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紅瓊抗擊疫情隨筆:宅在家裡醫學觀察

品名篇佳作,觀世間百態,享人文情懷

首席編審/方 孔

2020年,對國人而言,註定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年份。這個春節,因為新型冠狀肺炎病毒,成了國人心中永遠的傷痛。我和我的家人也與國人一起,面對疫情肆虐,經受考驗,在後方與疫情抗擊,經歷了由波谷到波峰的心裡轉折。

侄子小耳朵在武漢上學,1月8日放寒假,坐了晚上八點從漢口飛往昆明的航班,在昆明工作的侄子小波接了這個夜航人。兩天後,哥倆高高興興回到了陸良,母親看到她的孫兒們歸來,殺雞宰鵝為他們接風,一家老小一起聚集吃了起來,後來母親又為她的孫兒們組織了幾次聚集,因為有事,幾次聚集我都未能參加。期間,小耳朵也曾與我在電話裡聊到武漢的疫情,當時新聞報道也沒有太多介紹,家裡的人也並沒有當成一回事。因此,春節仍就按照慣例兄妹五個小家庭共二十口人聚攏在父母身邊一起過,親情、開心、喜慶伴隨著。加之,除夕夜間的那場大雪,讓家裡這些從未見過大雪的孩子們歡騰起來,掃雪,打雪仗,堆雪人等等,各種活動風起雲湧,熱鬧的氣氛把家裡的兩個活寶——年近八十的老父母也帶動起立,一家人雪濺雪開,好不熱鬧。

然而,這樣的喜慶氛圍僅僅過了一天,家裡的氛圍就緊張了起來:疫情形勢升級、人傳人、隔離、武漢封城、武漢輸出人員盤根問查、醫學專家對疫情的權威詮釋等等,這些信息每天都不停的在電視頻道里不間斷的滾動播放。因為小耳朵是從武漢回來的,成了排查的重點,一家老小因為跟小耳朵在一起,也成了重點監控對象,老家辦事處的工作人員要求我們所有人就帶在父母家隔離,不要再回各自小家,以防萬一再把病毒和風險帶到其他地方了,同時要求我們隔離期間就不要與外人接觸了,全部宅在家裡,注意防控,每天要監測體溫上報。

剛開始的那兩天,我和家人當著小耳朵的面,都不敢提此話題,怕引起孩子多心和家人恐慌。但是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我還是有點擔心,我想到了很多:一大家子人老的老,小的小,生活起居如何做,才能確保在不到三百平方的空間裡做到既居家安全又不出問題?如何做才能既確保小耳朵的心裡不受影響又確保全家人無事?如何向家裡人解釋才會讓他們做到既重視,又不恐懼,以平常心態看待居家觀察?如果小耳朵是病毒感染者,症狀表現不明顯,怎麼辦?最終可能無非是兩種結果:一種是好的結局,小耳朵不帶病毒,全家人都健康,慶幸未被感染,一種是最壞的結局,小耳朵帶病毒,家裡一部分人被感染,如果真出現了最壞的結局,又怎麼辦?還有年邁的父母和家裡的那些孩子們……

我想,無論如何,當下安撫和引導家人正確看待,不能亂,不能慌,更不能恐懼,才是權宜之策。其他的,只能按照居家觀察要求來做了,儘量確保家人不感冒發燒。在昆明當護士的侄女丹丹也因為接觸了小耳朵,被迫居家觀察。

“閒”下來之後,我和家人並沒有閒著,我們回憶小耳朵從武漢回來的種種細節,認真閱讀新冠肺炎感染和傳播的途徑,仔細盤問小耳朵最近兩月在學校的一切生活情況及寒假回家從學校到漢口機場、昆明機場、陸良等一路上的情況後,又詳細分析了家裡每個成員的身體狀況,除老母親有高血壓、老父親椎間盤不好外,其他基礎性疾病二老都沒有,其他的十幾口人也沒有,全家人身體素質也都還可以。分析過後心裡有了一定的底數,感染的概率幾乎很小很小,但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和父親商量,有必要召開一次緊急的家庭會議,讓家裡的每一個成員引起重視,正確看待此次疫情和居家隔離很有必要。

於是父親組織家人召開家庭會議,由當護士的侄女丹丹向家人介紹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應該注意的居家隔離事項和消毒措施。父親說,要叫丹丹把疫情情況說嚴重一點,才會引起家裡人的重視,尤其是家裡那幾個還不懂事的孩子們。母親卻說父親心裡有點虛了,有點怕了,我揣摩父親的心事,其實對於一直怕事的父親,心裡是害怕的,只是,為了不引起恐慌,父親在兒女及孫兒們面前才故作鎮定的。

我跟父親說:“爹,我們分析了小耳朵近段時間的種種生活軌跡,小耳朵應該是安全的,不帶病毒的,只是他從武漢回來是事實,為了家人的健康和他人的安全,人家村裡的人摸底排查是必須的,我們只能居家隔離觀察半個月,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和社會負責”。

可多疑的父親又補充了半句“我想到了萬一”,我知道父親後半句的意思,立馬接上父親的話說“萬一出現了情況,依我們全家人的身體素質,最多三五天也就好了,再加上,國家政策那麼好,你看看,武漢那麼多人不幸染病,國家集中了那麼多優勢醫療資源聚集武漢,就連軍隊都出面了,舉全國之力支持武漢抵抗疫情,有這麼好的國家,這麼好的制度做我們全家人的堅強後盾,你還怕嗎?”

父親說“我不是怕,我是想你們兄妹幾個,家家在爬坡,萬一那個被感染了,影響就大了,如果真到了那一步,但願不要發生在你們身上,我和你媽也都活夠棺材本了”。

兄妹五人聽了父親的話,心裡很不是滋味,個個眼裡溼溼的,但都忍住沒有流下來。我明白父親話裡的意思:如果有最壞的結局,不幸被感染,父親心甘情願用他和母親的生命來替我們擋在病毒的前面。

想了半天,我從喉嚨裡蹦出幾句話安慰父親說“爹,您想多了,您要相信我們家的人不會有事的,您和我媽也不會有事的。退一萬步講,國家發展那麼好,碰到了這種事都要停下來,一切以挽救老百姓的生命為重,更何況一個小家庭,只要有個好身體,能健健康康的活著,慢一點就慢一點,無非就是多爬一節坡,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晚上,父母睡了後,我們又在一起商量,都認為父親的心裡是如此驚恐,母親還好,沒想那麼多。如果二十多天的居家觀察時間裡生活安排不合理,會給父親留下心裡陰影,那對小耳朵的壓力就會更大了。商量的結果就是儘量安排好居家隔離觀察期間的生活,勞逸結合。把父親“鄉村大廚”的餘熱發揮出來,讓他主動創新思考新菜品,幫助我們多做美食,讓家人吃好吃高興;儘量擠壓父親的空餘時間,讓他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想疫情這件事;家裡儘量不開電視看新聞,要看就各自看手機;父親喜歡看戰鬥故事篇,他要看時,儘量點播給他看,大人小孩陪他看;他想放鬆一下,就陪他玩玩雙扣,打打千分;小區里人少時陪他在小區裡走走;早上起來一起做做鍛鍊,這樣把父親每一天的時間都安排的滿滿的,讓他擺脫居家隔離的恐慌心理。只要父親的恐慌心裡得到合理的梳理引導,全家的氛圍也就不再那麼恐慌了。

通過一個星期的調整,父親的情緒逐漸穩定,家裡的生活也其樂融融,似乎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偶爾間談起疫情,父親似乎不再像開始那麼敏感了,心態也好了許多,有時還主動問我們疫情發展怎麼樣,怎麼最近都不看新聞了等等,父親的這些變化全家人都看在眼裡。母親憋了父親一眼說道:“他們不敢看電視還不是怕你看了心裡承受不住,不高興,老頭子,都那麼大歲數了,挑煤修溝打壩鬧饑荒,還有那些年的瘟疫,我們哪樣沒經歷過,現在倒好,這點病毒就把你膽嚇破了,害得娃兒們都跟著你緊張,那大的國家,那多的人,有點病呀災呀,也正常,再說現在的條件比過去好多了,怎麼老了老了還沉不住氣了”。

母親的一番話說得父親臉紅紅的,默不作聲的低下了頭。母親的話同時也激發了父親的奇思妙想,父親突然間說現在要是能到丁字河邊看看走走該多好啊,那裡畢竟是他和母親那一代人用辛苦和汗水挑出來的人工河。 我們都知道平時走慣了閒不住的父親憋在家裡十多天,可能是憋不住了,是想出去溜達一下,給自己放鬆哈。

硃紅瓊抗擊疫情隨筆:宅在家裡醫學觀察

但是父親的話也讓我們左右為難,居家觀察期間到底能不能外出到人煙稀少的地方走一走?我不敢想,想了半天,我打電話向當醫生的朋友諮詢了下,把小耳朵回來的時間段及家裡的詳細情況告訴了朋友。朋友分析了哈說,從小耳朵回來到現在算起,時間已經接近一個月,如果小耳朵帶病毒,最先感染的應該是小波,但現在從小波和小耳朵接觸的時間段來看,小波沒事,小耳朵無症狀,應該是健康的,只要不和外人接觸,可以帶著老人到人煙稀少的地方走走,活動活動,這樣對他們的身體也是有好處的。聽了朋友的話,我們才開車拉著父母到丁字河邊走走。到了丁字河大橋,有馬街鎮上的工作人員駐守在橋頭,說明來意,工作人員幫我們測量了體溫,並囑咐我們口罩要帶好,不能退掉,一定要好好戴著。過了橋,到沒有人的地方,父親下了車,在河堤上走了一段路,朝著龍海山脈遠遠望去,似乎想說什麼,但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我知道父親在遠眺龍海山上“共產黨萬歲”幾個巨型大字,原先聽父親講過這個標語產生的歷史原因。在後來回家的路上,父親沉默了半天說出了一句話“哪天有空你們陪我去看看那幾個大字。”我回答父親說:“等疫情過後我們一定陪您到山上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