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由“不分紅”引發的血案!格力淪為價值投資的“棄嬰”了?

【牛邦投教研報】26日兩市一片大跌,前幾天還看到白馬藍籌穩住指數,董明珠一聲“格力今年不分紅”,格力電器就直奔跌停帶著白馬股一起下跌了。今天又有朋友說“價值投資派的臉再次被打得啪啪響”。

格力25日披露2017年淨利潤創歷史新高,但同時宣佈本期利潤不分紅,留存資金用於集成電路等新產業。從業績上來看,增速仍然較快。而至於說為什麼機構大幅砸盤,我注意到有些人指出“因為機構長線投資者本身就是為了追求長期股利回報,它突然不分紅,機構還買它幹嘛?”。

一場由“不分紅”引發的血案!格力淪為價值投資的“棄嬰”了?

我們來看看格力以前的分紅情況,大體上也就5%左右的分紅率。但是大家看看格力的股價,從2006年開始正式突破此前長期橫盤的壓制趨勢,一路上攻,走出穿越牛熊的獨立慢牛行情。這期間投資者資金從2006開始進入推高股價僅僅是為了這“5%”的分紅而來的嗎?

一場由“不分紅”引發的血案!格力淪為價值投資的“棄嬰”了?

其實昨天的文章裡,我已經就芯片高科技行業和格力白電行業寫了一些話,現在再就當前的事情重複一遍。

在投資上有一個核心之處就是在於尋找那些門檻較高的行業和企業,原因在於這些企業對行業的定價權極高。例如空調行業,2000-2005年空調行業增長飛速,但是格力、美的、海爾的股票表現並不如意。因為那個時候大家都在打價格戰,根本沒賺什麼錢。而2006-2011年期間,行業增速雖然下降,但是這三個股票卻漲了至少10倍。

把湊熱鬧的那些小企業給擠出去,耗死了,拖垮了,這幾個大一點的才能更大更強更賺錢。就像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之下,大的煤炭、鋼鐵企業反而賺的錢歷史罕見。

看完這幾句話後,大家應該明白了市場投資者這麼多年來為什麼偏偏在2006年之後對格力如此寵溺了。原因就在於格力對白電行業的定價權有了極大的提高。而在此之前格力照樣也每年分紅,所以分不分紅並不是市場是否堅定擁護格力的核心原因。

那麼這次機構資金為何對格力不分紅一事如此不爽呢?

格力電器內部人士表示,企業轉型多元化的全球工業集團,研發投入增加。該人士指出,格力電器已經從單一的專業空調企業轉為多元化的全球工業集團,如公告所言,智能裝備、智能家電、集成電路等新產業需要大量研發資金。

26日一個奇葩的現象就是早盤大夥都跑去炒芯片概念股,而對這個PE10倍左右、且“剛宣稱要搞芯片”的優質龍頭股卻置若罔聞。我認為更主要的原因在於市場擔憂格力多元化的經營思路削弱格力電器在白電行業的定價權。

因為我們會看到很多企業今天轉型搞這個,明天跨界搞那個,自己主業卻是稀爛的。對於這樣的企業而言,一直以來都是機構資金極力避之的。因為我說過機構投資者更注重一個企業的專注。

但是我認為市場的這種擔憂後期會被證偽。

一個企業如果能夠把自己的主營業務做得非常出色,而且其主營業務在市場上的控制權很強的話,那麼它即使抽出部分資金在其他業務上進行探索也不會對公司整體產生很大的影響。

從當前空調行業的三大巨頭來看,格力的資產負債率在68.91%,青島海爾在68%,美的集團在66%。從資產負債率的情況來看,當前三家的情況基本相當。而且格力電器的資產負債率教往年來看也基本上處於往年數據較低的水位。

一場由“不分紅”引發的血案!格力淪為價值投資的“棄嬰”了?

一個企業如果加槓桿四處投,且負債控制能力較弱則容易引發流動性問題,繼而對公司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是目前來看,格力電器仍然在合理水平,且負債控制能力較強。結合三家白電巨頭的經營情況,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的行業競爭力仍然極高。兩家的營收和淨利潤增速都非常猛。

可以看出的是,目前行業格局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對於2006年之前長期價格戰打下的行業根基,後期對於三家企業而言,基本上日子都很好過。

所以後期來看,我認為機構投資者投資格力電器的核心邏輯目前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而且,當前對於格力電器而言,也並非一家單純賣空調的企業,在智能裝備、集成電路上投資科研經費也不會向外界理解的拿去專門搞芯片燒錢。

所以,我想通過這個案例來說,市場對於價值投資的理解還過於表面。我們要清楚機構資金多年來一直甘當格力擁躉的核心原因。

而至於說,目前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格力電器等價值白馬藍籌股漲幅較大,而且創出了歷史高點,前期資金高位震盪更傾向於等待年報利好而出現一波拋售行為。從去年底到今年初,其實有心的投資者會看到有很多白馬股都是借業績利好出貨。

原因一方面是前期白馬股股價快速上漲的過程已經在年報出臺前夕充分反映了,很多投資者通過三季報前的數據基本上就可以大致推測出年報的數據會如何,所以基本上提前炒了。而鑑於年報數據未披露,很多白馬股還是能夠在披露之前撐住股價的。

但是在披露後往往容易下跌,格力或許就是這樣一種情況。當前不排除部分機構還會拋售,不過這也會為格力的長線投資者帶來再次上車的機會。

價值投資除了投資護城河較高的企業外,還要考慮的就是價格。目前格力PE雖然仍不高,但是價格在前期的炒作現象還是較大。所以,機構借業績利好或者說是借不分紅的利空來出貨都很容易理解。但是從格力本身而言,價值投資的主線邏輯仍然未變,這也決定了有真實護城河的優質白馬將持續得到機構資金的青睞。

最後,落腳到整個市場來講,對於前期漲幅較大而且即將公佈業績的白馬都需要留心這種情況。而披露之後釋放一定賣壓的優質白馬則可逐步接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