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第一條鐵路在北碚:北川鐵路

四川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促成了武昌首義,卻沒能給四川帶來鐵路。四川第一條鐵路誕生於嘉陵江峽區,是盧作孚先生主導修成了這條小小的鐵路。

四川第一條鐵路在北碚:北川鐵路

四川第一條鐵路:北川鐵路

江北縣的黃葛和文星有大量的煤礦,或者說是煤窯,這些煤通過黃葛的碼頭,用船送向合川或重慶。但煤要送到黃葛,只能用人力,挑。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唐建章、李雲根、張藝耘等人提出來:不如修條輕便鐵路!這當然是個好主意,於是有人附和,在1925年開始籌備,並命名為北川鐵路。因為它將連接江北和合川,所以叫北川。但是說了兩年,因為籌集不到資金,連圖紙都沒有,莫說一根鐵軌了。

好在有幾個發起者認識盧作孚,在盧作孚創辦民生公司並接掌峽防局後,找上門來介紹北川鐵路,因為民生公司也需要煤炭作輪船的燃料,盧作孚立即同意合作,在1928年初,從上海請來了膠濟鐵路的工程師,丹麥人守爾慈,出任北川鐵路總工程師。又叫發起人之一唐建章的侄子,北洋大學採礦專業畢業的唐瑞五當守爾慈的翻譯兼助手,開始了規劃和測繪工作。資金方面,盧作孚竭力說服民生公司的股東同意向北川鐵路投資,又以此吸引社會資金,終於啟動了工程。

四川第一條鐵路在北碚:北川鐵路

守爾慈與唐瑞五在勘測線路

需要說明的是,最初的規劃,北川鐵路將修抵黃葛碼頭,但黃葛鄉紳全體反對,無法說服,迫於無奈,北川鐵路改道,從下游幹洞子碼頭接嘉陵江,由此催生了一個新的場鎮,白廟子。而黃葛,也失去了發展的良機。

四川第一條鐵路在北碚:北川鐵路

鼎盛時期的白廟子

其實黃葛的好多鄉紳都是見過世面的,怎麼會反對把方便快捷的鐵路修過家門口呢?不明白!或許真是因為他們說的風水吧。

關於這風水,還惹出過大麻煩,修路民工與鄉民發生激烈衝突,起因就是幾塊石頭。修路基時,有幾塊石頭影響平整,必須刨去,剛打下一角,周圍鄉民制止,說是這樣破壞了風水。兩方發生爭執,鄉民人多,把一個民工打成重傷。地方民團出面彈壓,也無效果。回到駐地,近千名民工憤怒了,要全體出動要求賠償。北川鐵路公司的人想息事寧人,以袍哥方式謀求和解,只要求傷人者賠償道歉,對方也不答應。民工就罷工了。公司方面趕緊派人向峽防局報告。峽防局聞訊,派盧子英率隊彈壓,才算控制住局面,民團團總同意賠償受傷民工的醫療費,終於沒有道歉。

順便說說那個有趣的守爾慈先生。

四川第一條鐵路在北碚:北川鐵路

守爾慈1934年全家福

守爾慈是丹麥人,1865年生,到峽區時已年過六旬,仍不辭辛勞地日日穿行在山間田野,勘測繪圖,規劃鐵路線路,還不時到北碚,測繪北碚的地形,為市政規劃提方案。後來準備修高坑巖電站,守爾慈也是最先前去測量的人。1935年3月,劉湘陪著楊永泰,張季鸞等遊峽區。守爾慈參與接待,但見他年過七旬,白髮蒼蒼,身體建碩,還用重慶話與客人交流,引得大家感嘆。到年底,四川第三區專員沈鵬視察峽區,大家都把守爾慈當打趣對象,問他是哪國人,守爾慈嚴正聲明:我已經是中國人了,不能再說我是外國人。

守爾慈的夫人是日本人,在他58歲時有了最小的兒子。1943年,守爾慈在去豐都途中因心臟病逝世,享年78歲。

四川第一條鐵路在北碚:北川鐵路

北川鐵路公司辦公室

1929年10月,土地埡到水嵐埡一段開通,全長8.4公里。1931年分頭修好水嵐埡至白廟子一段,2.6公里;土地埡至一段,1.5公里。1934年4月1日,戴家溝至大田坎一段建成通車,長4公里。至此,全長16.5公里的北川鐵路建成通車,是四川省第一條鐵路。此鐵路路基寬4米,軌距24英寸,合60釐米的樣子,軌重35磅,是典型的小火車。

四川第一條鐵路在北碚:北川鐵路

火車開過人歡騰

火車小,自然車廂也小,但小車廂同樣有大用處,既可拉煤,也可載客,還可運貨,每天運煤可達2000噸,抗戰期間,保證了陪都的煤炭供應,就是北川鐵路的重大貢獻。

北川鐵路初時用的火車頭,都是進口的,馬力小。盧作孚先生又調集技術人員,研究仿製,在1943年用上了自己造的大馬力火車頭,還一造就是三個。

四川第一條鐵路在北碚:北川鐵路

仿製的火車頭

這條鐵路線,真是北碚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