就是沿着这条路驶入。

走到图中蓝色的圆圈位置,是一个环岛(用各种花卉白字的龙的造型,可惜没有打动我,所以没有拍照),期初我没有意识到我所处的位置,只是一味的朝向目的地前进。围着环形道走了一圈,才发现这里真的是四通八达,分别延伸出去了江苏路、牯岭路、莫干路和两条宁海路,这是比较让我感兴趣的地方,让我想起了天津的五大道。分别在路口拍了五条路的照片,如果是枝繁叶茂的夏天,这里一定是各有千秋!(中间的是江苏路)

“金陵”旧梦


“金陵”旧梦

先入江苏路(目的地颐和路竟然是最后才去的一条路。。。),理由是道路宽敞,两边的法国梧桐具有年代感,不知不觉的代入。这条路上最大的看点是“颐和馆”,竟然不是在颐和路上(莫名其妙),也是我驻足较久的地方,虽然不让入内,但是从外面拍了几张照片感觉还是不错的,两三层的洋楼,红色的砖瓦,在我的相机滤镜下略显沧桑,旁边是一棵跟房子一样高的玉兰花,相互衬托,建筑物的年代感有了,玉兰花那高贵的气质也散发出无限的生机。

“金陵”旧梦

由江苏路回到环岛北向直插宁海路,由宁海路转入颐和路,本次闲逛的目的地。颐和路只有900多米,放眼过去,黄色的院墙,将一栋栋欧式和中式建筑风格的小楼隔开,其实对路人来说看的并不是很真切,院墙很高,我很矮,看到的只是各式建筑物的屋顶和陪伴在这些建筑物周围的树木,在这些历史面前,我更显得微不足道。沉浸、遐思,从刚一踏入这条路,就已经无法停止,谁是民国时这条街上最“靓”的人儿呢?大部分建筑的门边上,都有两块水泥牌子的位置,大部分是南京市政府对些民国建筑的“认证”,还有一部分是对建筑物原居住人的介绍,也就是所谓的“名人故居”。不知是因为历史的缘故还是其他,我没有注意到太多这样的牌子,我只看到了顾祝同(陆军一级上将)、邹鲁(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郑天赐(介绍是我国在英国获取法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人,国际海牙法庭常设法官,但是在网上找不到这个人),也许是我走马光花,也许是有些人的故居牌子被拿掉(我自己猜的),在颐和路只看到这三个人的介绍。(放一张顾祝同的寓所照片吧)

“金陵”旧梦

短短900米,恍如隔世。从喧闹到静谧,从烦躁到释怀,从齐鲁到“金陵”,这是一种怎样的重复。有时间的推进,有地域的跨越,我脚下的路,不知多少人走过,多少人的故事,我却未曾经历、未曾听说,但是历史就是这样,默默散发着让后人感受、评论和思考的魅力。今天看到的,不是它的全部,今天说过的,也不完全准确,想要了解它,还需要多来几次,也许某个机缘巧合,碰到一位从大门里走出来的老人,愿意敞开心扉与你聊起那过去的故事。。。。。。

(第一次写此类文章,并且一开始没有做任何准备,请大家谅解,pc点击开始创作就跳出,手机也不会编辑,请大家原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