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華為上市,能成為全球市值第一嗎?

戀丄緦淰


華為是中國最大的民營科技公司,世界五百強排名第72,是全球第一大通信設備製造商、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華為的芯片業務也蒸蒸日上。如果華為上市,能成為全球第一嗎?



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是美國的亞馬遜,而微軟公司以7886億美元的市值排行第二,曾經萬億市值的蘋果現在只能屈居第三了,接著是谷歌……這些都是改變世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大企業,還不是現在的華為能夠相比的。

華為雖然是五百強企業,但它始終沒有上市。上市企業,可以吸引融資,提高知名度,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財務透明,失去自由等。絕大多數滿足要求的企業都選擇了上市圈錢,但華為並不缺乏資金,而且華為品牌很大,所以不一定要上市。


再者就是華為的股權結構,導致公司很難上市。華為有上萬員工持股,任正非的股份僅僅只有1.4%。正是這種特殊的股權結構和激勵制度,使得華為如日中天,有了今天的輝煌。但是它也成為了華為想要進一步發展的巨大障礙,由於不滿足上市股份條件,導致公司難以上市。

假設華為能夠上市,華為有多大可能和潛力?我們對比一下華為的一些競爭對手和世界性的示範企業。

全球第一大電子與半導體公司,三星,市值約2562億美元。

全球芯片產業領導者,因特爾,市值約2281億美元。

全球領先的芯片和通信企業,高通,市值更是不足千億。

至於蘋果就不說了,改變世界的iPhone、ios生態圈、教科書級的商業手段,曾破萬億市值神話,可以說是華為無法達到的高度。
三星在手機與半導體領域是世界霸主,因特爾在芯片設計是全球龍頭,高通在5G領域比華為更強。華為現在尚且不能與三星、英特爾、高通相比,即使成功上市,市值也不會比他們高到哪去,更別說一家硬件公司成為全球第一了。


iT科技菌


在華為的股權結構裡面,任正非持有1.01%的股份,其餘98.99%由華為員工持有(華為工會代持)。華為的這種股權結構,使得華為很難上市。我之前談過關於華為上市的話題,華為其實也是無意上市的。但是,華為如果上市的話,市值能有多大呢?

我們先假設,華為在A股上市,並以23倍市盈率(發行市盈率上限)進行發行。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華為目前的股本。從本質上來說,華為員工持有的股權並不是法律上員工具有所有權的股份,只是一種虛擬股份(也沒有表決權,不能轉讓和出售),但依舊可以看作公司的股份。目前華為虛擬股的股份是134.5億股。(2017年數據,現在可能會有偏差)

我們再來看華為2018年的業績。銷售收入7212億元,同比增長19.5%。淨利潤593億元,同比增長25.1%。(淨利潤增長率大於市盈率,23倍市盈率並不算高)如果以2018年淨利潤和23倍市盈率計算,那麼華為A股上市發行價應該為:

593/134.5*23=101.4元

那麼上市後華為的市值為:

101.4*134.5億=13638.3億元

以上市首日後出現五個漲停板計算(首日漲幅44%),市值為

13638.3*1.44*1.1^5=31629億元。

按照今天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我們把這時的市值換算成美元,就是4706.8億美元。

此時,華為的市盈率已經達到了53.3倍。

我們再看目前蘋果的市值。 截止昨天收盤,其市值達到了9018億美元,而且其市盈率只有15.17倍。



所以,華為即使是53.3倍市盈率,市值也只是比只有15.17倍市盈率的蘋果市值的一半多一點而已。雖然,華為是我們國人的驕傲,但與蘋果比起來還是有較大的差距。這點在雙方的營收和利潤對比中也可以看出來。蘋果2018財年的營收是2655.95億美元,淨利潤595億美元。華為的營收雖然能接近蘋果的一半,但淨利潤不到蘋果的15%,對比起來還是有很大差距大的。

不過,蘋果1976年創立,1980年上市,2012年的時候市值就達到了6235億美元。而華為1987年才創立。所以蘋果本來就有先發優勢,直接把華為拿來與蘋果做對比並不公平。但就像中國在改革開放後不斷彎道超車,來到目前GDP總量世界第二的位置一樣,如果華為能夠按照目前的發展步伐,背靠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未來超越蘋果,也許並不是一個夢想。


趙小詹財經


華為作為中國大陸民營企業500強的第一名,也是世界通信行業的霸主之一,但是卻一直都未上市,很多人都在想如果華為上市的話,市值可以做到全球第一嗎?

市值的估算

目前的風投機構,在對一家企業進行估值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P/E法估值,即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

市盈率如何取值呢?最簡單的就是拿同業的對比,華為可以參照的有三星電子、中興、高通、蘋果(其實高通和蘋果不大具備參考值,因為他們的主營和華為是有出入的)。

截止2019年6月8日,三星的市盈率為11.38、中興的市盈率為25.8、高通的市盈率為33.14、蘋果的市盈率為15.3,四者的平均值為21.405.

華為2016年的淨利潤為371億元人民幣,2017年的淨利潤為475億元人民幣,2018年的淨利潤為593億人民幣,平均增長率為26.56%,以這個增長速度計算,2019年華為全年的淨利潤為:593*(1+26.56%)=750.5億元。

按照風投的估值法,華為上市的市值約為:750.5*21.405=16053.75億人民幣(摺合約2343.6億美元),這個金額顯然不可能全世界第一,與當前世界第一的亞馬遜(8881億美元,還有近3.8倍的差距),即使對比國內的企業,也輸給騰訊及阿里巴巴(主要系這兩家的利潤遠高於華為,華為的營收雖然比騰訊和阿里裡的總合還高,但是利潤卻不如兩家)。

同業對比

華為目前主要三大業務:消費者業務(手機)、運營商業務(通信設備,比如交換機等)、企業業務(通過ICT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提供雲計算與數據中心、企業網絡、企業無線、統一通信與協作等服務),跟華為最類似的企業應該為三星電子;高通主要做芯片及授權,蘋果則專門做消費者業務、中興的實力和規模又遠遠比不上華為。

那麼三星電子的市值是多少呢?截止2019年6月7日,三星的股價為2150美元/股,總市值為2562.9億美元,與我們計算的華為的市值2343.6億美元不相上下。

總結

華為和三星這類企業,雖然營收都很高,行業地位也處於領先地位,但是創造的利潤並不算高,企業的市值除了看成長性之外,利潤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因素,京東的營收也很高,發展前景不也錯,但是市值一直不高,就是京東的利潤太低,甚至之前好幾年還都是虧損的,所以華為雖然厲害,但是就上市而言,最少目前要追上阿里和騰訊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更別說全球第一了。


鯉行者


超過蘋果?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我們暫且不討論華為會不會上市的問題。我們就來做一份假定,它突然有一天上市了,市值會達到什麼地步?會超越蘋果嗎?會成為全球第一嗎?

先來對比華為和蘋果的一些經營數據。先來看蘋果,2018財年全年營業收入2655億美元,淨利潤595億美元,淨利潤率22.4%。華為2018年營業收入7212億元,摺合約為1100億美元,全年淨利潤593億元,摺合約90億美元,淨利潤率為8.2%。


對比兩家公司在2018年的經營數據,華為的營業規模相當於蘋果的41%,淨利潤相當於蘋果的15%,淨利潤率相當於蘋果的37%。也就是說,華為的整體實力比蘋果小得多。

目前蘋果的最新市值為9000億美元,全球所有上市公司中市值數一數二。市值和淨利潤之間有一個要指標就是市盈率。蘋果的最新市盈率是15.2倍。科技企業的市盈率低於20倍,說明該企業股價是比較合理的,沒有高估。

如果華為上市之後,市盈率也是這個倍數,那麼它的市值只有1400億美元左右。很多人會不服氣,說華為的市盈率不可能會這麼低,如果他在大陸上市的話,肯定會遭到瘋搶,股價會進一步推高。我們按照阿里的市盈率做華為的估值,阿里巴巴的市盈率目前是47倍,按此推算,為了估值可以增加到 4200億美元。即使按照這麼高的市盈率來計算,華為的市值也不到蘋果的一半。


而實際上如果華為真的上市市盈率,也不可能達到阿里的水平。因為華為本質上是一家硬件製造企業,市場不可能會給他太高的估值。騰訊和阿里市值之所以能夠達到這麼高,因為他們處在風頭正盛的互聯網行業,這個行業全球的估值都普遍偏高。

我們不妨拿華為和另一家電子科技巨頭三星電子做一個對比。三星電子一年的營業收入也超過2000億美元,是華為的兩倍多,利潤也是華為的四五倍之多。放三星電子最新的市值也只有2600億美元左右,市盈率只有六七倍。


所以總結下來,華為的估值不可能太高,應該不會超過3000億美元。


財經知識局


謝謝邀請!

文章的開頭我還是要強調一下,華為沒辦法上市也不需要上市。不過儘管華為很強,不過即使華為能夠上市,也很難超過蘋果公司市值,當然也就很難到市值全球第一的位置。

華為發展走的是集資路線,這就導致了任正非老爺子持股只有1%左右,而華為的股東數量有上萬名(當然華為有虛擬股、以及華為工會代持制度),可是這樣的股權結構依然不適合目前也不被政策允許上市的,上市以後資本風險極大、政策上也不允許上市。反過來華為通過現在的發展方式做得很好,現金流狀況非常良好,每年利潤數據也很不錯,也沒有上市的需求。

政策允許華為上市、華為市值也不可能超過蘋果

我們假設政策允許華為上市,不考慮政策和上市風險的問題。華為的虛擬股份按照130億股來計算,華為2018年的總營收達到了7212億,淨利潤是593億,我們理想化按照25倍的市盈率(其實A股發行市盈率上限是23倍),假設華為再來幾個瘋狂漲停,那麼華為的市值換算成美元大概是5000億美金左右,你會發現華為的市盈率已經接近60倍。或者我們假設華為2019年再來個大爆發,2019年全年的營收達到10000億,利潤達到900億,我們同樣按照25倍左右的市盈率計算,華為的市值也不可能超過蘋果,你要明白的是我已經是按照非常理想的數據下在計算華為的市值空間了。

這時候我們看蘋果公司昨天的數據,蘋果公司市值是9937.68億美金,市盈率只有18.67,華為在這麼高的市盈率加成的前提下,市值只有蘋果的一半左右,這個差距還是相當大的。在過去的2018財年蘋果全年的營收2655.95億美金,淨利潤更是達到了可怕的595.31億美金,更可怕的是2018年蘋果公司花了731億美金用於股票回購,支付了超過137億美金用於分紅,即使這樣蘋果公司的現金儲備依然高達2500億美金。儘管華為的營收不低而且超過了蘋果的一半,可是在淨利潤層面華為還不到蘋果的五分之一。


大家可能對這個沒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我們拿行業裡面的一些企業來做對比。IBM市盈率是14.71,英特爾的市盈率是11.71,Google的市盈率是24.86,微軟市盈率是26.94,Facebook的市盈率是31.50,亞馬遜的市盈率75,小米的市盈率是18.54,阿里巴巴的市盈率是31.04,百度市盈率是16.52,騰訊市盈率是27.75,仔細看就會發現,我們之前做的對比已經把華為當作一家互聯網公司、軟件公司的市盈率來計算了。

華為不需要上市、發展挺好也不缺錢,華為的價值也不是簡單的市值可以衡量的

華為這麼多年的發展,從當年一家代理香港、美國公司的設備起家,到一家小有名氣“山寨企業”,一度因為發展困境、工資都發不出來,任正非老爺子差點75億美金就賣給摩托羅拉了,到後來華為走上了自主研發之路。

現在的華為已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和高通共同成為5G標準的參與者,華為海思麒麟等眾多領域擁有了很多核心技術積累。現在華為方舟編譯器直接插入Android底層腹地,而鴻蒙操作系統立足於全平臺,現在物聯網領域的鴻蒙LiteOS已經開源,而首款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智慧屏產品榮耀電視也已經成功推向商業市場,未來華為將發展更好。

華為的發展模式已經得到了驗證,現在華為也不缺錢,各方面經營數據也非常良好,這樣的華為也沒有上市的必要,而且經過了中興事件之後,大家應該意識到一點是,華為是戰略級科技資源,就好像美國的高通、Intel一樣,這都是擁有者眾多核心技術的企業,不是一個市值就可以衡量這些企業的核心價值的。


本文為字節跳動簽約作者EmacserVimer悟空問答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轉載、抄襲必究!

EmacserVimer


如果華為上市,那麼它基本上不可能成為全球市值第一,但是很有可能成為國內市值第一的公司,在全球的公司裡面,還有著亞馬遜,谷歌,蘋果公司這樣頂級的競爭對手,而且它們已經上市,經歷過上市之後的各種各樣的考驗。

蘋果和華為對比

蘋果公司和華為公司比較近似,只要還是硬件和軟件方面的產品為主,所以首先把這兩個公司拿起來對比。

華為在2018年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佔位72,營收是89311百萬美元,利潤是7020百萬美元,總資產是77583百萬美元。


下面再來看看蘋果公司的財務情況,蘋果公司在2018年世界500強中的排名是11名,以計算機和硬件為主,2018年的營收是229234百萬美元,利潤是48351百萬美元,總資產是375319百萬美元。

拿蘋果公司和華為公司對比在一起,在營收,利潤,總資產,世界500強排名等方面,華為都是無法超越蘋果公司,華為唯一超過蘋果公司的可能就是員工數量方面,華為公司有著18萬的員工,蘋果公司有著12萬員工。而營收,利潤,總資產是給上市公司估值和評判市值的重要標準,所以光是從這個方面來看,華為就不能超越蘋果公司,和蘋果公司旗鼓相當的公司還有亞馬遜,谷歌等公司。





華為不能上市

華為這家公司的股權結構比較特殊,任正非持有華為公司的約1.1%的股權,其他的股權則是全部由9.6萬員工持有,股東的數量實在太多,這樣的股權結構是不能允許華為上市,另外華為這樣優質的企業,一不缺錢,二不缺支持,上市就是等於給別人送錢,何必要上市呢?


財道


目前來看不可能,華為無論是收入還是利潤都和蘋果有不小的差距。


2018年華為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利潤593億人民幣,蘋果的收入是華為的2倍多,利潤是華為的將近7倍。


如果華為真的上市的話,根據它的財務表現市值能有蘋果一半就不錯了。


目前的輿論似乎都對華為一片讚譽,而對蘋果卻各種批評,似乎華為超過蘋果是指日可待了。而步步高創始人、投資大亨段永平最近說過一句話:唱衰蘋果的人對蘋果太不瞭解。


華為很好,但和蘋果比起來還有不小的差距。


高挺觀點


我還真有點納悶,一個題為“如果華為上市,能成為全球市值第一嗎?”我說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首先華為本就不是一個上市公司,跟其它公司沒有可比性,假如華為現在為上市公司的話,美國早就利用股市把華為拖垮了。華為之所以英明就在於它不是上市公司,美國拿它一點招也沒有,無論美國對他如何遏制,在經濟上沒有給華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也可能有些簽約國家毀約了,到時侯又後悔,重新續約也不一定。只要華為的5G技術較其它通訊公司的技術先進就沒有不成功的道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信這個世界為了美國的一已之私就可以使科學技術的發展都能夠停滯下來。等那些跟著美國跑,一塊制裁華為的國家醒過悶來才忽然發現他們己經落後5G的發展有一定距離了。再想改,也只能在後邊追了。這可能也就是說明中國在通訊及人工智能領域成功的實現對美國的彎道超車吧。


馬到成功82484612918


華為和蘋果對比,還是有很多差異的。如果五年之內華為上市,應該市值水平都無法超越蘋果!!!

華為的核心業務是通信業務和消費者業務,也就是手機等終端業務。而蘋果核心業務是手機,電腦等,幾乎完全是終端業務。

從利潤規模角度看,華為約為600億人民幣,而蘋果則是600億美元,差6.7倍。

從核心技術角度看,華為在5g專利上,全球技術領先比較明顯,而蘋果在iOS系統上,全球無二,連安卓都不是對手,這塊業務華為目前有儲備但是沒有具體用戶,而蘋果手機全球累積用戶應該有5億左右都是其iOS的系統用戶,基於此的軟件收入,應該巨大,按照安卓的用戶在安卓系統軟件收入算,其利潤在150億美元,蘋果具體數值不知道應該大於安卓系統的軟件收入。

所以,嚴格意義來說,僅僅從營收利潤規模角度看,華為只有蘋果的六分之一,從核心技術優勢角度看,無法對比,因為兩者的優勢不是一個行業,華為是5g通信核心專利技術,蘋果主要是操作系統軟件技術。

而其他比如雲計算,芯片,雙方目前也不在一個層面上,綜合起來看,華為在國內上市的話,合理的市值水平應該是蘋果的六分之一,也就是一萬億人民幣左右,如果算上國內股市高估的傳統和民族情緒以及華為特殊的產業地位,加上5g週期華為的專利優勢轉化為營收和利潤,再翻一個一倍到達2萬億人民幣,已經非常瘋狂了,所以,總結起來,在五年之內,或者說,在華為手機操作系統沒有超越蘋果且獨立和安全自主之前(姑且不論華為手機系統達到這個技術條件其用戶數和軟件收入水平也中短期無法達到蘋果的數量等級)華為即使上市也不可能超越蘋果的市值水平。應該保持在六分之一左右。


屠龍刀fei0598


上市的目的是什麼?圈錢,獲取更多的資金,以求獲得更好更迅速的發展!

華為在通訊行業已經很大很強了,其對手蘋果,三星,高通這都是些很難啃的骨頭,就算給華為注資幾百上千億美元,也很難改變這個現狀!相反股權的變動可能導致內部的動盪,從而毀了華為!

華為能不能做到全球第一,我覺得這是有可能的!華為有幾張王牌:

1.100%的中資企業,民族企業,同時很多人喜歡道德綁架把購買華為與愛國扯到一起,加上中國人的盲目愛國熱情,華為在中國市場是站穩了腳跟!站穩中國市場,可以保證華為不倒!

2.注重技術,獲得了很多專利技術!5G時代即將到來,華為已經獲得了一部分話語權,也就意味著在未來,華為有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華為是員工持股,也就意味著華為的發展與員工息息相關!員工更具備工作積極性~

就數據而言,華為確實是跟蘋果不在一個級別上,但是你的看到幾點:

1.在歐洲美國家,政府是在打壓華為的,但是蘋果卻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2.5G時代以前,華為是沒有什麼話語權了,到了5G時代,華為初步掌握了話語權

3.5G時代,華為憑藉自身實力,逼迫歐美國家政府逐步解除禁令,能在一個相對較公平的環境中發展!

4.蘋果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中國市場蘋果已經降價求生存,而華為則是後勁十足!

未來的3~5年內,華為在5G的風口超車蘋果,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華為上市融資,很有可能丟了手中的王牌,從而徹底倒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