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詩歌風格迥異,為什麼後人把他們合稱為“李杜”呢?

騎蝸牛走高速


後人把李白與杜甫合稱為“李杜”,我想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相同的政治理想與抱負,且遭遇類似。

李白與杜甫都有治國平天下之志,然而兩人都懷才不遇,伯樂難尋。李白離開四川,前往長安,他不斷給安州李長史、裴長史,荊州長史韓朝宗等人上書自薦,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然而唐玄宗雖召見他,僅僅把他當成會寫詩的文士而已。杜甫在長安十年,也曾抱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但處處受到排擠,得不到重用,唯有自笑狂夫老更狂,飲酒賦詩。

二、李白與杜甫的詩,分別代表著中國古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的兩座巔峰,無人能企及。

李白是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峰、泰斗,他的詩,熱烈奔放、氣勢磅礴、豪邁雄壯,被稱為詩仙。杜甫是現實主義詩歌的巔峰,他的詩歌,沉鬱頓挫,語言精煉,關心民間疾苦,形象鮮明,細膩感人,被稱為詩聖。自唐朝以後,中國古典詩歌,無人能夠超越他們兩個,他們雖詩歌風格迥異,分別代表了中國古詩的兩個流派,說起“李杜”,也等同於說起詩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兩種詩歌的創作手法。

三、李白與杜甫,兩人也是難得的知音

杜甫現存一千四百四十餘首詩中,直接題贈或懷念李白的詩就有十首,如果算上涉及李白的其他詩篇,即達將近二十首之多。而李白有關杜甫的詩今雖僅存四首,卻首首情深意長,顯示出一種真摯溫馨的情誼。





悅己書單


問題很有意思。最近很多這樣橫向比較的問題,又是同一時代的兩大王者,還都經歷了安史之亂,來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兩位厲害的角色。👍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

從後世對他的評價“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來看,同時代在“浪漫主義”這領域確無人能出其右了。李白是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獨特風貌的人。這也是他浪漫氣息的來源,當然這也和他一生鬱郁不得志有關。因為浪漫,所以有了"仙"以名。

李白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生活中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對他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評價。[贊][贊]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大家看,後人對杜甫的評價“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因為杜甫出生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傳統的官僚世家,家庭給予杜甫正統的儒家文化教養和務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雄心。所以杜甫稱做官是他們家族的“素業”——世代相襲的職業,他的各種文化教養以及以後的種種行為都是在為追求仕途事業和為官行道相聯繫。

這使得杜甫的詩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仁民愛物、憂國憂民情懷。這也讓杜詩有詩史之稱。

所以李杜隨處同時代,但卻在兩個不同的領域施展才華。

說回問題主題,二人在同一時代,但在不同的領域,不能來一個PK,不能排個先後。且二者都是各自領域的領頭羊才能並稱。如果李白或者杜甫是各種領域的第二,肯定不會並稱的,因為不在一個量級。

讓杜甫、李白共飲一杯!

以上就我的看法。





琦嵐子


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寫實,都是集詩學的大成。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先世謫居西域,後逃還巴西,便為蜀人。少年倜儻不群, 喜縱橫之術。擊劍任俠, 曾經手刃數人,又好神仙。

 

簡單地說,李白合仙與俠而為一人,飄忽不羈,塵世一切的事,他都不看在眼裡。他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詩歌也充分表現了他的個性。

 

李白與陶淵明

 

說到李白的詩歌,很多人將他和陶淵明並論:陶淵明在漢魏以後,能掃除一切的虛偽;李太白在南北朝、初唐以後,能解除一切的束縛,這是他們相同的一點。此外,兩人個性似相同而實不同的地方:

 

陶淵明喜歡喝酒,李白也喜歡喝酒:這是相同的。但陶淵明是“偶有名酒 ,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而李白則是“五花馬 ,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這一點李白較淵明要狂放得多。

 

陶淵明胸襟高超,不把勢力放在眼裡;太白也胸襟高超,不把勢力放在眼裡。然陶淵明是不為五斗米折腰,解印而去;太白則是命貴妃磨墨,高力士脫靴。

 

陶淵明有豪俠氣,太白也有豪俠氣:然淵明不過是“少時壯且厲,撫劍獨遊行”李白則是“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了。

 

陶淵明有超人間的思想,李白也有超人間的思想。陶淵明把超人間的思想放在了桃花源裡邊,李白則是“遙見仙人彩雲裡 ,手把芙蓉朝玉京”了。所以古人評價說,淵明中庸 太白是狂者。事實上陶淵明的浩然正氣,似孟子;太白恣意汪洋之文,似莊子。根本的差別:一個是以儒學為立腳地,一個是合仙與俠而為一人。

 

仙也浪漫,俠也浪漫,所以李白的詩歌,可以說完全是浪漫派的。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太白以後,像他一路的詩人,簡直少有。只有蘇東坡,還有明初的高啟,有些相似的地方。

 

杜甫

 

若說李白的詩是浪漫的,那麼杜甫的詩就是寫實了。他能夠把日常生活當中的各種各樣的小事都變成千古名篇,因為他對情感有著最細膩的體驗。

 

杜甫,字子美。早年漫遊四方,中年遇“安史之亂”,後顛沛流離,貧病交加,卒於59歲。杜甫的境遇如此,他將國家亂離之感,骨肉分散之情,一一寫在它的詩裡。杜詩真正的好處,就是寫實。

 

贈衛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 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 ,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 鬢髮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 ,驚呼熱衷腸。

焉之二十載, 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 ,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 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 ,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 ,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 ,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 ,世事兩茫茫。

 

詩寫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寫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見格外親。然而暫聚忽別,卻又覺得世事渺茫,無限感慨。

杜甫對當時的社會現狀也有較為現實的描寫,所以後人又稱他為“詩史”。你讀杜甫的詩,能夠知道古代人生活的狀態,如《新安吏》、 《潼關吏》 、《石壕吏》、《新婚別》 、《無家別》、 《垂老別》等。

 

杜甫寫實,不但善於寫大事,而且善於寫細事。就是對於尋常的景物,如一草一木,寫在他的詩裡,也寫得非常忠實。如:“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可以說,杜甫的寫實技能,能大能細,範圍甚廣,開一派先河。


國學經典推廣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來自於對生活的經歷和對事物的觀察,同處在封建王朝的時代,也想入仕途,施展自身的才華和抱負,但一身的書生氣,適應不了官場上的一些風氣 ,李白憤而賦詩一首。

《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

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

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感嘆了政治的黑暗與無奈,有機會終於得到了朝廷的賞識,沒曾想卻遇上了奸臣高力士,才留下了一段民間佳話,貴妃磨硯,力士脫靴的典故

更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

將進灑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

朝如青絲暮成雪。

......................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等名句。

杜甫幾乎遭受與李白同樣的遭遇.滿腹才華.空有報國之志 ,目睹百姓的流離失所,田地荒蕪,作出,兵車行名詩句。

..............

牽衣頓足攔道哭,

哭聲值上千雲霄。

..............

君不見漢家山東兩百州,

千村萬落生荊杞。

...............

君不見青海頭,

古來白骨無人收。

面對國破家亡,杜甫肝腸寸斷,一首哀王孫,道不盡的淒涼和悲哀,留下千古名句。

衰王孫

長安城頭頭白烏,

夜E延秋門上呼。

.......

金鞭斷折九馬死,

骨肉不待同馳驅。

.........

已經百日竄荊棘,

身上無有空肌膚。

..........

昨夜東風吹血腥,

東來橐駝滿舊都。

...........

哀哉王孫慎勿疏,

五陵佳氣無時無。

李白和杜甫是那個時代的悲哀,空有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


灑加一


兩人共同點:

1.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境況在詩文中緊緊相連,既反映了時代,又發揚了時代。這就是盛唐氣象。

2.李太白絕句是盛唐之首,杜子美律詩是盛唐之首。綜合實力二人又在唐詩人中名列前茅不相伯仲。

沒辦法,其它詩人跟他倆比總是感覺差點。



隔壁師兄


李白作為唐代富有盛名的詩人,詩風浪漫,充滿想象,浪漫主義色彩濃厚,酣暢淋漓,主觀想象奇特,天馬行空,如神來之筆,詩中多尋求單純曠達的意境,從不同側面成就了他詩歌的獨特風格,有“詩仙”之美名。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詩歌的風格主要有:在語言上,沉鬱頓挫。在風格上,兼容幷蓄。在格律上,煉字對仗,具有煉字精到,對仗工整的特點。在內容上,內容深遠,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李白和杜甫的詩歌風格迥異,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完全不同,且相互對立,本不該相提並論,混為一談的,但殊途同歸,他們對詩歌的貢獻及藝術成就,和對後世的影響,都是巨大無比的,沒有其它人能及的。

將唐代最著名,對後世影響巨大的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是歷史的選擇,他們代表了唐代詩歌藝術成就的巔峰,是當之無愧的。


清言影語


首先兩人是好友,都是唐代的偉大詩人。所以在文學領域不分上下。

杜甫有一首詩《贈李白》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誰?深知友人的狂放,豪邁。

其次,雖然詩歌風格不同,但是同處一個時代,他們的大環境相同,同呼吸共命運。都有同樣的政治理想和報復。

再次,他們的風格行成了一個互補,一個浪漫,一個現實;一個狂放,一個務實。

人們稱李白和杜甫為“大李杜”。

李商隱和杜牧為“小李杜”


亭夏


將詩人姓氏合稱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較為常見的就有:

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蘇李——蘇味道、李嶠

元白——元縝、白居易

劉白——劉禹錫、白居易

劉柳——劉禹錫、柳宗元

高岑——高適、岑參

王孟——王維、孟浩然

溫韋——溫庭筠、韋莊

沈宋——沈佺期、宋之問

皮陸——皮日休、陸龜蒙

蘇辛——蘇軾、辛棄疾

蘇黃——蘇軾、黃庭堅

這之中,普遍是根據作品風格來命名,比如高岑同屬邊塞詩人,王孟同屬田園詩人,溫偉為花間詞派代表,蘇辛為豪放詞派代表,等等。也有根據其他標準來合稱,比如同屬一個地區、同在一個地位或者兩人關係親密。

李杜一個是浪漫主義大家,一個是現實主義大家,將其合稱的標準,並非是詩歌風格,而是他們在詩家的地位。

《四溟詩話》中說道:

大篇決流,短章斂芒,李杜得之。

在詩歌創作中,改有大氣魄時有氣魄,該溫柔凝練處樸實,運筆自如,渾然天成,唐代詩人,只有李白與杜甫可以做到。

格高似梅花,韻勝似海棠。欲韻勝者易,欲格高者難。兼此二者,惟李杜得之矣。

詩歌創作既要講辭章格律,又要講境界與氣象。兩者能得其一,即為詩歌佳品。而能兩項全能的,也就只有李杜二人。

在中國詩人中,我們習慣將屈陶李杜作為第一流大詩人。這是從地位上來講。其中的李杜又恰好處在同一時代,因此,將他們又單獨拎出來,合稱李杜,這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南湖哲思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遊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讚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徵,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有哪些特點

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著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杜甫詩主要風格是沉鬱頓挫,風格多樣,豐富多姿,或雄渾奔放,或清新細膩,或沉鬱悲涼、或辭藻富麗、或平易質樸、或通俗自然。杜詩融冶吸收前人藝術技巧,發展成一種獨特的新風格。表達自己愛國的思想。被後人稱之為“詩聖”。

因為李白、杜甫兩位人 代表了不同的風格,所以後人把他們合稱為“李杜”。


王志毅


李白和杜甫同為盛唐詩人,又是好友,古人也喜歡歸類,比如“竹林七賢”、“建安七子”、“元白”等。這些都可以解釋為什麼後人合稱他們為“李杜”。然而,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理由。古代經常發生戰亂,印刷技術又不發達,沒有任何背景的李杜能流傳千古,必然依靠著實打實的作品。有好作品才能流傳下來。但是,兩人作品風格迥異,不像元稹和白居易詩作風格類似,歸為一類沒有問題。那麼這麼愛歸類的古人,為什麼在同一堆裡放了兩個風格不一樣的?肯定是因為有相似之處唄。就像“環肥燕瘦”,一個胖一個瘦,但都是傾國傾城的大美女。李白和杜甫也是這樣,他們二人,一個詩仙,一個詩聖,有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巔峰之作,所以合稱“李杜”。

中國詩歌歷史中,盛唐詩歌光輝燦爛,談詩必提盛唐。而盛唐詩人中,李白和杜甫的作品登峰造極,即便風格不同,都是中國詩歌藝術結出來璀璨明珠。唐朝是大唐帝國,盛唐詩歌神、氣、清兼備,詩歌充滿了意象,語言非常形象化,情感也飽滿充沛,更可貴的事具有一種大氣的精神氣度。處於盛唐的李杜,也有時代獨有的大氣。李白屬於天才式寫詩,上天入地,古往今來,豪放灑脫,全詩讀起來有種一氣呵成的流暢和舒爽。這種自由的想象力和才氣,適合不太講究押韻和聲律的古體和絕句,所以李白最為擅長的是這兩種。而杜甫則把律詩發揮到了極致,聲律、對偶、押韻等手法運用嫻熟,作品不僅主題廣泛,而且立意高尚,關心民間疾苦,文以載道,體現儒家精神。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杜甫的茅屋漏雨,生活貧苦,在如此艱難的情境之下,沒有隻想著自己,還在呼籲“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種崇高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之一。李白的詩屬於天才流露,杜甫的詩有章法可循。李白的一些高妙之處,杜甫做不來;杜甫的一些高妙之處,李白也做不來。天才遇見天才,上天安排他們成為好友,對他們仕途不得意的一生,也算是一些彌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