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思想很瘋狂,他揭露了人性的醜陋一面

在尼采眼裡,人是雙面動物。一,人有理性和道德,人是群居動物,人類社會需要秩序和權威;二,人的本性是創造性和權力意志,個體應當追求自己的個人價值。前者叫日神精神,後者叫酒神精神。

用孟德斯鳩和盧梭的思想來解釋尼采的日神精神,即人的社生活需要法律和普遍理性,尤其是公共法律。當然在盧梭眼中,真正的法律是自然法,是體現全體公民意志的法律,而不是君主社會的法律。


尼采的思想很瘋狂,他揭露了人性的醜陋一面

但無論怎樣,人都有追求獨立和自由的天性,這是人的本能,任何人都不願成為別人的奴隸;所以洛克、伏爾泰、盧梭等思想家認為,追求自由和平等是人的先天權利,這叫天賦人權。

與此同時,人的生活又有社會性,需要組成社會群體才能和自然界作鬥爭,因此人的生活需要有法律和道德。

尼采認為,除了體現普遍理性的日神精神外,人的本性是追求創造性和個體價值,即使受到道德、法律的限制也不例外。

用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的話說,人性深處有“力比多”和本能,“力比多”或本能是人性的本質;雖然它很隱秘、很醜陋,但這就是人性的真相,沒辦法掩蓋或迴避。

尼采思想的威力和可怕之處就在於,他把人性的醜惡一面揭露出來,讓人感到很難堪,沒留任何一點情面。


尼采的思想很瘋狂,他揭露了人性的醜陋一面

尼采的日神精神只是人性的表面,是虛假面具,真正的人性是酒神精神。

日神精神代表理性、真理、道德,酒神精神代表人的本來面目,如慾望、激情、佔有慾、破壞慾、超人意志等。

所以尼采對蘇格拉底提倡的理性和真理嗤之以鼻,對基督教道德同樣極度蔑視;他認為,這些道德說教都是騙人的玩意,目的是扼殺、摧殘人的創造力。

尼采最欣賞的人是頑童或小孩子,他認為小孩子的創造力最為強大,因為小孩子心無成見,天真爛漫,他可以想象和創造任何類型的世界。

比如小孩子做遊戲就很有想象力,他可以虛構各種各樣的遊戲世界。

尼采的思想很有殺傷力,在他看來,很多歷史名人打著真理的旗號幹了不少壞事。如蘇格拉底、柏拉圖就是這樣的人(其中也包括基督教)。

尼采認為,這些所謂的哲學家或宗教家打著真理的旗幟矇騙了很多人。

在很多人看來,蘇格拉底是一位偉大的智者,是個掌握真理的人。比如他提出的“理念”就是真理,是萬事萬物的本源。

尼采認為,世界的“理念”是一種幻想,是不存在的,唯一真實的存在是人的慾望和權力意志;蘇格拉底、柏拉圖提出“理念”論的最終目的是掩蓋自己的權力意志——一種欺騙別人和讓別人崇拜的心理。

尼采對基督教道德同樣不認可,他認為,基督教道德是奴隸道德,是培養弱者的道德,應當拋棄,真正的道德是強者道德,是支配別人的道德。


尼采的思想很瘋狂,他揭露了人性的醜陋一面

尼采想要告訴人們的是,不要盲目迷信所謂的知識或真理,不要盲從宗教或道德權威;個人一定要有創造力,根據自己的心性發現事物的本來面目。尼采認為,這種創造力就叫超人意志。

尼采生活在19世紀後半葉,正值西方文明發生轉變的重要階段,尼采哲學體現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特點——追求人的個性和創造力,不斷地否定前人和推陳出新。

在尼采的超人意志和非理性主義的利斧之下,西方人心目中的許多歷史名人紛紛倒下,像蘇格拉底、柏拉圖、康德、席勒、黑格爾等等。

這些歷史名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欣賞和推崇人的理性,貶低或反對人的非理性,像慾望、激情、本能。

尼采反其道而行之,旗幟鮮明地倡導人的破壞慾和創造力,所以黑格爾等理性主義大師成了“死狗”(叔本華語),叔本華、克羅齊、柏格森、弗洛伊德、海德格爾等非理性主義思想家成了新一代名人。

尼采思想的積極意義在於,他揭露了知識或理性背後的非理性因素,如人的權力意志、征服慾望、霸權慾望等,尼采認為這些背後的東西才是事物的真相,是生命的本質。

在很多人看來,尼采的思想極端而片面,他把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看成征服被征服、統治被統治、奴隸被奴隸的狀態,這種思想明顯和基督教以及西方傳統理念唱反調,如啟蒙運動提倡的平等、獨立、自由。

所以在20世紀初期,尼采的思想不被西方人理解,他也成了西方人眼中的異類。

但尼采斷言,總歸有一天,他的思想將會大放異彩!


尼采的思想很瘋狂,他揭露了人性的醜陋一面

俗話說,是真理總會發光的。果不其然,進入20世紀40、50年代後,尼采成了西方人心目中的英雄,他的思想也成了西方後現代文化符號。尼采被公認為西方後現代文化的祖師爺。

如法國哲學家福柯、利奧塔、德里達,德國思想家阿多諾等人都受到了尼采思想的影響。

隨著尼采、福柯哲學的崛起,西方文化也進入後現代階段,即轟轟烈烈的後現代主義文化。

西方現代文化又叫啟蒙主義文化,其主要特點是崇拜絕對真理和普遍理性,尼采稱之為“求真意志”和“求善意志”,像康德的先天理性、黑格爾的絕對理念、盧卡奇的歷史規律等。

在後現代文化看來,人的知識、文化、真理(如歷史規律)都是可以解構的,事物不存在普遍、永恆的本質。

用著名後現代主義者費耶阿本德的話說: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是遊戲,或者說“怎麼樣都行”。

尼采思想的顛覆性和破壞力非常大,也容易讓一些人的思想走極端(如二戰時期的法西斯主義)。所以有一些西方思想家反對尼采的觀點,如基督教神學家以及德國社會學家哈貝馬斯等人。

哈貝馬斯認為,西方社會還處在現代社會階段,並沒有進入所謂的後現代,現代啟蒙主義價值理念依然很適用(如人道主義、自由、平等)。

無論如何,尼采思想是西方文化的產物,和西方文化的核心精神如出一轍——追求人的個體價值和創造力,反對偶像崇拜。 這既是古希臘文化的重要主題(如希臘智者學派的懷疑主義),也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化的重要特點(如波德萊爾的現代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