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解決困擾千年難題,成功變出1000萬畝良田,聯合國為我國喝彩

我國解決困擾千年難題,成功變出1000萬畝良田,聯合國為我國喝彩

引子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據《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古代農業》一書記載:我國的農業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皆是重要的農業起源地之一。這時的人們終於擺脫了“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開始進入了農耕文明。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髮展,人口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自夏商周起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農業取得突破進展的一段時期,在這之後,精耕細作成為了農業生活的主流,糧食產量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我國解決困擾千年難題,成功變出1000萬畝良田,聯合國為我國喝彩

原始農業

待到清乾隆年間,中國人口終於達到了一個億,並且在僅僅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就突破了三億,這在世界上是絕對罕見的現象。同樣這種現象的法發生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中國農耕文明的發達。

共和國成立之後,我們的國家經過了數時間的建設,經濟結構逐漸變得多元化。但作為國民生活基礎的農業依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隨著我國的人口越來越多,糧食壓力也逐漸增大,如何用更少的土地養活更多的人成為了目前的當務之急。


01

在我國眾多的糧食產區中,有這樣一個地區具有與眾不同的發展歷程,那就是環渤海地區

我國解決困擾千年難題,成功變出1000萬畝良田,聯合國為我國喝彩

環渤海經濟區

眾所周知,環渤海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其範圍輻射延長到了遼寧、山東、山西以及內蒙古中東部等地。地區人口數量達到了2.6億,地區面積也高達112萬平方公里,同時環渤海地區還擁有我國北部最多的鹽鹼地,數量達到了上千萬,但人均水資源保有量卻不到五分之一,儘管環渤海地區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區域,但糧食、土地、和水資源卻極度缺乏,這些問題一直是困擾環渤海地區發展的夢魘。

我國解決困擾千年難題,成功變出1000萬畝良田,聯合國為我國喝彩

鹽鹼地給農民造成了很大困擾

02

其實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共兩點:

  • 第一點是因為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眾多城市大規模地開採地下水,導致這一大片區形成了無數採空區,而海水的回填最終使得這些採空區變成了鹽鹼地。
  • 第二點是因為自然環境,早在公元前47年,渤海發生了多次大型地震,引發的海嘯幾乎淹沒了華北平原的全部低窪地區,使得這裡形成了溼地並持續了上千年,後來海水退去,這裡就形成了大片區的鹽鹼地。
我國解決困擾千年難題,成功變出1000萬畝良田,聯合國為我國喝彩

南水北調工程

可以說,環渤海地區的這些鹽鹼地自從千年前就一直困擾著我國人民。因此如何解決這個困擾了我國上千年的難題就成了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03

其實早在6年前,就有相關科研人員對此提出過解決方案。他們首先考慮的是採用普通的“淡水灌溉法”,也就是大量引用淡水來澆灌鹽鹼地。這個方法的好處就是見效快,並且操作簡單。

我國解決困擾千年難題,成功變出1000萬畝良田,聯合國為我國喝彩

專家在田間

但我們都知道,環渤海地區一直以來就是我國淡水資源緊缺的地區。京津冀地區甚至需要通過南水北調工程才能實現正常的供水。事實也正是這樣,專家們通過細緻的勘測得知,這一地區由於經過了數千年鹽鹼的侵害,已經形成了數十米深的鹽鹼層,若想徹底消除鹽鹼危害則需要大量的淡水,可惜在這一地區根本無法提供足夠多的淡水。因此這一方法並不適用。

我國解決困擾千年難題,成功變出1000萬畝良田,聯合國為我國喝彩

通過“鹹水結冰法”鹽鹼地變成了良田

後來專家們經過討論又提出了一種新型方案,那就是“鹹水結冰法”這種方法的核心就是要在冬天將鹹水灌溉進土地,利用低氣溫結冰,等到春天冰水自然融化,便形成分離淡水的鹽分,一起滲入土地。

這種方法擁有者多種優點,例如成本低廉,操作簡單等等。最終“鹹水結冰法”被我國採用。幫助我國將這片貧瘠的鹽鹼地變成了重要的糧食產地。在這裡種出的小麥竟然可以達到畝產800至900公斤,創造了世界農業史上的一個奇蹟。靠著“鹹水結冰法”我國終於解決了這個困擾我國千年的難題,越來越多的鹽鹼地開始披上了綠色的外衣,100畝、1000畝直到像變魔術一樣的變出了1000萬畝肥沃的良田。我國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連聯合國都為我國喝彩。

我國解決困擾千年難題,成功變出1000萬畝良田,聯合國為我國喝彩

聯合國大會上我國專家發言贏得滿堂喝彩

正是因為這一成就,我國的科學家受邀參加聯合國防治荒漠化的公約大會,在大會上我國專家的演講贏得了滿堂喝彩。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會有更多貧瘠的土地在科學家的手中變成良田,進而真正造福一方百姓。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古代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