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血天馬"是怎麼出現的?——透過古代戰馬談談中國家畜閹割傳統

一直以來我們都對於汗血寶馬有著諸多的未知,相傳汗血寶馬都是有身份、有地位、有權勢的人們所擁有,所以我們很多人對它都有一種可望而不可即、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感。那麼,所謂的汗血寶馬來自哪裡,有何神秘之處,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相信大家一定有著與我同樣的好奇,那麼今天就讓我和大家來一起探索一下吧!

一、汗血天馬歷史起源

作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一種權力與地位的象徵,汗血寶馬有著它獨特的血統,並且在當時受到了眾多統治者的愛戴與青睞,並且為當時的統治者立下了重要功勞。下面我將給大家揭秘一些關於它的情況:

1、"汗血寶馬"名字來源

根據中國《史記》中記載,汗血寶馬並不是生長在土庫曼斯坦。張騫出使西域時,在大宛國(也就是今天的費爾幹納盆地)曾經見過這樣一種馬,它有著驚人的耐力和速度,它出汗時汗液像血液一般,因此人們便叫它汗血寶馬。當然,這也只是當時的中國人如此命名。

2、"汗血寶馬"血緣歷史

汗血寶馬,原本產於土庫曼斯坦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之間的阿哈爾綠洲,是世界上最純的馬,並且從古至今繁衍生息,從未斷過血脈。古代因為馬匹被閹割,導致一些優秀的馬匹失去了繁衍能力,為此爭奪此馬更加激烈。

3、"汗血寶馬"形體特徵

汗血寶馬其身體略呈管狀,胸部狹窄、背部細長、肋骨架淺,趾骨長而不顯,後區稍窄但強健有力,臀部稍長,肌肉發達,呈正常傾斜角度。耆甲高、長且肌肉發達;肩部長,弧度很好,肩胛內乾淨;毛色亮澤且皮薄。汗血寶馬一般來說體高1.5米左右,體形飽滿優美、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且優雅、體形纖細而又優美,在襯上彎曲而且高昂的頸部,勾勒出它完美的身形弧線。

二、大宛天馬引進西漢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漢朝的使節便和西域各國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與發展,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大宛天馬,並且告知了漢武帝。

漢武帝是一個非常喜愛馬的一個人,聽聞之後非常激動,並且派人前往大宛用大量銀錢去換取一匹大宛天馬,令他出乎意料的是該請求竟然被大宛國王給直言拒絕了,並且將使節也殺害。

這一舉動激怒了漢武帝,於是他派李廣利率領大軍前往大宛,此時,大宛民眾難以阻擋與鬥爭,最後大宛國王還拒絕將天馬獻予漢武帝,於是大軍將大宛國王斬殺。

後來大宛同意為漢武帝提供良馬,於是漢軍挑選了幾千匹馬,然而在返回的路途中,經過激烈的戰鬥,到達的時候已經剩餘一千餘匹。但是當得到這些天馬時,甚是興奮,於是賜予該天馬以"汗血寶馬"美名。在之後,經過各種方法與途徑中原的馬得到了改良,為此漢朝的生產力和軍備也提高了不少。

唐玄宗

1、汗血馬之於外交

唐朝時,中原與西域各個國家的關係更加密切,外交方面也有很多聯繫。在前朝,各國為了緩和國家之間的矛盾,有彼此聯姻的歷史先例。然而此時也不例外,唐玄宗將義和公主嫁予大宛國王,而且大宛國王還獻給了唐玄宗矯健的汗血寶馬,以此表達感激之情。在這一過程中,不僅緩和了彼此關係,而且加強了兩國之間的交往。由此可知,汗血馬在古代的外交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了各國的交流與發展。

2、汗血馬之於戰爭

在古代,馬是戰爭的利刃。汗血寶馬體形好、溫順乖敏、速度快、可用於長途行軍,在遊牧民族的征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成吉思汗時期,戰果顯赫,受到眾多人的追隨與尊敬,然而在此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的便非汗血寶馬莫屬。

3、汗血馬之於文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我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然而汗血馬也有一定的文化傳統,在當時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在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裡,各種東西都有它們各自代表的意象與內涵,因此當時的汗血寶馬代表著堅定和力量,蘊涵著人們對於未來的美好期待以及併為之付出努力的動力,並且也有很多文人對此表達了讚美與感嘆之情。

由此可見,汗血馬的文化也有它獨特的地方,在當時不論是在人們精神方面還是實際情況都有一定的感化與啟迪作用,為人們所敬仰,對我國文化的發展與繁榮也起了一定推動作用。

4、汗血馬之發展(國內)

據說,引進的汗血寶馬有雌有雄,是可以進行繁衍的。但由於我國地方馬種在數量上佔大多數,並且有絕對優勢,引入馬種後,都走了"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的道路。同時,由於當時有家畜閹割的習慣,所以很多戰馬都被閹割,於是使一些汗血寶馬失去繁殖能力,因此數量也在不斷減少。

目前只有土庫曼斯坦和俄羅斯附近有千餘匹馬,在中國境內卻存有不多。

三、透過“汗血寶馬”看中國家畜閹割傳統

中國上下五千年發展歷程,各種傳統數不勝數,且蘊涵著其深遠意義,值得我們後代去探索與研究。然而說起中國家畜閹割傳統,可能大多數人都不太熟悉,想要知道這其中的奧妙。

其實古代作戰用的馬匹多數被閹割,使一些優秀的戰馬失去了繁殖後代的能力,但是卻為古代戰爭做出巨大貢獻,為維護國家安定立下汗馬功勞。從史書記載中我們知道,汗血寶馬在引入之後,都走了"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的道路,因此,如此優良品種的汗血寶馬失去了繁殖能力,至今國內都很少出現此類馬種。

然而,這種閹割傳統不僅發生在戰馬身上,還有各種家畜並且得到一定的發展與推廣。

齊民要術

1、家畜閹割的起源與發展

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閹割技術,歷史悠久且技術優良。據《周禮》、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明朝喻本元和喻本亨兄弟倆的《元亨療馬集》等史書記載而知,我國民間家畜閹割技術發明是很早的,就拿有史可查的《周禮》來說,也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了。

在封建社會里,閹割被統治者蔑視甚至受到打壓,當時人們認為閹割員從事的下賤職業,並且遭到別人的冷眼相看,以至於勞動人民在生產鬥爭中創造的閹割技術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但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閹割人員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並且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普遍尊重,促使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2、家畜閹割的原因

家畜一般在春季處於繁殖發情期,即使平時十分溫順的動物,也經常會出現攻擊人的情況。由於有了之前閹割馬的經驗,人們也將其技術應用到閹割家畜身上,以期達到良好的效果。因此為了避免這種嚴重情況的發生,

人們經常會將家畜閹割,閹割後的家畜,它們將會失去生殖機能,性情也變得更加溫順,便於管理、使役、肥育和提高肉的質量。

3、家畜閹割的意義

在農業生產和短途運輸中,家畜是主要的動力,儘管在農業機械化以後,家畜也是必不可少的輔助動力,閹割後的家畜性情溫順,易於飼養管理與使役,有利於提高使役效率,促進農業的發展;閹割後的家畜,如雞、鴨、豬等,閹割後生長迅速,容易上膘,肉質肥美,有利於提高產量,增加人們的額外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在醫療方面,通過閹割技術,還有利於治療某種疾病,如通腸、卵巢腫脹等,對獸醫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四、總結

不論是汗血寶馬,或者是普通戰馬,它們一度成為封建王朝統一和鞏固政權的利刃,它們奮戰疆場,披荊斬棘,所向披靡,為我國的大一統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在這一過程中為了使戰馬能溫順,易於管理與馴服,並且在作戰中能發揮重大作用,因而實施了閹割技術,後來這種技術也應用在家畜身上。

然而閹割技術有利有弊,我們應辯證對待。一方面閹割技術有利於馴服家畜,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閹割技術也導致家畜繁殖受到阻礙,儘管是優良品種的家畜,最終後代可能因此而消失,不利於國家培養優良物種的發展。所以我們應視情況而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趨利避害。

參考文獻:

1、《史記》

2、《我國禽畜閹割的歷史及其沿革》

3、《魏晉以前的動物閹割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