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農村吃過晚飯都會去串門兒,為啥現在不去了?

9eN7y_sky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以前農村鄰里之間關係很好,經常串門聊天,互相幫助,互相照應,有啥好吃的東西,都會端過去給隔壁鄰居家嚐嚐,相互之間的往來很頻繁。在以前電視剛興起那會,村裡很多人都買不起電視,其中某家買了電視,村裡人都會去他家看電視,大人小孩都去,非常熱鬧,那會大家都喜歡串門,現在農村串門的也很少啦!

1,現在的人娛樂方式多樣化。以前的農村,到了晚上大家都沒什麼事情,也沒有什麼娛樂方式,大家都喜歡串門去聊聊天,吹吹牛逼,增進感情,白天干活忙活一天了,晚上去鄰居家聊聊天也可以放鬆放鬆心情。現在大家的娛樂方式變多了,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晚上都在自己家裡看電視,或者玩手機,或者玩遊戲,娛樂活動的變多,讓人們更少出門串門啦,也沒有出門串門的激情啦!

2,農村都是留守兒童和老人比較多,農村人口越來越少。現在的農村,年輕人都進城務工了,都為生活而奔波忙碌,留在農村的都是老人和孩子,老人年紀大了,行走不方便,也要照顧孫子孫女,很少有時間去串門,小孩每天回家都需要做作業,總有做不完的作業,也沒時間串門,所以串門的人就越來越少啦!

3,現在的農村富裕了,家家戶戶都修建了樓房,高門大院的,人們串門也不方便。現在農村很多修建的房子,都建了圍牆修了大門,一到天黑,家家戶戶都關起大門過自己的小日子,想要串門也不方便了。以前農村大家住的都是平房,沒有圍牆沒有大門,養的雞鴨鵝等都是放開亂走,生活氣息很濃郁,鄰里之間也相互往來得很頻繁,你今天過來借幾斤米,後天過來借一下農具,鄰里之間互相幫助,人情味很濃。


鄉野網事


以前在農村吃過晚飯都會去串門兒,為啥現在不去了呢?

還記得小時候,尤其是到了夏季,每當吃過晚飯以後,在家裡沒啥事,就想出去走走,到親戚家裡串串門兒,啦啦家常或者聊一些新鮮事,還能增進親朋好友之間的感情。而如今為什麼不去了呢?


首先呢是現在的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多了,以前家裡除了一臺電視或者錄音機之外什麼都沒有,更沒聽說過手機等高科技的電子產品。現在呢手機不離身,電腦打遊戲,還可以到處旅遊散心,根本就想不到出去串門兒了。

其次,現在人為了生活沒時間去串門兒了,怎麼才能滿足這樣的條件呢?那就是拼命工作唄,在農村很多人一天的工作量能達到十個小時以上,工作完下班以後已經很晚了,可以說兩頭不見人,早上起得早,晚上回來的晚,累死累活的一天了,吃過飯後就想著早點休息了。所以就沒時間串門兒了。

最後呢就是現在的信息傳遞比較快,以前家裡有點事,必須挨家挨戶的去傳達,傳達的同時還能閒聊上幾句。現在呢?拿出手機要麼打個電話,或者直接用聊天軟件來個群發,這消息就出去了,簡單方便,還省力。

還有一點我認為是現在家庭之間的差異也造成了現在這種情況,人都好面子了,這家有錢他家沒錢,所以有些人也不好意思去串門兒了。社會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同時有些事情也回不到從前了。


小偉三農


謝謝提問:

我是五O後,記得在我小時侯,農閒的時侯和吃完睌飯,都喜歡串門,有年紀的找有年的,年輕人找年輕人,聚在一塊聊了天,年輕人到一塊打打樸克。那時侯沒有電視,收音機也很少,電燈也沒有,點著煤油燈,有的連煤油都捨不得點,摸著黑瞎聊,聊不很長時間,也就兩個多小時就回家休息了。

那時侯人際關係和協。都互相交流,長輩晚輩的都也相互尊重,畢竟都是過去的人,講文明道德,禮義都比現在好,素質也高,一家有事,大部分都去幫忙,僅僅管個飯,沒有要工錢的說法。那時侯講究“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誰家蓋房子,有什麼活,不用叫,主動有人幫忙,同理,彼此如此。那時侯誰家不招串的,說明誰家為的不好。老百姓笑話人的一句話“您好,連個串門的都沒有”。這是最大的恥辱。

現在和以前不一樣,特別從改革開放以來,串門的很少,即是“春節"串門的也少了許多。為什麼?都是因為人忙了,沒那個時間了。過去在生產隊,是有閒有忙。這現在是天天抓錢,天天忙,那有閒功夫串門呢?再者,都在外打工,逢年過節放個幾天假也沒時間串門閒聊,只是見面打個招呼罷了。這就是時代的不同。

到什麼時代說什麼話,今年的黃曆明年看得。現在鄰里關係疏遠了,在過去誰家幾個孩子幾口人,都認識,都瞭解,因為經常見面,都不生疏。現在除了三十多歲的認識,其他一楖不認識了。就是因為都在外。不串門(當然,家裡大部分幹買賣,打工,關門閉戶,也沒有門可串,所以,都疏遠了。

在農村都出現這個情況,在大城巿更可想而知,一個樓對門也未必知道名姓,也未必串門溝通。現在的事也很難講,多事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怎麼著,人不如過去心眼平和,拈花惹草的人也少,少串門,少惹事生非。





老年之光


在以前,特別是在點煤油燈的時候,那時村裡人那怕是吃個飯也端著碗串門,有的人吃一碗飯能串好幾家。在一塊,一邊吃飯一邊嘮客,說東家講西家,天南海北的亂吹牛,讓人笑的前磕後仰的,說實話,真能讓你笑到肚子疼。我覺得那時候村裡人非常實在,真誠,家家.戶戶都沒有院牆和大門,豬,羊,雞鴨滿地飽,可從來也不會被偷。現在的農村條件好了,家家都緊閉大門,各自在家,串門的幾乎很少了,見了面也只是打個招呼而已。也許是生活方式改變了,也許是……,唉!總讓人感覺著人和人之間好象隔一層什麼?我真的說不青楚。


村民老陳


社會進步推動生活水平提高,以前農村沒有電視,冬天晚上夜又長,只好串門嘮嗑消磨時間,兒時的記憶,那時真好,吃完飯出去捉迷藏,踢健子,跳房子,一直玩到媽媽追著睡覺才肯巴休,可現在已到晚上,大街小巷幾乎碰不到人,年紀大的看電視,年輕的玩手機,各忙各的互不干涉,哎,社會進步帶動帶了一批又一批戴眼鏡的孩子,可悲可泣!


2811825274030


以前在農村吃過晚飯都會去串門兒,為啥現在不去了?

阿軍就是一個在農村裡長大的孩子,經歷過最窮苦的農村生活,也經歷過農村最有趣的童年往事,一點一點的看著農村所以的改變,在我小時候住的都是大宅院好幾戶人家一起的那種,經常吃飯都是拿著碗去叔叔家蹭菜吃,那時候經常吃鹹菜、蘿蔔乾、青菜等,肉幾乎是只有過年才有,不過覺得那時候的日子雖然過的苦,但童年玩的卻要比現在小孩子玩的開心。


以前天天晚上都是這家串門那家串門的,而到現在大家都不喜歡串門,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也是真正跟我們生活發生改變後而帶來的問題,接下來阿軍跟大家探討一下,看阿軍說的有沒有道理。

1.過去的農村幾個人家裡有電視機?黑白電視機,我想一個村要是有一家人有黑白電視機,這家人晚上肯定很熱鬧,大家吃完飯早早就等著看(還珠格格)了,或者是其他新聞節目,農村長大的80後跟90後肯定看過黑白電視裡播放的“還珠格格”,而且還是用天線架信號接受電視節目的那種,要是遇到下雨天或者起風天線架就會左右搖擺,電視畫面就會帶雪花,不過也是有很多人來串門看電視,因為好奇!

現在科技發展的如此速猛,像以前一個村難找一臺黑白電視機,而現在家家戶戶都用上數字電視,而且農村很多地方使用的數字電視信號還支持4k高清播放,所以自己家都有電視看,何必跑到別人家湊熱鬧,同時別人看的節目未必跟自己喜歡看的一樣,所以這也就減少了很多人喜歡串門的原因之一。

2.過去農村人口多,而且很多人都是共同居住在同一大宅院下,多則有五六戶人少則也會有三戶人家,天天有說有笑非常開心熱鬧,所以那時候大家晚上吃完飯沒事做,而婦女們就都喜歡串門閒聊家常,像我們小孩子就只能在家裡做作業,其實當時特別想出去玩,因為會被打所以假裝在房間裡做作業,其實早就在玩自制的小玩具了。

現在農村人口少了,很多人賺到前後都紛紛往城裡搬了,人情味比以前也淡了很多,話題沒有以前多了,而且聊的話題多半都是帶有攀比性質的,時間久了人自然就不會經常去串門。

3.過年經常串門泡茶的人現在可能都有五六十歲了,子女都長大成人了,因為他們上了年紀,為了安全起見,大晚上的都不太喜歡亂走動,而且現在夏天裡蛇蟲又多,太晚上一不小心踩到也很麻煩,因為本村就發生過晚上不小心踩到五步蛇而去世的中年人。



以上是阿軍在農村長大經歷過的一部分回憶,解答的比較含糊不清,請大家諒解,如果你對農村以前串門的話題有其他看法,歡迎來我評論區留言哦!把你看到的,發生的寫出來吧!

鮮果農阿軍


在過去,農村晚上吃了晚飯去別人家串門有過一段時間,特別是農村電視機開始普及,碟片開始出現的時候,同時也只在冬天農閒的時候才會去串門,平時一般很少去串門的,試著想想白天干活那麼累,夏天黑的遲,吃完晚飯和洗個澡就八九點了,第二天還要早起幹活,哪有時間去串門?

串門看電視

在冬天農閒的時候,天黑的早,沒什麼事,因此吃的也早,晚上有很多時間,那個時候沒有有限電視,沒有太陽鍋,只有普通的天線,黑白電視只能放兩三個臺,而且很多麻花,農民普遍都比較喜歡看電視劇,也喜歡看電影。

有些有錢的家庭就會買一臺影碟機,再買些影碟看電影,那個時候農民對看電影可是很熱情的,特別是農村裡的小孩和婦女,如果有好的電視或者電影,一吃完晚飯,就會跑別人家去蹲點。

其實總是往別人家跑,也是很不方便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生活,如果來外人,又要倒茶招待,小孩子還說的過去,大人顯然是不方便的,一次兩次還好,次數多了就會讓別人覺得煩。

找人聊天或者談事情

在過去農村還沒有麻將,農村沒什麼娛樂項目,有的村民不喜歡看電視,晚上就會覺得特別無聊,吃完晚飯後外出散步,有時候碰到熟人,很快就會展開話題,也可能是聊天,同時也是在談事情,站著聊天很累人,於是從家裡搬幾條凳子出來,大家一起坐著聊,這種串門的頻率比較少,一般出現在農村斷電的時候,那個時候農村經常斷電。

後來農村開始流行打麻將,如果哪個農民家庭特別喜歡打麻將的,家人對打麻將不反感的,家裡又沒有小孩影響的,基本會成為被串門的對象,村民一吃完晚飯,就會本能的往那家人走,如果人數不夠,就先坐一會,邊聊邊等人,如果人數夠了,立馬就開局。


老梁話三農


從記事起,鄰居一吃過晚飯,互相串門嘮嗑,點一盞煤油燈,土炕上放一個土火盆取暖,大家圍坐一圈有說有笑,倒也快樂。如今生活提高啦,大部分人家都有液晶電視,電腦,人人一部手機,各種娛樂都有,有事微信聯糸,所以串門人少啦!


航奇2019


以前沒什麼娛樂活動,誰家有臺電視都是新鮮事,我記得應該是還不到九零年的時候,我家有臺彩色電視,那一到晚上家裡人滿滿的,地上炕上,到夏天我爸就把電視搬到院子裡,老多人一起看電視也是蠻熱鬧的。現在一人一個手機坐那能待一天[捂臉][捂臉]。還有村裡人也少了許多,年輕人都跑出去了,老年人也有很多出去幫忙帶孫子了,沒那個氣氛了。


用戶2235783656727


以前在農村吃過晚飯都會去串門兒,為啥現在不去了?

此問題要分開來講,先講一講以前的農村情況:

一是單一式的傳統種植農業,耕、種、收、管等等農活只能在白天干,也就是所說的曰出而作,日落而休;

二是那個年代的家庭沒有電視丶電腦,沒有電燈丶電話,一家人圍著煤油燈,拿起筷孑吃晚飯,放下筷子就睡覺,年復一年,天天如此,封固如桶,呆板死氣;

三是村裡沒有娛樂場所,沒有活動器械;等等;

吃完晚飯沒事幹,又睡不著覺,和孩孑、老婆又沒有那麼多話說,所以,串門兒就成了農村人晚飯後的唯一選擇;

說起當年的串門事兒還是挺熱乎挺有趣的;

有些人端著一碗飯到東家吃一氣聊兩句,再到西家吃一氣聊兩句,吃一頓飯能捎帶著串三四家門子;

年紀大的人串門兒,抽著土煙,喝著熱水,談古論今,議論收成,頗有滋味;

年輕人湊在一起,山海天空的你吹一氣,我侃一氣,精神昂揚,早就忘記了白天干活的疲勞;

老孃們(婦女)串門兒,最愛議論的是針線活兒、做飯的事兒,孩子好不好管丶漢子能不能掙工分的事兒,捎帶著議論議論張家長李家短……;

小孩子則是你一幫我一撮,喊呀叫的,打打鬧鬧的滿街跑;

還有那些長舌婦,專門傳言說瞎話攪事兒;挑鄰里打仗,挑家事不團結;

也有極個別的男女串門兒搞不正當關係的;等等;

串門是當時唯一最普遍的活動方式,晚飯後無事湊在一起聊聊天開開心,消磨消磨時間;共同論論事,辯明辯明是非:起到了鄰里和睦,互相幫助的正氣好作用;

那麼為啥現在都不串門了呢?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隨之而轉變了,豐富多彩的文體生活代替了串門兒;

一是電視留住了很多人的心,不再串門了;

二是村裡都安裝了健身器材,吸引了中老年人和婦女去強身健體;

三是廣場舞成了中老年人的首先,也吸引很多青少年參與了;

四是村裡建起了老年人棋牌室,為中老年人增加了活動場所:

五是村裡建起了圖書室,青少年、愛學習的人有了讀書學習的場所:

六是特色農業種、養業戶和創業戶玩起了手機、電腦,抓信息學技術,交流經驗搞管理,緊盯市場抓收入……;等等;

串門是一個時代的特徵,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必定被替代和淘汰;但是,不會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而將被記入社會歷史的雜談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