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清張聖君祖殿


閩清張聖君祖殿

張聖真君祖殿,又名金沙堂,位於閩清縣金沙鎮金沙街中段,為閩清縣人民政府文物保護單位,奉祀的是閩臺人民共同信仰的農業保護神張聖君。

閩清張聖君祖殿

史載,宋天聖二年(1024年)農曆七月廿三,張聖君出生在永泰縣嵩口鎮月洲村,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苦難中度過的。五代十國時期(907-960年),王審知開疆治閩伊始,瘴氣疫癘流行,茅草初墾;加上鄉村暴徒到處擾亂,村民深受其苦。這時的張年輕氣盛,體魄健偉,精通武術,且為人急公好義,愛打抱不平,18歲被“閭山大法院”祖師許旌揚的數傳弟子收為門徒後,三年後學成歸裡。此後,他遊走於永泰、閩清、尤溪、莆田、仙遊等地。據史志記載,紹興丁丑年,張聖君“到尤溪,募化緣金造橋亭”;淳熙癸巳年,漳州大旱,張聖君刻行法文祈雨,頓時大雨傾盆;淳熙戊戌年,尤溪瘟疫流行,張聖君尋找草藥救病民……他每雲遊一地,都宣揚“惡有惡報、善有善果”的道理。他後來在白雲寺當頭陀及老,熙寧元年(1068年),張聖君雲遊到閩清金沙鎮,修成正果,坐在九龍溪的巨石上,羽化昇天,享年45歲。鄉人即以其身軀塑像建金沙堂奉祀,此寺為張聖君之“祖殿”;當年,永福人以其頭顱塑像,建方壺寺奉祀,稱為“母殿”。

閩清張聖君祖殿

張聖真君祖殿建於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原先並不是奉祀張聖君的,只是個小廟。張聖君羽化昇天後,老百姓就以其身軀塑像,放入小廟奉祀紀念,從此小廟就改稱為張聖真君祖殿,至今已有八百多年了。現存正殿為明正統四年(1439年)修,清康熙間重修,民國6年(1917年)又覆以鐵瓦重修。張聖君祖殿為重簷歇山頂,飛簷斗拱,主祀張聖君,兼祀蕭法明、連良瑞二君。主殿內,張聖君塑像居中,兩旁為蕭法明、連良瑞塑像。塑像兩邊是黑底金字的對聯:“威鎮金沙驅厲疫,恩敷宇宙護蒼黎”,生動地表達了人民對張聖君的敬仰。這裡還建了門樓、戲臺及聖母廳、伽藍廳、土地廟、觀音樓、文昌閣等,使張驛君祖殿的規模更大。值得一提的是,張聖君祖殿至今還保留著許多珍貴的文物:雕刻於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的石獅一對,石獅造型古樸,線條明快簡潔,十分難得。明洪武、崇禎年間的碑刻各一方,還有挖掘於清嘉慶八年(1803年)的九龍泉,民國6年的鐵瓦……這些文物,向人們展示了張聖真君祖殿走過的歷程,讓人回味、引人遐思……

張公聖君的神奇故事在閩清民間流傳甚廣,如點石化豬、坑伏五鬼等,家喻戶曉。這裡還保留有許多人文景觀,如坐化石、張聖君當傭工時的遺址、張聖君親手栽的二合一樹等,都值得一看。

閩清張聖君祖殿


閩清張聖君祖殿


閩清張聖君祖殿


閩清張聖君祖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