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量天下”的上官婉兒因何而死?手中的遺詔沒能救她

上官婉兒,出生於隴西上邦(天水一帶),唐代著名的詩人才女。因受武則天賞識被重用,掌管了皇帝的詔令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被唐中宗封為昭容,在政壇和文壇都有著顯耀的地位,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

“稱量天下”的上官婉兒因何而死?手中的遺詔沒能救她

據說婉兒尚在母腹中時,其母夢中見大秤一杆,於是請教相士,相士掐指一算,驚呼:“此子日後當稱量天下。”

待到婉兒岀生,竟是一個女孩,大家都很失望,說相術騙人,無非為錢財而已,也就不再在意。

等到婉兒祖父上官儀被武后殺害後,童年的婉兒與母親鄭氏被沒入宮中為奴,本以為會暗無天日,可是等婉兒長成,她的才華開始在宮中顯露出來。她博古通今,詩詞文章尤為出色,甚至書法、數術、弈棋等無所不精。她的才名很快傳到了武后的耳中並召見了她。

“稱量天下”的上官婉兒因何而死?手中的遺詔沒能救她

當場面試時,小婉兒聰明伶俐,從容不迫,一揮而就,寫了一首七言詩,其文辭精美,比起朝廷大臣們的腐儒酸調,可謂天上人間。

儘管詩的字裡行間不時透出對武則天的憤恨之情,可武則天並不計較,並感嘆道:“此女才智非凡,賽過鬚眉!”隨後,她命上官婉兒離開掖庭,到她身邊來當秘書。

但此時婉兒並不高興。因嫌中宗懦弱無能,在武后晚年時,她開始與武三思私通,並在詔命封旨上推舉武氏,抑制唐中宗。此時的上官婉兒已變得心機重重,她為了討好皇后韋氏,將武三思讓給了韋氏。

景雲元年,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死中宗,立中宗年僅16歲的幼子李重茂為帝,韋后稱太后,臨朝聽政,並派上官婉兒商請太平公主,想得到她的幫助。

“稱量天下”的上官婉兒因何而死?手中的遺詔沒能救她

這讓上官婉兒感到了危機。因皇帝死得倉促,本是沒有遺詔的,韋后意欲獨掌大權,讓婉兒起草一份遺詔,第一,讓十六歲的李重茂接班當皇帝;第二,讓韋皇后輔政,就像當年的武則天一樣,裁決軍國大事。

但婉兒並不認為韋后有足夠的能力掌控大局,李唐皇族的力量依然相當強大,李重俊的政變已經給了她足夠的警示。

於是婉兒聯絡了太平公主,此時的太平公主在朝堂中已是舉足輕重,她也樂意與婉兒合作,於是二人連夜起草好了一份遺詔。第一條:立溫王重茂為皇太子;第二條:韋皇后知政事;第三條:相王李旦參謀政事。

“稱量天下”的上官婉兒因何而死?手中的遺詔沒能救她

然而韋后並不滿意,她準備效法武則天當皇帝,將臺閣政職、內外兵馬大權以及中央禁軍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黨羽和族人,於是強行更改遺詔,改李旦為太子太師。這無疑令李唐皇室感受了巨大的危機,太平公主與臨淄王李隆基決定先下手為強。

至此,韋后黨與李唐宗室黨的鬥爭已趨白熱化,又一場血腥的宮廷鬥爭勢不可免。李唐宗室率先發難,710年7月21日(景龍四年六月二十日),李旦之子李隆基(即唐玄宗),發羽林兵殺入內宮,聲稱“韋氏毒死先帝,謀危社稷,今夕當共誅諸韋”,大部羽林軍臨陣倒戈,韋氏一黨來不及反應,盡數被殺,史稱“唐隆政變”。

而與韋后關係過密的上官婉兒也在誅殺之列,李隆基入宮,上官婉兒率眾宮女,秉燭列隊迎接,並且拿出自己當初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的那份“上官版遺詔”(以證明自己是站在李唐宗室一邊的),讓劉幽求為自己在李隆基那裡說情。

“稱量天下”的上官婉兒因何而死?手中的遺詔沒能救她

但李隆基深知其左右搖擺,此時若放過,定後悔無及,“此婢妖淫,瀆亂宮闈,怎可輕恕?今日不誅,後悔無及”。遂斬上官婉兒於旗下。

其實上官婉兒在政變中計劃十分周密,她早早就聯絡了太平公主。然而她沒有算到引兵攻入宮中的是英武果敢的李隆基,李隆基雖與太平公主一起對付韋后,但二人實則各懷心事。

此外,婉兒一次又一次地在政治鬥爭中左右逢源,固然說明她心思的聰明,但也暴露了她政治道德的弱點,她是一個沒有任何政治節操和政治立場的人。

“稱量天下”的上官婉兒因何而死?手中的遺詔沒能救她

所以,在這次政變中婉兒聰明反被聰明誤,她手中的遺詔非但沒有成為救命稻草,反倒成了刺向她自己的一把利劍。“稱量天下”的一代才女從此香消玉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