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繳費金額、繳費年限和退休的時間相同,為什麼退休金相差很大?

海海147035523


養老保險繳費金額、繳費年限和退休的時間相同,為什麼退休金相差很大?

我們就以參加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為例,來簡單說明一下:

影響養老金多少的幾個,具體參數如下:

1、退休地不同,不同的省份的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不同,還有的同一省份間,省會城市採用的社平工資是本市的數據,而非全省的平均數據;當然,如果退休地完全一致,那麼此項相同。

2、社保繳費年限,雖然兩人的社保實際繳費年限相同,但有可能視同繳費年限不同,如甲是1990年參加工作的固定工,而乙是1996年參加工作的固定工,那麼兩者的視同繳費年限不同,甲有視同年限,而乙沒有。再如甲可能會有參軍、上山下鄉知青的履歷,這部分也是可以看做視同繳費年限的。

另外,由於全國企業職工在1996年已經全部實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了,所以乙沒有視同繳費年限,也不享受過渡性養老金,所以退休時養老金也肯定不同。

還有,如果視同繳費年限不同,也必然影響到兩人的歷年社保繳費係數的不同。

3、性別不同。不同的性別,正常退休的年齡就可能存在著不同,如正常來說,男同志是60歲退休,女工人是50歲女幹部是55歲退休。如果退休的年齡不同,那麼兩者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月數則不同,也會影響養老金的多少。

4、繳費身份不同。甲如果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的,而乙是在職職工,那麼雖然兩人平均每月的繳費金額相同,但計入到個人賬戶的金額並不相同、也影響繳費係數的不同。如某地的社平為5000元,甲、乙平均每月均繳費1000元,那麼,甲如是靈活就業,每個月只有400元進入到個人賬戶,本月的養老保險繳費係數為僅為1;而乙是在職職工,每月繳費的1000元會全部進入到個人賬戶,本月的養老保險繳費係數為為2.5,這樣一來相差的就多了;

通過上面的說明,可以看到,雖然養老保險繳費金額、繳費年限和退休的時間相同,但養老金會有較大差異的。當然,如果兩人的所有條件均相同,那麼養老金是一樣的。


老王觀職場


樓主你好,養老保險的繳費金額,繳費年限和退休時間都相同,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退休金相差很大這樣一個原因呢?首先兩個人的這個養老保險繳納的過程,如果不是完全一致的話,那麼實際上還是有一定偏差的。

因為在計算退休金的過程,我們的這個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和社會平均工資是最重要的三個條件,但它絕對不是一個絕對的條件,也就是說除了這三個主要條件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附屬條件,是受到一個養老金多少的約束的。

比方說這個退休年齡,因為退休年齡的不同,實際上他的這個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餘額。包括你的這個,計發月數也是略有不同的。所以說這些條件都會影響到每個人的退休金的高低。那麼如果確實是想了解,這兩個人的退休金為什麼差距如此之大!

實際上就需要看到這兩個人的一個繳費明細!如果說繳費明細確實是一模一樣的話,那麼應該來講,不會出現很大的一個退休金的差距,所以說一定會在他的繳費明細上有一些問題所在,比如說你的這個繳費指數相對比較偏低,或者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造成的這種退休金差距?


社保小達人




這三個條件相同、而養老金的各自所得懸差很大,現實生活中還是不少的!

例如: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者(自謀職業),他們都按當地養老保險的檔次與比例交納相同養老保險費、雙方所交納的資金是相同的;但是、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是企業與個人共同交納的(企業20%、個人8%),職工個人交納的錢全部劃入個養老保險帳戶,而靈活就業者要承擔和交納企業和個人一共要交納的資金、只有8%才劃入個人養老保險帳戶、20%的要劃歸社保統籌資金帳戶(充公);

到退休計算養老金時,個人養老保險帳戶的資金餘額、是計算養老金的最重要的條件和依據,此時,企業職工個人帳戶的資金餘額、是靈活就業者的150%之多;當然,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金、要遠遠高於靈活就業者個人的養老金的數額;

企業與企業職工是市屬直管理的單位和人員、靈活就業者是縣.區所屬的管理人員,管理的行政單位與級別、也與養老保險金的多少有關係,而且退休以後、每年上調.上漲養老金的多少也有必然關係;

臨退休前三年、提高交納養老保險費的檔次,是退休養老金高的重要因素;養老保險金按個人退休前最後的1一3年社平工資、以及本人最後三年的交費為基數核算;


海海147035523


樓主您好,養老保險繳費金額,繳費年限和退休時間相同,那麼兩個人的養老金為什麼會出現很大的差距。首先這個問題實際上其實並不是說你的這個繳費金額,繳費年限和退休時間相同就代表他們兩個人的這個養老保險的繳費是完全一致的。

因為如果這兩個人不是同一個地區的話,那麼實際上他們在交費上是有很大區別的,因為不同的地區它的這個社會平均工資,是不相同的,所以說社保的一個繳費指數,繳費基數也是不相同的。所以這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那麼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如果兩個人同時退休,那麼要保證兩個人養老金賬戶中的餘額是完全相同的。

也就是說在退休之前可以查詢到,兩個人的養老賬戶到底是多少錢。如果兩個人的養老金賬戶有差別的話,那麼實際上他獲得了這個養老金待遇肯定也是會有一定的差距,這是沒有問題的。所以說可以查閱一下個人的一個繳費明細,如果兩個人的繳費明細完全一致的話,那麼實際上他獲得的養老金待遇也會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通過繳費明細就可以明顯的看出這兩個人有多大的一個差距。


懂社保


養老保險繳費要想做到繳費金額相同、交費年限相同和退休時間相同,很難。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養老金計算公式涉及到很多因素。

首先我們的繳費金額是多少?繳費金額應當是等於當年職工的繳費基數乘以繳費比例。如果繳費基數是5000元,養老保險繳費比例是職工本人8%、企業20%的話,相當於每月至少要繳納1400元。

繳費基數的確定。繳費基數理論上應當等於職工月均工資的額度,包含了年終獎、加班費、社保公積金個人負擔部分等所有費用。

根據養老金計算公式,社保繳費後的退休待遇只有兩部分。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如果繳費基數相同,所處的年份一樣,說明當年的繳費指數會一樣。如果是這樣相同的繳費一年,基礎養老金是完全一樣的。也就是說我們所有人如果按照100%的社平繳費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就可以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不管是哪一年繳費,只看繳費檔次。

個人賬戶養老金問題,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也就是說我們退休年齡一樣,個人賬戶養老金餘額一樣,那麼我們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會一樣。

個人賬戶裡的餘額是怎麼形成的?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每月劃入個人賬戶。如果我們每年繳費基數相同,因此個人賬戶的餘額也一樣,計發月數是由國家統一發布,所以計發月數的利率也會一樣。

所以,如果保持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和具體繳費時間、退休年齡一樣,退休待遇是一樣的。

但是要想保持這樣的完全相同,幾乎是不可能的。畢竟一個人的職業發展跟另一個人總是千差萬別,有時候工資高,有時候工資低。

除了繳費基數不一樣之外,還有視同繳費年限不一樣,會造成養老金差距。

視同繳費年限一般是較早參加工作的國有企業固定工人,他們被國家認可的連續工齡就稱為視同繳費年限。

視同繳費年限,由於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所以會發放過渡性養老金予以補償。而過渡性養老金,直接跟社會平均工資掛鉤,而且比例還相當高能夠達到1~1.4%。

如果我們有一年的視同繳費年限,社平繳費基數情況下,可以相當於一年半到兩年的社保繳費呢。

所以,我們還要保證開始工作的時間都一樣,所有的繳費時間都一樣,這樣才能最終養老金待遇完全相同。但是要做到這樣非常難。


暖心人社


我在這裡可以負責的告訴你,兩個人的所有條件一模一樣,他倆待遇會一樣。因為使用的是同一個社保核算軟件。

從你的提問來看,你只說了三個條件,交費金額,繳費年限,退休時間,我給你拍個槓,是同一個城市嗎?不同城市的社平工資不一樣,雖然你們繳費一樣,但北京的可能是百分之六十擋,而汶川的就是百分之百檔了。

還有,兩個人的性別不一樣,也會有差異,男按139計算個人賬戶,女按170計算個帳戶,這樣差異也出來了。

所以說,養老金出現差異,肯定說明兩個人條件不一樣,只是你沒發覺或不懂罷了政策是透明的,養老金牽扯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包括還未退休的,大家都瞪著眼死盯著呢。

所以說,謠言止於智者。


誰也不怕


完全有這種可能性。兩個人的繳費總金額基本相同,但是平均繳費指數,卻差的很多。比如其中一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2.0,而另一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卻只有1.3。比如1992年開始實行養老保險,那時候的社會平均工資非常低,只有一兩百塊錢。而有的企業那幾年效益特別好,連工資加獎金能拿到五六百塊錢,繳費指數能達到3,這就大大抬高了平均繳費指數。到快退休的那幾年,社平工資已經達到了四五千,他的繳費指數也降到了1.2。這種繳費情況屬於早期高,近期低。而另一個人所在企業的繳費情況,可能屬於早期低,後期高。這就造成了,雖然他們兩個人的繳費總額非常接近,但平均繳費指數卻相差很大。前者的退休金要遠遠高於後者。總之一句話,不能只看繳費總額。1992年的100塊錢,能和現在的100塊錢一樣嗎?


天地之間16875


除上述因素,還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視同繳費年限不同,視同繳費年限越長,過渡性養老金就越高(假設其他因素相同,下同);

2、退休年齡不同,退休時年齡越大,餘命年就越短,個人賬戶養老金就越高;

3、繳費及時程度不同,繳費越及時,個人賬戶利息就越多,繳費工資指數就越高,這個指標同時影響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4、退休地區不同,在經濟發達、崗平工資高的地區退休,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基數就高。


三思而後行5053333


社保算賬會不會算錯


手機用戶57512023725


這個問題要請社會保障部門來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