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定俘虜政策:願者留,不願者發路費,蔣軍師長:毒矣哉

1928年1月中旬,位於井岡山東面的萬安縣農民,在當地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年關暴動。鑑於萬安縣城裡盤踞著劉士毅的15旅,這股敵軍不是暴動農軍所能對付得了的,毛主席聞訊,帶著紅1師1團主力下山增援。

要到萬安,必過遂川。當時,遂川縣城裡只有蔣軍第3軍王均部的1個工兵連,另有肖家壁率領的3、4百人的靖衛團,駐紮在遂川縣城西北的大坑鎮。對這股沒少騷擾紅軍的民團,毛主席一點沒客氣,率部一個衝鋒就將其擊潰。遂川縣城的那個工兵連眼見不妙,立即棄城逃向萬安,中途被當地農軍擊潰。蹲在萬安縣城的劉士毅聽說遂川輕易“淪陷”,心慌之下率部逃往贛州,將萬安縣城拱手讓給了農軍。

毛主席定俘虜政策:願者留,不願者發路費,蔣軍師長:毒矣哉

進入遂川縣城後,紅軍繳到了大量浮財。尤令紅軍上下欣喜的是,他們是在聞風而逃的土豪劣紳家中,繳到了大量土豪們準備過年享用的臘雞、臘鴨、臘肉、年糕。生活清苦的指戰員們終於可以好好過個年了!

不過,別人在盤算如何過個好年,毛主席卻顧不上這些。他汲取二打茶陵時的教訓,只把團部和特務連留在城內。其他部隊以班排為單位分散下鄉,發動群眾,打土豪籌款子,利用趕集、召開群眾大會等時機,向群眾宣傳紅軍保護中小商人政策,並明文規定:“商人一顆紅棗都不能動。”

非但如此,毛主席還以最快的速度,將遂川黨組織和赤衛隊的骨架給搭了起來,並在當地的五華書院,召開前委和遂川、萬安的聯席會議,商討建設根據地諸項事宜。會上,毛主席建議萬安縣委轉移鬥爭方向,重點耕耘贛江以西地區,以便和井岡山首尾相連,互為犄角。

他總結經驗,提出游擊戰的12字口訣:“敵來我退,敵駐我擾,敵退我追。”這是後來著名的“16字訣”的雛形。

關於部隊紀律,毛主席明確提出了六項注意:還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不拉夫,請來夫子要給錢;不打人不罵人。這是日後“八項注意”的雛形。

毛主席定俘虜政策:願者留,不願者發路費,蔣軍師長:毒矣哉

在打土豪、分田地這個問題上,毛主席主張以村為單位,按人頭平均分配。不過,他堅決反對當時湖南特委要求“大燒特燒”的主張。明確提出燒房子要少,殺人要少。土豪劣紳的房子分給貧苦農民住,有何不好?

遂川根據地成立後,朱培德令駐紮吉安的第31軍第27師楊如軒部出動第80團和第79團1個營進抵泰和,準備對井岡山發起第一次“進剿”。面對強敵,毛主席決心採取誘敵深入,待敵露出破綻後再集中兵力殲其一部的辦法。於是,紅軍在遂川開開心心過了個食品豐盛的新年後,旋即撤往位於井岡山南麓的黃坳。

眼見紅軍不戰自退,“進剿”的蔣軍覺得對手是“怕”自己,於是開始分兵冒進。其中,第79團的1個營孤軍深入,經永新推進到寧岡新城,企圖會同寧岡靖衛團對井岡山實施突襲。

這個時候,袁文才、王佐領導的武裝已被改編為紅1師第2團。袁文才任團長兼1營長,王佐任副團長兼2營長,何長工任團黨代表。該團編成後,留下王佐的2營保衛井岡山核心區域,袁文才和何長工帶著1營趕來與毛主席匯合。

毛主席定俘虜政策:願者留,不願者發路費,蔣軍師長:毒矣哉

新城南門

敵軍孤軍深入,而紅軍卻完成了兵力集中。毛主席要求寧岡組織赤衛隊,日夜襲擾駐新城的1營敵軍及城裡的靖衛團。1928年2月17日大年初三晚,工農革命軍在2000餘當地群眾配合下,神不知、鬼不覺地運動至新城城外埋伏。具體戰術是“圍三缺一”,張子清、何挺穎率1團主攻東、南、北三個城門,袁文才率第2團第1營在西門外設伏。

毛主席特意叮囑袁文才:戰鬥打響後,西門只派少量兵力佯攻,以誘敵入甕。毛主席將自己的指揮部設在新城東面的棋山上。

2月18日,大年初四一大早,駐新城的敵79團1個營按時到城外出操。隨著毛主席一聲令下,四處槍聲大作。敵軍一聽槍聲,驚覺這可不是近日時常來襲擾的赤衛隊手中的鳥槍、火銃,而是漢陽造、三八大蓋唱主角,甚至還有機槍點射火力夾雜其中。這明顯是井岡山上的秋收起義軍主力!驚得敵軍慌忙逃回城中,緊閉四門固守,利用城牆頑抗。

當時,紅軍火力其實很弱,作為主力的第1團只有2個營。第1營只有2挺輕機槍,第3營只有1挺重機槍,要全面壓制敵軍火力很困難。不過,士氣高昂的紅軍無所畏懼。在東門,有位連長領著大夥兒揹著稻草,冒著敵軍的火力衝到了城門洞裡,將稻草澆上煤油,硬生生把木質城門給燒開了。在南門,紅軍架起雲梯,衝上城牆,佔領城關。然後打開大門,讓後續部隊魚貫而入。城中守敵當即決定從北門突圍。結果衝出去沒多遠,又被在此堵截的紅軍給攔了回去。由於潰敗得毫無章法,守敵退回城中後來不及鎖門,讓尾追而來的紅軍衝進了城中。

毛主席定俘虜政策:願者留,不願者發路費,蔣軍師長:毒矣哉

這下沒辦法了,殘敵只得從殘存的西門突圍而去。這一回,突是突出去了,但半路上卻遭到袁文才率領的2團第1營迎頭攔擊。眼見此路也不通,殘敵轉身又想逃回城中,卻撞到了緊追不捨的第1團槍口上。此役,毛主席率部全殲敵正規軍1個營及1個靖衛團共計500餘人,擊斃敵營長王國政,活捉縣長張開陽,整個戰鬥過程頗為順利。

此次新城大捷,徹底打敗了蔣軍對井岡山的首次“進剿”。這是毛主席“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根據地建設思想的首次實踐,標誌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具規模。新中國成立後,當地民眾在棋山上修建了紀念亭,供後人瞻仰偉人的風采。

這一仗,不僅打得酣暢淋漓,而且體現了毛主席軍事思想的諸多精髓:注重消滅敵有生力量,不計一城一地得失;“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集中力量殲滅敵兵力較弱,態勢突出的一部;拔點時圍三缺一,爭取在運動中全殲敵軍。以主力部隊帶地方部隊,先賦予其較輕的任務,讓地方部隊聽慣槍聲,適應戰場氣氛,逐步提升戰鬥力等等。

不過,筆者以為,新城戰鬥軍事成就固然可喜,但戰鬥結束後,毛主席首創的一項影響極其深遠的政策,無論如何讚譽都不過分。

當天下午,部隊和群眾押著幾百名俘虜,浩浩蕩蕩地返回茅坪。因為這夥敵軍此前在遂川曾對民眾大開殺戒,因此一路上少不得有憤怒的群眾、赤衛隊員甚至紅軍戰士,對俘虜們推推搡搡,甚至辱罵毆打,乃至私自殺俘。

毛主席定俘虜政策:願者留,不願者發路費,蔣軍師長:毒矣哉

毛主席一瞧這個樣子,急了。第2天,他令人將幾百俘虜帶到軍民祝捷大會現場,苦口婆心地給大夥兒講道理:這些俘虜大多是窮苦人出身。只要放下武器,就要平等對待。他還當場宣佈,從即日起,工農革命軍執行“優待俘虜”政策:不允許對其打罵侮辱,不允許搜俘虜腰包。凡有傷病的俘虜,一律給予治療。願意留下參加工農革命軍的,熱烈歡迎。不願意留下的,發給路費遣送回家。

這個聞所未聞的政策,讓軍民頗覺新鮮,更大大出乎俘虜們的意外。此前,他們的官長一直給他們灌輸:要是落在紅軍手中,定會被扒皮抽筋,剜出心肝當下酒菜。所以,他們被俘後一直處在極度的惶恐之中。如今聽見紅軍指揮員居然當眾宣佈這一政策,謠言土崩瓦解。

不少俘虜深受感動,當即表示願意留下。那些領了路費回去的,有不少日後又被紅軍俘虜,熟門熟路地繳槍後領路費走人。一來二去,紅軍“優待俘虜”在敵軍官兵中口口相傳。他們與紅軍對陣時,再也不玩命地打了,甚至還有2名連長率部投奔慕名已久的毛主席。

這些有一定軍事素養的官兵,加入紅軍後經過改造,脫胎換骨成為戰鬥骨幹。蔣軍第9師師長楊池生對此曾哀嘆:“此法實在‘毒矣哉’”。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