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窮得連頭都不敢在外面洗了”:儲蓄—理財—開源,越早做越好

1

我的女性朋友和我抱怨最近很窮,因為買了一套神仙水,去做了醫美護理之後,窮到什麼程度呢,她說連頭都不敢出去外面洗了。

我能說我朋友矯情嗎?也不能。

即便我再酸,也只能說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她比我高級。她已經在追求我現在顧不上追求的東西了。

窮這個狀態其實很難去界定。大家都覺得自己很窮,但是事實上,窮分兩種狀態,一種是大家都覺得窮;一種是自己覺得窮。

老一輩人經常在家裡說小時候如何辛苦,喝的粥稀得看不見米粒;哪怕過年都吃不上米飯;家裡生活基本與肉絕緣,最慘的時候是家裡連“鹹菜自由”都沒有。

窮嗎?這不是廢話嗎?

“我窮得連頭都不敢在外面洗了”:儲蓄—理財—開源,越早做越好

我很幸運,從我有記憶以來,從來沒有過過這樣的苦日子。也從來沒有因為貧困或者過度消費而吃不上飯,餐餐泡麵度日。

但也僅在溫飽線以上,小時候家裡沒有零食,我偶爾得到一兩毛錢都是到小賣部裡挑能吃最久的零食買,比如糖啊瓜子啊之類的。我從來沒有玩具可言,90年代的農村孩子都是上山下田滿世界亂竄,赤腳抓蜻蜓、沙河邊撈蜆、小池塘裡抓蝌蚪,哪怕一根香蕉葉,我們都能做成樂器。

“我窮得連頭都不敢在外面洗了”:儲蓄—理財—開源,越早做越好

中學時期,知道自己家比不上同學家富有,我也會覺得難過。但是那個時候比成績比較多,覺得只要成績好,只要長大能賺錢了,一切都會變好。

真正覺得痛苦的,是上了大學以後,一直到現在。發現自己做啥啥不行。原來長大了,一切並不能變好。這個階段是我金錢和內心最貧瘠的時候。

2

家在四五線城市,二十多歲家裡沒礦的年輕人都想靠自己的奮鬥留在大城市,但是說實話,在廣州深圳還是一大把年輕人,每月工資五六千,好的萬把塊,動輒三四萬一平米的房價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其實現在我們哭窮,往往是因為各種慾望得不到滿足導致的。吃飽了穿暖了要追求精神的滿足呀,購物啊變美啊考證啊培訓啊甚至買房買車、生兒育女哪樣不用花錢?

這時候我們就開始尋求財富的增長了。

想要穩定健康地實現財富增長,就要不斷培養完善自己的理財思維,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從“儲蓄——理財——開源”一路轉變。

我上大學時,生活費是每個學期一起交給我的。按理說每個月應該有結餘的。但是一不小心就花過了。每學期最後一個星期都挺痛苦的,過分的時候,連回家的車票都要和同學借錢買。後來我發現,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我沒有合理做好規劃。

“我窮得連頭都不敢在外面洗了”:儲蓄—理財—開源,越早做越好

春運民工,雖然是同省,每年回家的票比省外的還難搶,大包小包,什麼都捨不得丟

我把放在支付寶裡面,那時候利息還挺高的,因為貪戀那幾分錢,我把所有的錢都放在一起,看著錢還挺多的,用著用著就失控了。

我一直很煩惱,覺得應該把預計要存的和要花的分開來,消費和儲蓄放在一起是不可能存到錢。但是一直都沒有合適的平臺和方式。

我大三最後一個月開始存錢,存了第一筆錢,1000元。因為我發現微信裡面也可以存錢,剛好實習,每個月能儲蓄下1000元。

這裡我做到了儲蓄。只有儲蓄才能存到錢,真的。用的和存的錢如果沒有分開處理,是永遠存不到錢的。

後來自己試著買基金買股票,最後是機緣巧合之下,註冊了P2P。這個階段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財”,財富既有正增長,也有負增長。

最後是開源。工資是一切的基礎,副業只是錦上添花。極少優秀的人能把副業當主業,或者副業的收入超過主業。我覺得大家對於副業還是不要太過於盲目,甚至影響主業吧。開源最好的方法就是資源置換,做自己擅長的事就好,剛開始沒有收益也不要急,總要個過程。我也是這麼寬慰自己。

3

我要再現身說法,提醒幾點。儲蓄要做到兩點,一是記賬,二是消儲分離。

我以前並不知道我一個單身未婚、不需要住宿交通和水電、沒有任何奢侈品,雙十一花了太多錢連一個小CK的包都捨不得買的女孩子每個月能消費3000—5000元。我連衣服有時候都一季買不到一套呢,今年夏天添置了4套衣服加起來不超過800元,秋冬都沒有買衣服,口紅化妝品這些更是沒有,連我的同事都覺得我一定存了很多錢,因為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平常也不怎麼化妝。


“我窮得連頭都不敢在外面洗了”:儲蓄—理財—開源,越早做越好

這些我都基本沒有。彩妝不會囤貨,包都賊便宜

通過記賬,我才發現我給家用(不是每個月都給)、報考證、旅遊、回家路費等等都花了不少錢,再加上自己是個吃貨,每個月都會花掉蠻多錢的。

通過記賬,我開始有意識減少很多消費,比如以前,我覺得每週叫一次外賣根本沒有問題,也才二十幾塊,週末了總該犒賞一下自己,但是現在,我覺得實在太貴了。這些節省的觀念,我們不記賬是沒有這麼直觀的概念的。

消儲分離我也說得很清楚了,消費和儲蓄一定要分開,否則一定存不下錢,無關任何自制力,有時候,不必要的消費完全是潛意識的,你還搞不清楚自己花了什麼,錢就沒了。

理財呢也要提醒兩點,第一,市面上琳琅滿目的理財項目很多,永遠都不要任何一個渠道抱有偏見和歧視。不要歧視但並不是不去了解,盲目投資。

如果經濟允許,不妨投點小錢,練練手交交學費。互聯網金融給予了我們普通人很多選擇,可以實現小資產的財富增長,我們可以不用100萬起步投資的信託,也不用定存5年年化不超過4.5%的銀行產品,可以說科技和金融業的發展是降低了普通人理財的門檻。很適合年輕人。比如京東金融、度小滿等等大家也不妨試試。

第二,在投資之前,可以看看支付寶或者證券賬戶上的投資性格測評,看看自己是什麼類型的投資者,接受不了本金損失的,就別去股市湊熱鬧,偏股型基金也不要買。投資這種事情啊,首先要適合自己,其次真的不能盲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