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為什麼願留楊志,卻不願留林沖?

mhj780916



王倫為什麼願留楊志,卻不願留林沖?


這個問題問得很有道理。

同樣是英雄好漢,武藝不相上下,而且林沖還有柴大官人的舉薦(柴大官人對王倫是有恩的)。而楊志只是個過客。王倫為什麼就願留楊志而不願留林沖呢?


反覆思考,再粗略地重讀一遍《水滸傳》原著,我覺得,應該是以下原因:

1.上山的原因不同

林沖是被高俅迫害得家破人亡,走投無路,被逼上梁山的。也就是說,林沖一讓再讓,最後忍無可忍才殺掉陸謙等壞蛋,沒地方去了,才走上梁山這條路。

而楊志是押運花石綱在黃河裡翻了船,把花石綱給弄丟了,沒法回去交差,只好流落他鄉。正趕上皇帝大赦天下,他想去京城走動走動,官復原職。說白了,楊志根本就沒有上梁山這個計劃。

2.搞平衡的領導藝術

主動上山的不願留,沒想上山的反倒想讓人留下,什麼原因呢?

很顯然,搞平衡麼。

因為林沖的名望太高了,能耐太大了。把一個比我寨主強百倍的人留在身邊,能服管麼,養癰遺患啊!說不定哪天不高興了,把我寨主取而代之,豈不是引狼入室,自毀前程!

而把楊志留在山上,就由林沖的一隻虎變成了兩隻虎。再好生對待楊志,把他變成我寨主的閨蜜。因為山寨原有的杜遷、宋萬、朱貴人都是武藝一般,震不住林沖。這時楊志就成了制衡林沖的絕佳人選。到時候,兩虎相鬥必有一傷,林沖也就成不了氣候。說白了,也就是解除了林沖對我寨主地位的威脅。

3.領導的素質是根本原因

要知道,當時的梁山,還不是晁蓋晁天王領導的義字當頭,替天行道的梁山,還不是兄弟如手足,骨肉不分離的梁山。王倫不過是個落魄秀才,論文拿不出錦繡文章,論武不過是花拳繡腿。這把刷子想當領導,靠什麼?——只能靠手腕,靠內部人員相互制約來保持平衡。前面說了,原先的其他三個頭領本事都不大,對王倫沒有威脅。林沖來到,必將打破這個平衡。

可能有朋友會問:宋江也不過是個刀筆小吏,論本事未必能趕上王倫,怎麼就能當寨主呢。

這就問到了點子上。

雖說宋江文武都很一般,可人家仗義疏財,專門結交天下豪傑,以理服人,以情迷人,有一呼百應的的能量。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麼?

而王倫是個心胸狹窄,胸無大志,不圖大業,小富既安的人物。更加要命的是,他嫉賢妒能,容不得別人比他好。這樣的小人當領導,圖一時平安尚可,想長治久安是做夢。

他的結局,只能讓林沖一刀結果性命。

施耐庵老先生確實高啊,不怪人家能寫出千古經典。


綜上所述,這就是王倫願意留楊志,不願留林沖的根本原因。


文化一家人


你以為王倫就是純心要留住青面獸?要不是身邊有個吊睛大蟲斑斕猛虎一樣的豹子頭,他才不會把楊志留在山寨之中呢。

正所謂: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

王倫一心要留青面獸,就是因為林沖是山寨的恩主柴大官人引薦來的,不好輕易駁了麵皮。既然要容納林沖,就會感覺身邊有這麼一位神主,就是睡覺都不踏實,時時感覺鋒芒在背,冷汗涔涔,隨時都有一命歸西的危險。

楊志雖不至於將豹子頭一舉拿下,但身手相比山上的杜遷宋萬之流要強上千萬倍,由他來制約隨時可能發作的林教頭,也可以略有勝算,或者最大牽制力。

其實王倫的心裡,林沖和楊志,一個也不願意留。都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英雄好漢,都有一身蓋世的武功,哪個也惹不起,哪個也搬不倒。

但王倫卻明瞭二虎相爭的道理,一隻老虎可以為所欲為,兩隻老虎處在一起,就會有相互的制約和抵抗,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安全係數怎麼著也比一隻老虎大得多。就像現今流行的那句江湖諺語: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

眼看林沖不能下山去另投大寨,只能偃蹇在水泊梁山,就只好容納下來,也省得給江湖上留下我王倫欺生權佔的惡名。而青面獸則可以為他和部伍擋一擋來自林沖的子彈,讓他兩害相權取其輕,暫且安然無恙,也算是給了柴大官人和江湖上的一個交代,兩全其美,豈不樂哉?


龍吟148119260


王倫不是不想留林沖,而是想辦法制住林沖,玩平衡。

王倫是柴進營救並且創立梁山泊的,柴進相當於梁山泊的董事長,王倫算是個總經理。梁山最初的幾個手下如朱貴杜遷等人算是王倫招聘的嫡系班底。而林沖也是柴進推薦的,無論名頭,武功,出身都強於王倫,就如同董事長派來的監事,完全有能力幹掉王倫自己上位的。雖然當初林沖沒這個心思,但是確是有這個能力的,王倫不得不防。這個時候林沖自己的能力是強於王倫集團的。後來楊志出現,和林沖打的不相上下,讓王倫看到了曙光。楊志是個犯了事的小官僚,沒有什麼江湖背景,也沒有柴進的勢力。如果王倫能招募到楊志,那麼楊志就會成為自己的班底。有了楊志的加入,自己團體的力量就能強於林沖,林沖也不得不屈服於自己,柴進也說不出什麼話來。因此王倫非常熱衷於招募楊志。事實上也確實印證了王倫的擔心,林沖加入梁山以後隨著相處時間增加,對於王倫的領導風格非常不滿。礙於柴進的勢力,王倫也奈何不了林沖。等到晁蓋團隊入駐梁山以後,吳用敏銳的發現了這個問題,並加以利用。最終成功火併掉王倫,雀佔鳩巢成為梁山之主,也宣告了柴進對於梁山的掌控徹底消失。


夜幕色百合


我覺得這兩個人王倫其實一個也不想留。

我們先來看看王倫是何許人也。

王倫是秀才出身,科舉落第之後流落江湖,生活窘迫之餘只能投奔了柴進。他其實胸無大志,和杜遷等人佔據水泊梁山只是為了混口飯吃,混著混著還讓他混出點名頭來了,成了梁山首位大當家的,人稱白衣秀士。

這日子剛好過一點,林沖就來了,按說有這麼一員猛將加盟是好事呀。可王倫不這麼想,原因有兩點:

一是林沖的名氣比他大,武藝也比他好,人家可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他這好日子還沒過上幾天呢,林沖一來說不定就把他的飯碗給搶了。

二是林沖得罪了大人物,是真正闖了禍被逼上梁山的,他得罪的人可是高俅,那可是皇帝身邊的紅人,收留了林沖,保不齊哪天朝廷就派人把他給滅了。

他不過是想混口飯吃,可沒有那吞天的野心,林沖這樣的人物留下遲早都是個禍害。可他又不能做得太絕,因為畢竟他現在也是小有名氣的人物,不能讓別人說他沒有容人之量。

於是,他找了個藉口,讓林沖繳納投名狀,如果林沖拿不到投名狀,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把林沖給攆走了。

可是沒想到,林沖沒攆走,倒把楊志招來了。他只所以想把楊志留下,一是為了牽制林沖,二是楊志與官府之間並無太大矛盾,比林沖這個禍害小多了,於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他對楊志熱情相待故意輕慢林沖,結果楊志並不領他這份情,不願意留在梁山。

而林沖勉強留在梁山,日子並不好過。不久,晁蓋、吳用等人劫了生辰綱也來投奔了梁山。

王倫一看,好嘛,林沖一個禍害他還沒搞定,這又來了一群比林沖更厲害的。他們劫了蔡京的生辰綱來投奔他,他收留他們還得了,這不是惹禍上身嘛,他這好日子還怎麼過下去。

可是這幫人他也不敢得罪,於是拿出銀兩想把他們打發走,他沒想到這幫人可不是膽小怕事的林沖。吳用一早看出了林沖與王倫之間的矛盾,酒桌上言語相激,成功勾起了林沖的怒火。

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於是林沖這隻被逼急了的兔子就把王倫滅了。

人物的命運是註定的,如果王倫在林沖走投無路的時候施以援手,而不是多方刁難,以林沖的性格只會感激並維護他,就不會有後面被吳用言語相激而殺他的舉動了。

所以人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絕,要給自己留條後路。


瘋小鳥


想留的留不住,不想留的卻要留,王倫也是無奈,其實他是有小九九的。

林沖,東京80萬禁軍教頭。弓馬嫻熟,武藝超群。只是被當朝奸臣高俅陷害,誤入白虎節堂。被髮配充軍,途中又差點被解差陷害,幸虧魯智深相救才得以脫險。那知高球再三追殺。不得已,風雪山神廟,憤怒殺差官,被逼上梁山。


楊志,三代將門之後,武侯楊令公之孫。自幼習武,有萬夫不擋之勇。可以說是出身顯赫。但是這顯赫的出身,卻沒給楊志帶來好運。楊志在運送花石崗的時候,總共十船花石綱,九船都順利到達,偏偏就是他押運的那一船翻了,丟了花石綱也丟了官兒了。無奈之下積攢的一些銀兩,想去東京跑跑關係。再弄個官兒噹噹。一代將門之後落到這個田地,也算是背運到家了。



當然僅從武功的對比上,這兩人基本上是旗鼓相當,棋逢對手,在這一點上是0:0。

從兩人的生平可以看出,這兩人還是有差別的。一個就是武術教練,一個是名門之後。在封建社會,上到皇帝天子,下到平頭百姓,都是要講究個人出身的。劉備刨根挖底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其實就是想要個出身罷了。誰知道他那個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王倫正是看中了楊志是忠臣之後這個出身。北宋初年楊老令公大戰遼軍,被困數日,視死不降,最後絕食三天而死,馬革裹屍,盡忠報國,被世人所敬仰,他的後代也受到大家的尊重。


如果楊志此時入了梁山,那梁山對外的名聲就好的多了。“我梁山不是土匪窩,我這裡有忠臣之後的,以後你們不要胡亂汙衊我,歡迎到梁山來從軍,可以和楊門之後同事”這就是王倫的如意算盤。


從這一點上比,林沖就輸了一籌0:1了。

王倫此人,落第秀才,心胸狹窄,器量甚小。他功名無望,仕途無路。無奈之下,落草為寇。他所用之人,都是不入流的角色。他就想偏安一隅,當個草頭王,逍遙自在。功名沒考上,我自己給自己解決,我也是一個大王。


但是,林沖到來之後,王倫明白。不光是林沖的本領很強。最主要的林沖是朝廷的要犯,而且他得罪的是當朝太尉高俅,當時的高俅可以說是隻手遮天,權傾朝野。如果知道林沖逃到梁山,一旦興兵討伐,那王倫的好日子就到頭了。因此,林沖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一樣,說不定那天就出事了。留下林沖,後患無窮啊。而楊志不過就是丟了一船花石綱,罪不致死,沒什麼大的後患。從這一點上比,林沖又輸了一陣0:2了。

所以,王倫思來想去,還是願意請楊志入夥,而不願意留下林沖。



古道晴天


王倫為什麼不留林沖,林沖因高衙內調戲林沖的妻子而教訓高衙內 ,因此就得罪高求,而設計賣刀叫林沖買去後,高求用計讓陸遷將林沖帶刀引入白虎堂以刺客為名為入獄發配……。後來被逼投王論,那王倫為什不願收林沖呢?其實原因簡單。

首先說林中是八十萬禁軍教頭,那名頭不知大王倫多少倍。而王倫只不過是一個落破的秀才,從名頭本領哪不壓王倫?而且不一辛半點的。還有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八十萬人能領導何況山寨那點鳥人。如果收留了林中等於給自己找了個太上皇嗎,這正是王倫所怕的。不知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翻過來咱在說楊志似呼跟林沖遭遇有相似之處也投到王倫山寨,但跟林中比才華相差許多。論武藝,影響力,領導能力那樣不比楊志強了許多許多?推了半天可惜最後還是王倫死於林沖刀下。王老倫這個人只是適合活在自己圈裡,對於高過自己才華的人而不能容下。還有他最但心的是官府,

如果收留林沖,而林沖是官府頭等要犯。怕會引來大兵壓進而剿山,自己的老巢丟了。自己老命也丟了,總結是令某些人深思的。


青竹長青君者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王倫趕走林沖是正確的,因為這傢伙不是好人。

林沖是個卑鄙小人。

他為了自保,怕被高太尉追殺,被髮配之前寫了一個休書。這樣一來,林沖自己就安全了,反而高太尉就會去逼迫他的老婆。萬一他老婆同意了,林沖性命就保住了。

萬一不同意,這也不管林沖的事情,高太尉一般不會繼續弄死他。

最終,林沖沒死,他老婆受逼迫不過自殺了!

就這種人。

另外,魯智深冒死救了他,並沒有暴露身份。林沖卻把魯智深的底細,告訴押解的公差。為什麼?

其實也不復雜。

林沖知道魯智深在老家居住,以他的脾氣一定會去照顧林沖的老婆。但要是讓魯智深不要管他老婆,這種話林沖可說不出口。就算說了,魯智深也不見得會聽。

所以,洩露給公差,高太尉必然去對付魯智深,魯智深只能跑路。

這樣一來,林沖老婆就沒人罩著,十有八九會屈服嫁給高衙內,這樣林沖小命就安全了。

為什麼魯智深上山以後,很快就不理睬林沖,和他保持距離?

就是魯智深看清楚這傢伙是什麼人!

這樣一個卑鄙又頗有武功,又有野心的人,如何能夠留下來?豈不是養虎遺患!

相反,楊志確實一個性子直爽的漢子。因為生辰綱被搶劫,激動之下差點自盡。後來遇到惡霸牛二欺負人,寧可坐牢也不受氣,將他殺了。

所以,寧可留下楊志,也不能留下林沖。


薩沙


1


為了用楊志牽制林沖。王倫這人雖然心胸略狹窄,但是人不傻。他是讀書人。王倫深深明白一個道理,不能讓一個人做大。


林沖武藝高強,曾是80萬禁軍槍棒教頭,梁山上的幾個人,杜遷,宋萬,朱富,朱貴論武藝捆到一起都不及林沖。


楊志能和林沖打個平手,說明武藝不在林沖之下, 如果能拉攏楊志入夥,那麼可以很好的牽制林沖。


讓楊志和林沖內耗內鬥,自己居中做調停,那麼自己梁山之主的位置就會坐得很牢。


這是很多帝王統御手下的手段。可惜楊志志不在此,沒有留在梁山之上。後來。晁蓋等人上山,林沖火併王倫,王倫手下是弟兄沒有人能制止林沖,王倫被殺,不得不說王倫其實還是有遠見的。

2


王倫收留,林沖。其實是看在柴進的面子上。平心而論,他其實是不想收留林沖的,所以才給林沖設置了很多障礙。


林沖問題很大,他得罪了太尉高俅父子,帶刀闖白虎節堂,後來在滄州,又殺了陸虞侯等幾人,火燒草料場。


禍闖的很大。


王倫這人沒有什麼大志向,他不想和朝廷為敵的,他只想在柴進的照顧下。在梁山這個小地方做個逍遙的山大王就好了。


但是柴大官員卻給他塞了個林沖,這是個火藥桶,如果他收留林沖就等於直接和朝廷和高太尉為敵,但是如果不收留又折了柴大官人的面子。


收留和不收留林沖在兩難之間,所以他給林沖設置了一個巨難的任務。希望林沖能夠懂事兒些知難而退,自己離開梁山另謀高就。這樣既保全了柴大官人的面子,自己也避免了和朝廷直接為敵。


而且他也沒把事做絕,他給林沖拿了五十兩銀子兩匹絲當路費,希望他另謀高就。但是這樣反而得罪了林沖,為他日後被殺埋下了禍根。


後來王倫還是收留林沖。風險很大,但是在林中心裡卻一點也不會感恩,他只記住了自己被逼上梁山時,王倫對自己的百般刁難,他對王倫恨之入骨。


其實歷史上很多人,由於種種原因把恨自己的人留在身邊,當做最親近的人,如同在身邊放了一枚炸彈,不知道啥時候砰的一聲就會爆炸開來,炸的自己碎骨。


比方說安祿山和他的侍衛李豬兒,安祿山親手閹割了李豬兒,又把他留在身邊伺候自己,最後終於死在李豬兒手裡。


王倫也是,開始他對林沖百般刁難,後來又看在柴進的面子上把他留在身邊坐了第四把交椅,等於在自己身邊安了一個定時炸彈。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由於王倫的心軟,在自己身邊放了林沖這個危的不能再危的牆。


3


楊志和林沖不同楊志本是世家之後,祖上是金刀楊老令公。


人家這是正經的官宦之家,雖然現在沒落了,但是,還是比林沖這80萬禁軍教頭,要高出一截的。


收留楊志在山上至少從面子上來說很給力,而且楊志在朝廷裡的人脈也是,林沖不可比擬的,楊志這次就是帶著禮品去京城打點關係。


王倫迫切想留楊志在山上,不但能牽制林沖,還能和朝廷搭上點關係,萬一朝廷有個風吹草動,對梁山不利,梁山藉助楊志的力量,也許能平安過關呢。


這點林沖是一點也指望不上了,他已經和朝廷徹底鬧翻了。

但是他想的最美,現實卻是冷酷到底,他沒能留住楊志,卻留下了林沖在山寨。


一招棋走錯,滿盤皆數。


=============



薛白袍


大家好,我是月淡風青,我來說說我的觀點。

王倫其實誰都不想留,留楊志只是為了制衡林沖。先說為什麼不願留林沖。書中也已說的非常清楚。

王倫動問了一回,驀然尋思道:“我卻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因鳥氣合著杜遷來這裡落草,續後宋萬來,聚集這許多人馬伴當。我又沒十分本事,杜遷、宋萬武藝也只平常。如今不爭添了這個人。他是京師禁軍教頭,必然好武藝。倘若被他識破我們手段,他須占強,我們如何迎敵?不若只是一怪,推卻事故,發付他下山去便了,免致後患;只是柴進面上卻不好看,忘了日前之恩……如今也顧他不得!”有詩為證:

英勇多推林教頭,薦賢柴進亦難儔。斗筲可笑王倫量,抵死推辭不肯留。

王倫上山,只是因為怨氣(鳥氣),是個沒考上舉人的秀才。不具備做官的資格。宋朝趙官家因為心虛,為保自家江山不至旁落(像趙匡胤搶柴家那樣),重文輕武,文官吃香,武將低人一等。可是王倫連個舉人也沒考上。沒考上你倒努力呀,複習再考。本事不大,毛病挺多。一賭氣,老子不幹了。直接落草了,帶著個沒腦子的杜遷就上了梁山,也是他頭一份,之前沒別人。沒本事就算了,還愛裝,直接打出旗號,聚義廳,確實也能唬人。

宋萬這個三流好漢也來了。仗著三腳貓的功夫入了夥,也得虧是三腳貓。洪教頭那樣的都未必行。這就是王倫的入夥標準,也就是他的手段(所謂我們手段,似曾相識?曾幾何時,滿大街都是“我們認為”,其實只為給自己壯膽。)(從朱貴主動獻上分例酒食,聯繫上山,杜遷、宋萬、朱貴逐個批駁王倫的推辭理由。顯然這只是王倫的手段,而不是“我們”的手段。)功夫,三腳貓;腦子越小越好。總之,我得能糊弄了。武大郎開店,高人莫來。可是,《水滸傳》裡高人太多,這標準實在太“嚴格”。林沖就成了第一個被拒絕的人。理由:八十萬禁軍教頭,功夫太高!但是,這理由說不出口,說出去,杜遷宋萬都不服呀。

沒奈何,找轍吧。他可能是假投誠。林沖一門心思上山,極力辯駁,我是真的。王倫又適時聰明瞭一把,既然這樣,你去幹一票吧。時間,三天。不成就走人。挺苛刻。三天還能再想別的轍。顯然,王倫這三天一直在暗處觀察,想招。第一天,沒成,王倫挺高興;第二天,300人的隊伍沒法劫,王倫還是高興;還差一天,王倫抖擻精神,明天這個麻煩就沒了。第三天遇上楊志,倆人基本打了個平手。有點意外,還是王倫腦子快,(考上秀才也不簡單呢,好歹進了縣一中呢,那還了得)誒,我用楊志剋制林沖,負負得正,為我所用!歐了。別打了。王倫不貓著了,走出來,兩位,跟我上山。

一通忽悠,楊志呀,你是有汙點的人,高俅不會喜歡你的,我們一起吧,金銀隨便花,酒肉可勁造。可是楊志不上當,我還不想落草為寇,我還想拼搏一把,大不了不要行李。這下王倫尷尬了。又不能強行挽留(沒能力),林沖還不是自己人。看來還是智商不夠用呀!還了楊志行李,只得讓林沖入了夥,坐了第四把交椅,卻又埋下了禍根。你讓他坐個第二,或者再高一點,直接讓他坐頭把交椅,再來個劉備式的表演。

那林沖肯定不坐呀,杜遷宋萬自動往後坐,那林沖不就死心塌地地效忠你了嗎?那樣的話,也就沒晁蓋宋江什麼事兒了。那樣,王倫也就不是斗筲之徒了,那就是胸懷大志了。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覺得有點道理就關注一下吧。


月淡風青


王倫時期的梁山泊只是一個小寨,三五百小嘍囉,手下不過杜遷,宋萬和朱貴三人。


一直以來,他們就是在周邊的漁村打打秋風,騷擾一下過往客商,過著不溫不火的日子。與官府沒有發生過正面衝突,玩著無間道,這個時候的梁山泊屬於一種小農經濟時代,一種小富即安的思想蔓延在大家周圍。

林沖一來立刻打破了這種政治生態,他犯下的是滔天大罪,而且得罪的對象是目前皇帝身邊最紅的人太尉高俅,這事可等於捅了個天大的窟窿啊。

林沖本事大,但是對自己並不是好事,這是對自己的位子是一種威脅和壓力,二來留下他這無異於引火燒身,一旦朝廷大軍來犯,憑現在山寨的實力自己完全沒底,弄不好就是全軍覆沒。

所以王倫寧肯得罪對他有恩的柴大官人,也不想收留林沖,一而再再而三的對其刁難。

等他發現楊志和林沖竟然能鬥個不分上下的時候,卻主動招攬楊志留下,是因為他有這樣的小算盤:

目前看來林沖能留在山寨基本已成定局,如果自己還堅持原來的意見可能會立馬激怒林沖,引來火併,自己這兩下子即使再加上杜遷宋萬也不是他的個啊。

況且這兩位和朱貴也曾表達過讓林沖留下來的意思。

不如這時順坡下驢,接納林沖,並主動力邀楊志一同上山,做個順水人情。

這樣一來楊志上山以後可以成為自己的心腹,從而制衡林沖。

即使不是這樣,也可以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相互形成制約,而自己把握了主動權,把兩人玩弄於股掌之間。

有的同學說王倫一見面就看出林沖是個白眼狼,遲早會反自己,所以才會堅決拒絕。

這太高看王倫了,他如果能像諸葛武侯一樣見到魏延就知道他腦後有反骨而欲殺掉的話,他早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日後也不會被林沖殺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