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梅州的“珠宝大王”:没有根的民族很容易被时代的洪流冲走


祖籍梅州的“珠宝大王”:没有根的民族很容易被时代的洪流冲走


他,祖籍中国梅州,马来西亚客商领袖,也是马来西亚华社的特出人物。他出生贫寒, 于台湾苦读完成大学学业,返马后从事金钻业,白手起家,终成“珠宝大王”。

他是大马华人社团德高望重的领头人,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客家文化,他总以为,教育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祖籍梅州的“珠宝大王”:没有根的民族很容易被时代的洪流冲走

“珠宝大王”吴德芳走过的路:跑的虽然慢,但是很踏实


祖籍梅州的“珠宝大王”:没有根的民族很容易被时代的洪流冲走

马来西亚客家联合总会永久荣誉会长、丹斯里拿督吴德芳


与浙商、闽商、潮商等中国商帮群体相比,客家人中的商人,被称为“客商”,可这又是一支颇为神秘的商帮,因为它是以民系命名的商帮。

客家人,在中国遍布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全球各地有1亿多客家人,但它也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在明清之时,客商是广东的四大商帮之一,特别是近百年来,客家人从广东梅州、揭阳、福建龙岩等地远渡重洋,外出谋生,分布于中国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等地,并涌现一批批成功的商业巨子。

提及客商这个特殊的商帮,不少人会列举出扬名海内外的“八大王”,他们都是客商的杰出代表人物。

客商“八大王”,分别为“葡萄酒大王”张裕集团的张弼士,“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的“虎豹兄弟”(胡文虎、胡文豹),他二人是早期成功客商的代表人物。另外,还有“香港人造革大王”田家炳,“领带大王”曾宪梓,“东南亚钢铁大王”何侨生,“毛衫大王”吴惠权,“国货大王”余国春,“香港裤王”杨钊,和“珠宝大王”吴德芳等。

当然了,知名客商远不止这些,像广州欧派企业董事长、“中国橱柜大王”姚良松,是广东平远大拓人,也是当下客商的代表人物之一。

今天,我侧重来说一下祖籍梅州的马来西亚客商领袖、大马“珠宝大王”吴德芳所走过的不平凡之路。


祖籍梅州的“珠宝大王”:没有根的民族很容易被时代的洪流冲走

2004年,吴德芳(中)及其子吴逸平(左1)在皇宫与最高元首(左2)合影


吴德芳,生于1937年,他是大马客家移民二代,出生于马来西亚马六甲,原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大和村。

吴德芳,曾担任马来西亚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华人社团带头人,分别是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会长,现任该会永久名誉会长;马来西亚客家联合总会会长,现任该会永远荣誉会长;以及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主席。

吴德芳所领导的华社,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客家文化著称,他目前还是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马来西亚华人图书馆和东南亚华人研究中心发起人兼主席。作为马来西亚华社的杰出侨领,吴德芳担任过的职务还有重要社团职位,还有马来西亚留台联总会长、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会长等。

另外,马来西亚丹斯里拿督吴德芳,还是梅州市侨联名誉主席。1994年,吴德芳荣获最高元首端姑惹化陛下封赐“国家第四级有功勋衔”(K.M.N),1997年被马来西亚政府授予“拿督”。


祖籍梅州的“珠宝大王”:没有根的民族很容易被时代的洪流冲走

吴德芳(右)向家乡梅州捐赠89封侨批


出身贫寒的吴德芳,靠着半工半读,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返回马来西亚后,白手起家,几经周折,创办了创办主营金钻业务的多美集团,他是马来西亚第一位在购物中心开设金钻行的金商;由于方便在地现代人的需求,为这个该行业的经营方式带来了根本的改变。

吴德芳,现任马来西亚多美金钻珠宝机构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他经营的“珠宝王国”,涵盖提炼黄金、生产金饰、工厂加工、金饰设计,乃至批发、门市零售的全产业链条。

1985至1990年这五年期间,他出任马来西亚金钻珠宝商公会联合总会会长,设立了民办但公信力强的金饰标准局与检验局,奠定了马来西亚黄金首饰国际化的基础,被当地业界称为“珠宝大王”。

2006年,吴德芳创办的“多美金钻珠宝”于吉隆坡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祖籍梅州的“珠宝大王”:没有根的民族很容易被时代的洪流冲走

1994年,吴德芳获最高元首端姑惹化陛下封赐“国家第四级有功勋衔”


吴德芳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4个兄长和5个姐姐;在他4岁时,父亲离开人世,家里的重担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从小,他就帮助家里养鸡种菜,还卖过豆腐、蔬菜。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逆境出英才!

上小学时,他光着赤脚,走2英里路到培风小学上课,到读初中,上学前他常用脚踏车载着一大筐菜到集市,卖完了才上课。到吴德芳读高一时,58岁的母亲也离开人世。母亲虽没有读过什么书,但她晓得知识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常教育后代要读书,要出人头地。

母亲突然在睡梦中走了,对吴德芳打击很大,曾想放弃学业,提早出来打拼。母亲生前的教诲,加上三哥、四哥的鼓励,特别是三哥的资助,他坚持完成了高中学业。

起初,吴德芳的梦想,是考入新加坡南洋大学,这是由陈嘉庚族亲陈六使带头创办的大学,日后被并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当年,只有小学文化、原籍厦门集美的陈六使,带着整个东南亚的华人、商人、甚至还有还有理发师、歌厅舞女等,创办了南洋大学这所大学。


祖籍梅州的“珠宝大王”:没有根的民族很容易被时代的洪流冲走

吴德芳(右)和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巴达威


母亲去世,加上家境贫寒,吴德芳最后放弃报考南洋大学的念头,而选择去当时条件较差的中国台湾上大学。“千里姻缘一线牵”,就读台湾成功大学时,他认识了日后成为他夫人的颜素华,当时,夫人颜素华是台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学生,比他小二届。

在成功大学念大学时,堪以“苦读”来形容,平常他半工半读,日常生活开支能省则省,也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1964年,完成学业返回马来西亚的吴德芳,一边在马来西亚建筑商公会当执行秘书,晚上还靠兼职补习来赚钱贴补家用。本来,吴德芳有个当新加坡大众钢铁厂化验师的机会,和大学专业也匹配,可最终未能就职。当时,三哥在吉隆坡从事打金代工,由于人手短缺,吴德芳成为三哥的帮手及事业合作伙伴,并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与金钻业结缘。

打金这门行业,是三哥擅长的,对吴德芳来说,却是外行人。当时,兄弟俩分工,三哥主抓业务,而行政及财务则由他负责,与三哥合作4年后,吴德芳觉得三哥的事业已有一定基础,于是他也出来单闯。1968年,他和三个朋友合资5000令吉,合伙创办多美承包金饰工厂。后来,他又与朋友合伙,进入金饰批发领域。

三年之后,吴德芳创业成功,并成为吉隆坡和雪兰莪有名的铸金商,雪兰莪州是进入马来西亚的主要口岸,吉隆坡国际机场就在该州的雪邦区,另外这里还要巴生港。此时,吴德芳已育有三个孩子,到第四个孩子出世时,他的商业领域已拓展至零售业。


祖籍梅州的“珠宝大王”:没有根的民族很容易被时代的洪流冲走

吴德芳携夫人颜素华(前排中、前排左2)在北京客家海外联谊会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电脑兴起,在马来西亚尚不流行时,吴德芳旗下企业已电脑化办公。

从1986年独自创业,经过三十多年辛苦耕耘,多美金钻珠宝机构旗下事业及规模越做越大,尽管吴德芳仍担任“多美金钻珠宝”董事会主席,但已逐步退入幕后,其业务及日常管理已交予二代子女负责。

如今,公益已成为这位杰出海外客商的第二事业。

回顾自己创业历程,吴德芳说:“我的人生理念是忠诚、信义为主轴。当年之所以打金,是不想和哥哥竞争,我们客家人在外,不像潮商那么扎堆,一个人卖米,就一条街都卖米。

这位大马“珠宝大王”还道出自己的成功理念:“容易受热就容易冷,也就是说,热得快的冷得也快。我们客家人做生意,跑的虽然慢,但是很踏实。我做多美也是一样,好比建房子,地基要做好,地基做好了,房子就很快了。”


祖籍梅州的“珠宝大王”:没有根的民族很容易被时代的洪流冲走

没有根的民族很容易被时间的洪流冲走


祖籍梅州的“珠宝大王”:没有根的民族很容易被时代的洪流冲走

吴德芳(前排中)在亚庇沙巴中华大会堂总会(沙华堂)


谈及客家文化,吴德芳说:“没有根的民族很容易被时间的洪流冲走,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就是因为不忘根,不忘本,才在寄居地顽强开枝散叶。”

多年以来,吴德芳领导社团的最大特色,就是不遗余力促进华人文化活动,也包括传承和发扬客家传统文化。2019年,吴德芳设立了“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并获得马来西亚旅游协会颁发的“2019年最佳华人博物馆黄金奖”和“最佳旅游景点黄金奖”(华人博物馆)。

作为客家人,他为什么想创办华人博物馆呢?

起因是2000年后,他回故乡,到梅州市华侨博物馆参观;他看到各个客家人都有一个展览厅,比如有美国厅、新加坡厅、泰国厅等,甚至还有塞舌尔、毛里求斯的,就是没有马来西亚厅。吴德芳说:“这让我很生气!”

返马后,他用一年时间,跑遍马来西亚,四处搜集资料,至2001年,终于有了“马来西亚客家文物展览厅”。后来,他又在槟城建设“马来西亚客家文物馆”,于2013年又开办“吴德芳首饰博物馆”,这个博物馆里,陈列了许多百年历史的打金工具。吴德芳说:“我要让年轻人知道先民的生活面貌,口传作用不大,实物和照片才能让人信服。”


祖籍梅州的“珠宝大王”:没有根的民族很容易被时代的洪流冲走

2001年“东至汤圆会”上,吴德芳(左2)和马哈迪医生


后来,他又创办“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为了寻求博物馆藏品及资料,他花费三年时间跑了中国及新马泰等地。

吴德芳一直以为,教育是根,文化是魂。他说:“要把马来西亚华人先贤们做出的贡献展示出来。”他说:“年轻一代对历史几乎一点印象都没有,而我都经历过。”

2019年3月,吴德芳率马来西亚客家文化访问团一行17人到访广东广东客家聚居区的梅州、河源、惠州、深圳等地,沿途收集与客家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与素材,以丰富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的馆藏和展示内涵。

吴德芳表示:中华文化和华文教育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最重要的基石,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需要一代一代人前赴后继地传承。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要不断增强新一代青年华人对中华文化、民族历史的认识和了解,在心中种下爱祖爱乡的种子,才能将宝贵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在海外传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