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有的人這輩子註定只能受窮

當今社會幾乎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過上富裕的生活,為了實現這目標,有的人不辭勞苦,勤勤懇懇。而有些人卻往往總想走終南捷徑,不通過努力就可以改變現狀。每次觀看電視劇《蝸居》看到海萍的鄰居老李一家人的生活時就會產生一種發自心底的感慨,感慨中年人生活的不易,感慨的同事又對他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質疑。

《蝸居》有的人這輩子註定只能受窮

劇中的老李一家人是這個大城市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兩口子都已過了不惑之年,上有年邁的老母,下有初長成人的兒子,一家十口蝸居在十幾平米的閣樓上,確實自己的祖產,不像蘇淳和海萍夫婦那樣每個月交著房租,並且兩個人終日忙忙碌碌,但是他們家卻每月領著政府的救濟金,屬於這個城市最底層的一族。按照常理,這兩個正值壯年有沒有拖累的夫婦不應該將生活過的如此緊巴。但縱觀全劇之後這個問題終於有了答案,那就是他們的思想太懶惰,不思進取。

《蝸居》有的人這輩子註定只能受窮

首先我們來看老李的妻子徐阿姨,徐阿姨小學沒畢業卻十分精明會算計,常常揩鄰居海萍的油,被海萍說到臉上卻毫不在乎,反說人家小氣。她的工作是個小時工,卻每天羨慕女主人精緻奢華的生活,每天在一戶人家幹活,工資只有一千塊錢。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她低聲下氣的請求女主人允許把人家的殘羹冷炙帶回家去,看到這裡,隔著屏幕我都能真實感受到女主人高高在上蔑視的眼神下徐阿姨低三下四卑微的存在。

《蝸居》有的人這輩子註定只能受窮


在她的知隔壁鄰居英國人家的小時工一個月是三千塊錢是就要求漲工資,遭到了女主人的拒絕。並且女主人給出了拒絕的理由,那就是那三千塊工資的工作要求和標準:必須會簡單的外語,會做西餐和烤蛋糕,地板也必須跪在地上擦得不能有一絲灰塵。對於僱主提出的這些要求,徐阿姨退縮了,但過於精明的徐阿姨這次卻精明過了頭,居然在僱主的菜金上打起了主意,暗中剋扣僱主的菜金來達到變相漲工資的目的。然而她的這些小把戲終究逃不過女主人的一雙法眼,當女主人提出不再讓她買菜時,她氣急敗壞的辭職不幹,就這樣一份好好的工作丟了,不得不再去找下一家。

《蝸居》有的人這輩子註定只能受窮


看到這裡我不禁嘆息徐阿姨太不思進取了,回想僱主提的三千塊錢工資的工作標準,對於徐阿姨這樣專門從事家政工作的人來說門檻不算太高,她自要稍稍提高自己的技能就可以了。因為像這些烤麵包,烤蛋糕做西餐這些活,一些家政公司可是專門有這一項技能培訓的,對於外語那也只是一些口頭用語,只需在一些補習班稍加學習就可以了,更不用說跪在地上擦地板之類的活了,那隻要付出勞動不怕辛苦就可以了。

《蝸居》有的人這輩子註定只能受窮

如果按這個方向發展的話徐阿姨的收入很快就可以達到一個辦公室白領的水平,因為劇中海萍每個月實際到手的工資也不到三千塊錢,這是從小的方面說。如果從大的方面說,假如徐阿姨在僱主家踏踏實實的幹,日久天長,在贏得了一定的口碑,也積攢了一定的人脈和資金之後,自己也開一個家政公司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像海萍的培訓學校不也是這樣一步一步做起來的。可惜的是徐阿姨沒有這樣做,所以即使她再找到下一家,工資也還是停留在原來的那個水平,因為得到永遠是與付出成正比的,沒有哪個老闆是傻子。

《蝸居》有的人這輩子註定只能受窮


其次我們再來看她的丈夫老李,這還算是個顧家的丈夫,人也老實忠厚。四十幾歲的人了卻和一群小年輕混在一起給人家看網吧,這是一個收入十分微薄的行當,連給媳婦買件新衣服都得靠工傷賠償。作為一家之主,也從來沒有想過去學習一技之長來養活一家老小,要知道一個藍領的工資也不併不比白領低,而他卻甘心就這樣混日子。


《蝸居》有的人這輩子註定只能受窮


故事的結尾他們一家人終於住上了用母親生命換來的大房子,但按他們的收入,他們的生活水平依然不會有什麼改變,所以對於他們一家這種不思進取的人來說,這輩註定只能受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