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電影故事——武巡村“學習”電影院

(王鐵峰/文)

汝州電影故事——武巡村“學習”電影院


電影是泊來品、洋玩意。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它可是我國城市民居民的最愛,電影院也成為大眾閒暇消遣的最佳去處。​

但在文化生活十分匱乏的農村,一年看上十場八場露天電影就算不錯了。在自家門口電影院看電影,只能稱是農民們當時的夢想。

汝州電影故事——武巡村“學習”電影院


有一個叫王學習的,就在這個時候,幫助家鄉父老圓了這個夢。

王學習,汝州市紙坊鎮武巡村人,是臨汝縣最早的村級電影放映員之一。作為農村電影事業的參與者、推動者、建設者如何讓更多的村民享受到電影的樂趣,成為他最操心的事。

“ 放映機、銀幕、柴油發電機等,這些電影院應用的設備王學習都有,為什麼不能試一試在農村開個電影院呢?​”

汝州電影故事——武巡村“學習”電影院


這件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農村,被人們看做是不可能幹成的事。但王學習不服氣。他馬不停蹄地聯繫村裡的幹部和有關人士,首先解決了影院的用地問題;爾後通過電影公司的解決片源問題;通過村民瞭解自費觀影的意願問題,前後奔波了大半年的時間。​

一九八一年十月,一座總投資九千餘元,寬二丈,長十二丈,共十一間建築面積,一百八十個水泥坐座位的農村電影院正式營業。

汝州電影故事——武巡村“學習”電影院


值得一提的是,和王學習一起參與影院籌備的團隊共有三人,分別是副院長杜金生,票物楊天順,會計杜章領。他們採用股份制的分紅模式,影院每日一結算一分紅,這種股份合影的電影院,汝州市在當時僅此一家。​

汝州電影故事——武巡村“學習”電影院


影院開業前三天,王學習邀請村民免費看電影,說到當時引起的轟動,只能用左鄰右舍奔走戶告來形容了。農村也有自己的電影院了,很多經歷過當時盛況的村民都覺得王學習完成了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創舉。​

汝州電影故事——武巡村“學習”電影院


一九八二年李連杰主演的武打電影《少林寺》正式上映,在全國引起極大震動,觀潮一浪高過一浪。當時片源極其緊張,在城裡片源仍捉襟見肘的情況下,他想盡辦法,把該電影帶到武巡村放映三十多場,該電影立刻把方圓幾十裡的觀眾都引來了。​

一幅銀幕,一臺電影放映機,一連串”噠噠“的馬達轉動聲,在那個電視尚不普及的年代,能和城裡人同步享受電影文化的樂趣,至今還是武巡村村民無比驕傲和自豪的一件往事。

汝州電影故事——武巡村“學習”電影院


“武巡學習電影院”的註冊日記,以及每年超過200場次的放映記錄的資料,在市文化局今日還有案可查。用王學習的話來講,這是自己30年電影放映生涯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 最珍貴的一段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