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腦梗最關鍵的地方是什麼?

金麟遇風變成龍


目前腦血管病已成為我國城市和農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殘和死亡原因,且發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趨勢。腦梗醫學上又稱為缺血性腦卒中,約佔腦血管患者70%。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與動脈粥樣硬化密不可分,而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又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所以預防腦梗同樣需要多管齊下。


最關鍵危險因素控制

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可預防的和不可預防的,其中不可預防的因素包括年齡、性別、遺傳、種族等。隨著年齡的增長,腦梗的危險性持續增加。近年來研究還發現,腦梗的發病率有種族差異,且呈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而可預防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項,這也是最關鍵的地方:

1.高血壓

高血壓是腦梗的主要危險因素。特別是老年高血壓患者,其心腦血管急性事件發生的危險性是非高血壓患者的3.1倍。前瞻性研究表明,未經治療的高血壓能顯著增加腦梗的發生率。所以,如果被診斷為高血壓,一定要治療。

2.心臟病

各類型的心臟病都與腦梗密切相關,其中心房纖顫是導致腦梗的主要危險因素。及時使用藥物控制房顫,可降低腦梗的發病風險。

3.糖尿病

國外的研究早已證實,糖尿病是腦梗肯定的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腦梗發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糖尿病可造成大動脈內皮損傷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增加。因此,控制血糖對於預防腦梗的發生同樣至關重要。

4.血脂異常

膽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異常,已經成為公認的腦梗危險因素。血清中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越高,腦梗的發病風險越大。

5、吸菸、酗酒

以上兩種不良生活習慣都是腦梗的危險因素之一。吸菸發生腦梗的危險性比不吸菸者高2~4倍,而戒菸2年後腦梗的危險性才有所下降。而長期大量飲酒和急性酒精中毒被認為是青年腦梗的危險因素。

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高同型半胱氨酸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是腦梗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

生活調理

有研究顯示,低脂、低糖、適當高蛋白飲食,控制體重、適當體育鍛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可以使腦梗的危險性明顯降低。

藥物干預

除了降壓、降糖藥物控制高血壓和糖尿病之外,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長期堅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以及調脂、穩定血管板塊藥物他汀類作為一級預防,另外可適當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E,中藥銀杏葉製劑也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和改善血液循環作用,可酌情使用。

總的來說,預防腦梗最關鍵的是自律。能堅持遠離危險因素,糾正不良生活和飲食習慣,堅持服用預防藥物,就是最好的措施。


藥師方健


腦部血液的需要經過頸動脈輸送,當頸動脈出現硬化堵塞,導致腦部供血供氧不足,就會誘發腦梗。因此,預防腦梗關鍵是要保證頸動脈的通暢,避免堵塞。

日常3個小方法,防止頸動脈硬化,預防腦梗!

1、勞逸結合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不宜太過勞累,也不宜太舒服,動都不動,要有良好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同時還要保持心情愉悅。對防止動脈硬化,或是改善動脈硬化病情都有幫助,有效預防腦梗。

2、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

長時間久坐,不鍛鍊會導致身體過度肥胖,血液脂質過多,增加血液粘稠度,導致動脈硬化。所以,平時多進行運動鍛鍊,對防止動脈硬化是有幫助的。已經是動脈硬化的病人更要堅持鍛鍊,平時可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這樣能夠促進身體的健康,增加血管彈性。平時可以採取慢跑和舞蹈以及太極拳等運動方式來改善動脈硬化病情。

3、合理的飲食

動脈硬化跟飲食的關係可不小,平時吃太多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就會增加動脈硬化的幾率。所以想要防止動脈硬化,預防腦梗,要少吃這些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水。條件允許的話,可以每天餐後喝點姬松茸蘆筍飲品,幫助清除血液垃圾,增加血管彈性,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qzuser167685533


談到腦梗的預防,實際上就是對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而對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我今天特別想跟大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個角度跟大家講過之後,可能你對這個問題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在2008年的時候日本厚生勞動省出臺了這樣一則法規,強制規定政府機關和企業要給40歲到74歲之間的成員定期檢查腰圍,就跟每年咱們國家的定期體檢一樣。日本的這個規定指出:男性腰圍不得超過90cm,女性不得超過85cm。

一旦遇到那些腰圍超標的成員,就會初步認定他們是“代謝綜合徵”的高危群體,就要強制他們檢查血壓、血脂、血糖、尿酸等生化指標。這些指標超標者就要在3個月內對自己進行減肥,若減肥也不能成功,這些人就必須接受飲食控制的相關教育。此外,政府還會對推動員工減肥不力的地方政府或企業處以相應的處罰。

這些政策的實施,使得日本成年人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謝類疾病的發病率明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也進一步降低,人均壽命提升。其實,我們可以師夷長技以制夷,從日本這些政策裡能夠學習到一點東西。回頭想想咱們自己看是不是太胖了?咱們能不能也開始注意控制體重,注意自己肚子上的肉?我想,答案一定是肯定的。我們想長壽也需要控制體重,也需要在控制體重的同時,把血壓、血脂、血糖、尿酸都控制好,不讓一個指標超標。這樣做,別說腦梗,其他疾病也會遠離你,大家說張大夫說的對嗎?


張之瀛大夫


腦梗死是腦卒中最常見的類型。由於腦梗死致殘率、致死率較高,故該病重在預防。那麼,預防腦梗死最關鍵的地方是什麼呢?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提到腦梗死,大多數朋友都會聯想到腦出血,腦出血是由於腦血管破裂所引起,而腦梗死則是腦血管堵塞所引起。發生腦梗死的直接原因為腦血管嚴重狹窄或閉塞,不能為相應供血腦組織提供充足的血供,發生缺血梗死;發生腦梗死的根本原因則為引起腦血管狹窄的病因,主要包括高血壓、糖耐量異常、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吸菸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腦梗死的發生也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漸加重的過程。在腦血管病變早期,血管狹窄程度輕,此時腦血管還能通過代償擴張為腦組織供血,但由於危險因素的持續存在,腦血管狹窄會逐漸加重;進展到疾病後期,各危險因素對血管的損害仍在繼續,但此時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已經不再是原發病因,而是狹窄的腦血管,不能再為腦組織提供充足的血供,隨時可能發生閉塞。所以,在不同的時期預防腦梗死均有側重點。


在腦血管病變早期,預防的重點是控制引起腦血管病變的高危因素,如控制好三高,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戒菸等,減少對腦血管的損害,防止腦血管狹窄的加重。在腦血管病變的後期,由於此時很可能發生腦血管急性堵塞,故預防的重點為疏通嚴重狹窄的腦血管,預防狹窄處發生閉塞,使血流中斷,引起腦梗死。故在治療上早期應改變生活方式:低鹽、低脂、低膽固醇、低糖飲食,戒菸限酒,適當運動,減輕體重,必要時給予藥物降血壓、血糖、血脂,補充葉酸,同時給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穩定動脈斑塊;在疾病後期,腦血管嚴重狹窄時,應考慮植入支架,疏通腦血管,避免急性腦缺血的發生,同時改變生活方式、給予必要的藥物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在發生腦梗死前,部分病人會出現先兆症狀,醫學上稱為短暫腦缺血發作。即出現與腦梗死相似的症狀,如偏側肢體無力、感覺異常、意識不清、吐詞不清等,但一般持續1小時左右,不會超過24小時,此時說明腦血管狹窄程度已經相當嚴重,需立刻就醫,否則,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很可能發生腦梗死。


綜上,預防腦梗死,在腦血管病變早期,重點控制引起腦血管狹窄的高危因素,同時給予他汀穩定斑塊、阿司匹林抗聚,預防血管狹窄的加重及血栓形成;腦血管病變後期,重點疏通腦血管的狹窄,預防急性腦梗死的發生。

感謝大家的閱讀!

醫學莘期待大家的關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識!

注: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若侵及版權,請聯繫刪除。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今年秋天雨水挺多的,隨著一場一場的秋雨,天氣也逐漸轉涼了,每年的秋冬季節,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在腦血管的急性發作的疾病中,梗塞性腦卒中是發病率最高的腦卒中類型,約佔所有腦卒中問題的70%以上。

腦梗一旦出現,死亡率高,預後也往往不能完全恢復,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與其等出現後再去急救,干預,康復治療,不如儘早的做好腦梗的預防,腦梗的發生,與動脈血管的硬化狹窄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因此,預防腦梗的關鍵,就是控制好動脈硬化的發生和發展。

我們之所以會產生動脈硬化的問題,有一些因素是不可控制的,比如身體隨著年齡增長的逐漸衰老,比如家族遺傳性的一些早發性心腦血管家族史風險;但還有很多動脈硬化的風險因素,是我們可以主動控制的,如果對於這些因素能夠做到早干預,早控制,早改善,就能夠有效的減緩動脈硬化進程,腦梗的發生風險當然也就會隨之下降。

1. 做好相關疾病的控制

想要減緩和控制動脈硬化,預防腦梗發生,首先應該做好的是,相關慢病的調理和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包括我們長談到的高尿酸,這些慢性代謝性疾病問題,都是加速和導致動脈硬化的風險性問題,把血壓控制好,儘量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把血脂控制好,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1.8mmol/L以下,把血糖控制好,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到6.5%以下,把血尿酸控制好,至少控制到360μmol/L以下,當然這些指標不必硬卡,根據不同的年齡和不同的身體狀況,其達標水平也可以適當的放寬,但無論如何,控制好這些慢性疾病和相關指標,才能夠有效的減緩動脈硬化進程和腦梗風險。

對於相關慢病的控制,我們就不一一詳述了,就拿血脂來舉例說明,很多發生腦梗的朋友,都有長期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脂問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升高,會引發血管內皮的炎性反應以及脂質堆積,最終形成血管的硬化和斑塊等問題,這種病程往往持續進展,斑塊由小變得,血管硬化程度和狹窄程度也逐漸加重,斑塊穩定性也會逐漸變化,直至變成不穩定的斑塊,在某些誘因的刺激下或不良因素的影響下,斑塊出現破裂,導致血小板等凝血物質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腦血管,就會形成腦梗,因此,控制好血脂水平,對於減緩動脈硬化,預防腦梗非常重要,通常說來,當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2.1以下時,斑塊就會趨於穩定,不再繼續發展,而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極高危風險的朋友,則將這個值控制到1.8以下則更安全。

除了相關慢病以外,還有一些疾病是導致腦梗發生的重要因素,心率失調導致的房顫,以及不穩定的頸動脈斑塊等,這些問題都有可能成為腦梗發生的重要風險,因此,對於有此類問題的朋友,一定要積極的給予干預和控制,對於房顫問題,遵醫囑合理用藥,控制好心率水平,減少房顫發生率;對於頸動脈斑塊,大家不必過分擔心,定期檢查,識別斑塊風險,積極的進行干預控制就好。

2. 減少不良生活因素影響

除了相關慢病的控制以外,注意避免生活上的一些不良因素影響,是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其實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除相關的心血管不良習慣,對於我們前述的相關慢性代謝性疾病的生活調理,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戒菸可以使血壓下降4~9mmhg,而加強運動,可以全面有效的降低“四高”,在輔助控制相關慢病的同時,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減少腦梗發生率,也是必要而且最安全的重要方面。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飲食,如低鹽低脂飲食,膳食纖維,維生素,蛋白質,鈣鐵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均衡攝入,飲食量的控制等等;也包括合理的運動,有氧運動對於心腦血管的健康獲益最大,能夠有效的提高心肺功能,提高身體素質;戒菸限酒我們整天說,但很多朋友還是做不到,實際上,吸菸喝酒不但是引發腦梗的風險因素,還是腦梗的誘發因素,如果能夠戒除最好;另外,保持良好作息,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單獨強調一下健康良好心理的重要性,同樣屬於腦梗高危風險情況的兩個朋友,一個每天樂呵呵,遇事想得開,活的自在瀟灑;另一個本來日子過得不錯,但卻總是不開心,這個煩惱剛走,那個煩惱又來,每日愁眉苦臉;這樣兩種不同的心理狀態,不光相關慢病的控制會有較大差異,對於腦梗的發生風險率也大有不同,大家往往忽略心理因素對於疾病的影響,但實際上,往往一場暴怒,連續的失眠,都可能稱為誘發腦梗的導火索,因此,想要減少腦梗風險,一定要讓自己活得積極樂觀,開開心心。


李藥師談健康


腦梗又稱腦梗塞、腦梗死、缺血性腦卒中,指的是腦部血流供應障礙導致缺血、缺氧造成的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軟化,嚴重者可出現半身不遂、四肢癱瘓、甚至死亡。



腦梗發作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病、房顫、動脈炎等。

預防腦梗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控制“三高”。方式基本大家都知道,一是改變生活方式,二是藥物控制。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



腦梗發作的預兆有以下幾個:

1、面癱

2、吞嚥障礙

3、眩暈

4、肢體麻木

5、失語



此外,腦梗的複發率很高,一旦出現一次腦梗,就要及時干預,持續治療,防止再梗。




醫學掃地僧


腦梗死一直保持著頭號殺手的老大地位!

我們看看最新的調查結果

也就是30年來,腦梗死一直是導致我們死亡的第一個原因,腦梗死不但是導致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腦梗更是很多時候導致半身不遂、偏癱、失語、臥床等等後遺症,給患者和家屬帶來身體和心理上的痛苦。

腦梗死即使最好的醫院,最大的醫院,也不能保證一定能救活,也不能保證經過溶栓或支架或取栓後不會有後遺症。因為梗死的面積和部位誰也決定不了,血栓想跑到哪,就會跑到哪。

所以,唯有預防才是最好的治療!我們不得腦梗自然不會面對後遺症,自然不會面對腦梗死導致的死亡。

腦梗平均死亡年齡58歲,而目前我國平均年齡76歲左右,也就是得了腦梗死平均要少活18年。不但折壽,最主要活動生活質量嚴重下降,不能自由吃喝拉撒,拉屎尿尿都要人伺候。

預防腦梗死迫在眉睫,腦梗死根據病因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引起的腦梗死,這種腦梗死最常見;一種是心臟跳亂,心律失常房顫引起血栓,血栓脫落引起的腦梗死。

預防腦梗死的第一位就是健康生活方式,因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加重後會導致斑塊破裂形成血栓,所以預防腦梗死首先是戒菸戒酒,低鹽低糖低油飲食,堅持有氧運動,控制體重,減少熬夜及壓力。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和減少不良生活習慣。上述這些不健康生活方式,任何一項都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大家可以對照自己,因素越多,越容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越容易腦梗死。所以健康生活方式是預防腦梗死的基礎。


控制三高是預防腦梗死的前提,不但上述不健康生活會加重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如果不積極早期正規控制,那麼也會加重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從而加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引起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引起腦梗死。而三高常常並沒有什麼感覺,大家必須主動的去檢查,才能早期發現三高,尤其是有家族史和肥胖、抽菸酗酒、不運動、不控制飲食對人,更應該早期檢查有沒有三高。

排查頸動脈斑塊是預防腦梗死的必要,頸動脈斑塊加重,會引起斑塊破裂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後會導致腦梗死,而頸動脈斑塊是比較容易發現的動脈血管斑塊,通過頸動脈超聲就能查出來。一旦發現頸動脈斑塊,要根據斑塊嚴重程度,或斑塊軟硬性質決定如何治療,和預防斑塊加重及斑塊破裂。常規的會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但並不是所有頸動脈斑塊都會服用藥物,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但不變的是健康生活和控制三高。


發現房顫,正規治療是預防房顫的必須。房顫最大的危害並不是心跳跳亂了,而是房顫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脫落會跑的腦血管,引起腦梗死,大概有20%的腦梗死都是房顫引起的,所以一旦發現房顫一定正規治療,房顫的治療大部分都需要抗凝,抗凝不是阿司匹林啊,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抗凝是要靠華法林、達比加群、利伐砂班等藥物。除了抗凝現在還可以左心耳封堵術等等方法來預防血栓。不管怎麼樣需要正規治療。

總之,腦梗死大部分是能預防的,但為啥腦梗死30年來仍是導致我國人民死亡的頭號殺手呢?

原因就是不重視,我們太不把生活健康當回事,我們太不把三高當回事,我們太不把房顫當回事,結果就是我們怎麼對待生活,生活怎麼回報我們,我們如何對待疾病,疾病如何對待我們!

結果就是腦梗死長期30年,一直保持著頭號殺手的地位!


心血管王醫生


腦梗死:又稱之為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在全部的腦血管意外中佔60%-80%。好發於中、老年人,在冬季寒冷時高發,具有“三高”的特點: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因此,最好的手段就是提前預防,減少發病的幾率。




預防腦梗最關鍵是一級預防,我們稱之為病因預防。就是找出可能導致腦梗死的病因進行提前干預,採取一切有效措施減少腦梗死的發生。


腦梗死的危險因素有哪些呢?

  • 不可干預的因素:年齡、性別、家族史等這些因素是無法改變的。
  • 可以干預的危險因素:
  1. 高血壓病:這個大家應該都知道的,高血壓如果不控制好會引起腦梗死、腦出血,而現在高血壓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年輕化,所以把高血壓排在第一位。
  2. 糖尿病: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就是腦梗死,控制血糖在正常範圍,可以明顯減少腦梗死的發生。
  3. 高脂血症:研究表明,血脂異常和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有一定的相關性,高血脂明顯加速動脈硬化速度,增加腦梗死的發生。
  4. 心臟病:心房纖顫、心臟瓣膜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均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險因素,其中心房顫動最為重要。
  5. 頸動脈血管粥樣硬化狹窄或斑塊形成:頸動脈是腦動脈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對腦血流產生直接影響,如果血管斑塊脫落,就會形成血栓導致腦梗死。
  6. 吸菸:吸菸量越大,時間越長,腦梗死的發病率和病死率越高。
  7. 肥胖:肥胖可能會導致糖尿病、高血壓病、血脂異常等病的發生,這些是腦梗死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肥胖是發生腦梗死的間接因素。

那知道了這些危險因素,就針對性的採取預防措施:

  1. 控制“三高”,把血壓、血糖、血癥控制合理正常範圍。穩定血管斑塊,治療心臟疾病。
  2. 戒菸,避免被動吸菸:吸菸是百害而無一利,被動吸菸也顯著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3. 控制體重、健康生活:飲食以水果、蔬菜、低脂奶製品、富含食用纖維的全穀物、植物來源的蛋白質為主,減少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除日常生活的活動外,每週4 ~7 天,每天累計 30 ~6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步行、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等)。
  4. 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抗血小板治療:對高血壓伴糖尿病、高血壓伴慢性腎病等心腦血管疾病高危者,可用小劑量阿司匹林(75 ~150 mg/日)進行一級預防。

關注健康,關注香草小醫生,感謝點贊,歡迎交流。


香草小醫生


我國每年腦梗發病人數約165萬,其中有1/3的患者死亡,剩下的2/3中將近有3/4的患者喪失了自我日常生理管理的能力,需要家屬的照顧和看護。


那麼生活中我們能做些什麼來預防腦梗呢?


第一,不要吸菸。

跟大多數人的常識不同,比起飲酒,吸菸與腦梗的關係更大。煙的燃燒會產生大量有害物質,人體可以通過肺部將其吸收進入血液,這些有害物質通過血液進入心臟,隨著心臟的搏動將血液輸送到全身,繼而損傷我們動脈的血管內壁。


在血管內壁受損後,血小板發生凝集,在血管壁上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繼而形成血栓,導致動脈狹窄。一旦血栓脫落,順著血流流到腦部的小血管造成堵塞,血液留不過去,這一片的腦組織就會發生缺血,也就是腦梗塞。


數據研究顯示,吸菸者得腦梗的幾率大約是不吸菸者的五倍。


過量飲酒、肥胖等對血管也是不好的,但這個屬於比較間接的原因。


第二,警惕房顫。

心臟有四個腔,上面是心房,下面是心室,當心房發生發顫時,這個時候心臟是無效收縮的,有時甚至可以達到1分鐘400次以上。這個時候由於沒有有效的輸送血液出去,它的血液流動就會變慢,繼而引發血小板凝聚成血栓。血栓可以由心房進入心室,然後順著血管流到全身,一旦堵住腦血管就會發生腦梗塞。


房顫並不會讓人感受到自己一分鐘心跳了幾百下,有的時候患者會感到心慌,脈搏出現不規整,並沒有十分特殊的症狀。


如果感覺到不適,可以去醫院做一個心電圖,除了臨時的一次檢測之外,還有一種24小時監測的動態心電圖,這個更具有意義。


第三,反應遲鈍是腦梗的先兆。

腦梗的前兆是腦供血不足,腦組織獲取的營養不足,人就會出現嗜睡、精神差等症狀,偶爾也會出現輕微的頭痛,如果這種供血不足繼續加重就變成了腦梗。


臨床上經常會有一過性腦缺血的患者,以突然手無力、突然失語、一側身體無力等症狀為多,這些症狀有的時候過了半小時左右就自己好了。這是給我們的一個警示,一旦發生一過性腦缺血,那麼在三個月內再發生梗塞的幾率達到了10%以上,所以必須及時去醫院就診。


四月夏未生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的研究生課題就是關於H型高血壓與腦梗的預防問題。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腦梗的預防。

腦梗塞是由於某些病因導致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導致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侷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軟化。最常見類型有腔隙性梗死、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等。

首先認識一下腦梗發生的原因有哪些?

西方國家由於膽固醇水平較高,所以西方國家的冠心病發病率顯著升高,而我們國家H型高血壓發病率較高,H型高血壓與腦梗有著密切的聯繫,故我國腦梗的發生率顯著高於國外。

導致腦梗發生主要有以下因素:

第一、高血壓,長期高血壓可以導致腦部小動脈痙攣、硬化、形成微動脈瘤,在小動脈硬化的基礎上血栓形成而產生腦梗塞,微小血管閉塞導致腔隙性腦梗塞。當高血壓合併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時(大於或等於15umol/L),稱為H型高血壓,H型高血壓導致腦血管硬化,腦梗的發病率較非H型高血壓顯著增加數倍。

第二、糖尿病,血糖水平升高可以導致全身血管硬化,是導致腦血管意外的重要危險因素。

第三、高脂血症,血脂升高尤其是高膽固醇血癥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也是導致腦血管硬化的危險因素。



第四、吸菸,長期大量吸菸,菸草燃燒的有害物質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等物質可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導致血管內皮發生炎症反應,導致血栓形成。

其他因素如長時間靜坐的生活方式,精神過度緊張,情緒激動等都會加重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所以針對每個人不同特點,嚴格控制各種危險因素,針對H型高血壓進行補充葉酸治療,就會將腦血管意外減少到最低程度。

我的分析您能明白嗎?如有不懂之處請在文章後留言,我會進一步為您講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