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自己,從每一次便便開始

首先來一波關於便便的科普~


糞便,糞便俗稱大便,人或動物的食物殘渣排遺物。糞便的四分之一是水分,其餘大多是蛋白質、無機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纖維、脫了水的消化液殘餘、以及從腸道脫落的細胞和死掉的細菌,還有維生素K、維生素B。


黏液便、血便、黑便、大便不成形、大便便條變細,大便排便習慣變化、排便次數改變,經常腹瀉或者排便困難……這些都有可能是疾病的前兆,一起來學習如何解讀便便吧~


關愛自己,從每一次便便開始


一、從大便顏色和便中物質來看


1. 如果大便顏色正常,則呈現黃色,這是胃腸道健康的表現。 

2. 大便呈黑色或褐色,這是一種警訊,但不必慌張去醫院,只要注意健康飲食,便可呈現黃色。可如果排出來的大便比平常還黑,或呈現紫色,就必須特別注意,這有可能是胃或腸出血。這種狀況是血液混入大便之中,在排洩出來之前,顏色由紅色變成黑色,必須立即看醫生。漆黑的大便有各式各樣的類型,比方排出焦油狀的大便,可能就是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胃癌疾病。

3. 粘血便。這種類型的大便有時會伴隨劇烈的腹痛或嘔吐的症狀,此時可能是患有腸套疊、腸扭轉、腸梗塞等疾病。

4. 如果粘血便中混有油膿,而且持續一段時間,就非常有可能患有大腸癌。便秘的人如果拉出漆黑的硬大便,也可能是大腸癌的徵兆。


關愛自己,從每一次便便開始


二、從大便形狀來看


1. 香蕉狀:如果每天排出這樣的大便,說明您的腸道是健康的。

2. 塊狀:這說明大便中水分含量很少,排便吃力。經常排這種便一般預示腸內出現病變,如各種炎症,有時甚至是癌。

3. 泥狀:這表示腸內已經積滿了宿便,腸道運動受到了極大的阻礙,長期下去有可能營養不良,進而導致很多種疾病。

4. 水狀:這種大便是非常危險的信號,它通常是一些惡性疾病的徵兆,腸道運動幾乎停滯,食物和水被原封不動的排洩出來。

5. 硬邦邦狀:說明體內水分缺乏,腸道運動不太舒暢,這樣的大便極易成為各種疾病的根源。

6. 半鏈狀:大便中水分多,說明腸不能充分吸收水分,對營養物質也不能很好的吸收。


關愛自己,從每一次便便開始


三、從大便氣味來解讀健康


“大便是臭的”,這是幾千年來人們根深蒂固的概念,但科學分析表明,健康的大便沒有太明顯的惡臭

,而便秘患者或喜食肉類的朋友們大便卻散發著惡臭,這是腸道內的有害菌分解食物後散發出的臭氣。


另外,便秘患者由於糞便在腸道內滯留時間過長,異常發酵,腐敗後會產生大量對人體有害的毒素,氣味也會很難聞。因此,當人們出現痔瘡、臉部色素沉著、肛腸疾病這些健康問題時,通常是因便秘所致。


關愛自己,從每一次便便開始


大便氣味的主要成分是吲哚、糞臭素、硫化氫、胺、乙酸、丁酸。其中吲哚和糞臭素是產生惡臭的根源,這是蛋白質被腸內壞細菌分解所形成的物質,換句話說,如果攝取大量的高蛋白質,大便就會變得很臭。


而這些東西對人體都是有毒害的,在腸道正常的人——比如嬰兒的大便中是不含這些成分。嬰兒在斷奶期以前排出的大便很乾淨,一點也不臭。隨著斷奶後的食量逐漸增加,大便也變得和大人的一樣臭。其原因就是嬰兒以母乳為食物,可以保持腸道非常乾淨,腸道運動很活躍,開始進食後,吸收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損壞了腸道環境,腐敗物質逐漸產生,宿便也逐漸形成,導致大便臭了起來。


大便有時還會發出奇怪的氣味,這往往是腸道發生病變的昭示,必須引起重視。比如大便發出刺鼻的酸味,就有可能是腸內異常發酵(即所謂發酵性消化不良)引起的,此時,拉出的腹瀉便便呈黃色。此外,如果拉出的腹瀉便有一股燒焦味,有可能就小腸機能減低引起的消化不良,帶有腥味兒的焦油狀大便,表示消化管有出血的狀況,而且出血量相當多。


關愛自己,從每一次便便開始


四、從排便次數來看


長期便秘可導致滯留在大便中的致癌物濃度越來越高,腸壁與這些致癌物質長期接觸,有可能就是結直腸癌的一個誘發因素。


同時,便秘也是結直腸癌的表現之一。由於左邊的降結腸狹窄,因而腫瘤在這邊的話,往往會發生梗阻,導致便秘,一般有經驗的醫生通過問診,基本都就能初步能判斷其結直腸癌在哪個部位。


關愛自己,從每一次便便開始


五、排便習慣變化


排便習慣變化,也不能掉以輕心,那可能是直腸癌的前兆。


排便變化包括很多方面,如平常排便比較乾燥,這幾天卻突然變稀,或是由稀變幹; 還有的人排便次數出現了變化,從每天一次變成二三次,或是反之。


總之,如果有腹部不適、疼痛,局部出現腫塊,裡急後重感,大便性狀及形狀改變(由幹變稀, 帶黏液和鮮血或大便不成形,變細變扁),即排便和平常的規律不一樣,就應及早到醫院進行專科檢查。


關愛自己,從每一次便便開始


發現便便出了問題怎麼辦?



某醫院曾經對前來就診的200餘例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做腸鏡,發現有13例有腸道息肉和良性腫瘤,4例為早期癌症。通過篩查可消除癌前病變,減少癌的發生。


對於無大腸腫瘤家族史的一般人群,若經濟條件允許,50歲應做第一次腸鏡檢查,若無異常,則以後每隔3-5年檢查一次;若發現腺瘤性息肉應 儘早摘除,術後每年進行一次腸鏡複查。


若條件不允許,可進行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者再進行腸鏡檢查。若父母或兄弟姐妹等直系親屬中有腸癌患者,則應該適時接受腸鏡檢查;如果不到50歲的非直系親屬發現腸癌,應該前往醫院就診,及時接受腸鏡檢查。


關愛自己,從每一次便便開始


二、調整生活方式,合理飲食


除了定期做腸鏡篩查外,飲食一定要健康,禁止吃五香類食物、少吃醃製食物、少吃糯米食物、少吃方便麵等工業油炸、膨化食品;養成良 好生活習慣,不吸菸、不酗酒;密切注意大便性狀、排便習慣的變化:當出現黏液便、血便、黑便、大便不成形、大便便條變細,大便排便習慣的變化、排便次數改變,經常腹瀉或者排便困難等症狀時,一定要前往醫院做正規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