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喝多了酒,我做了一回“潑婦“,卻再也不擔心老公醉酒了


關注我,陪你一起做智慧父母!

老公喝多了酒,我做了一回“潑婦“,卻再也不擔心老公醉酒了


我不喜歡潑婦,但有的時候,使用“潑婦”之道,卻能解決生活中棘手的問題。

我與“潑婦”有關係嗎?

印象中的“潑婦”,是這樣一種形象:只因為自己心裡的某種不快,就可以完全不顧公眾形象,披頭散髮、當街叫罵、蠻橫無理、毫無顧忌。情到深處,還可能會使出“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把戲,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我雖稱不上什麼大家閨秀,小家碧玉,卻也是個秀外惠中,賢妻良母型的女人,怎麼也不可能跟“潑婦”扯上什麼聯繫,更不會用潑婦的那一套去解決問題。

男人醉酒那點兒事兒

話不要說的太滿,凡事沒有絕對。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有時候,出奇招便可一招致敵。男人喝酒,我想每個女人都不會太喜歡,也不會太支持。深更半夜,滿身酒氣,晃晃悠悠的回家也就罷了,重要的是,喝酒過量還會引發酒精中毒,令全家人擔憂至極。

老公喝多了酒,我做了一回“潑婦“,卻再也不擔心老公醉酒了


大家都知道,河南人重情重義,喝酒也很霸氣,一個“幹”字,彰顯兄弟情誼。先生自小在河南長大,身邊朋友如雲,喝酒的時候,豪氣盡顯。酒桌上只要有人醉倒,第一名非他莫屬。前年春節,先生因為陪幾個朋友喝酒,半夜被朋友送回家,我發現情況不對,先生的嘴唇、手指甲都呈現出缺血的紫色,趕緊打了120,因為搶救及時,保住一條性命。

經歷了,方知友情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對於先生喝酒,我一直又氣又怕,氣的是先生不懂得照顧自己,怕的是先生萬一喝壞了身體,有個三長兩短,這個家可如何是好。但是任憑我好話說遍,良言用盡,也無濟於事。這次先生自己從鬼門關走了一遭,出院時醫生千叮嚀萬囑咐:“以後菸酒都不能沾了,如果再喝酒,後果不堪設想。”

先生謹記醫生的話,在幾個月的時間裡,確實做到了滴酒不沾。可是,人是環境的產物。先生身邊的朋友需要用菸酒來交際,要先生不喝酒,又沒有找到其他的交際方式,這不是難為先生麼?所以,後來先生偶爾也喝一點,不過沒有過去喝得那麼兇了,也比過去有節制多了。


老公喝多了酒,我做了一回“潑婦“,卻再也不擔心老公醉酒了


再次醉酒,“潑婦”登場

幾天前的一個下午,有位老鄉家辦喪事,先生上午遞過了禮金,下午主家請先生去吃飯。晚上的時候,兩位鄰居把先生攙扶回來,看到先生不醒人事的樣子,我氣得渾身發抖,那種既恐懼又憤怒的感受,像暴風雨前夕黑壓壓的烏雲,遍佈心頭。

我再也忍不住了,破口大罵:“你這是拿命在開玩笑嗎?誰這麼不負責任,把我先生喝成這個樣子,我先去要他的命!”說罷,我拉著一旁的公公,不由分說就往外走:“爸,剛才送先生回來的那個人是誰?帶我去找他。”公公扭不過我,一邊說著:“跟人家沒關係”一邊帶我去了鄰居家,大兒子也尾隨其後。

“潑婦”蒞臨,鄰居深夜遭襲

時間已近晚上十點,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瘋狂地用腳踹門,用拳頭砸門,邊砸邊喊:“開門,快給我開門!”公公嚇得直勸我:“你輕點兒,人家都睡了!”

老公喝多了酒,我做了一回“潑婦“,卻再也不擔心老公醉酒了


很快,主人出來了,見我怒氣衝衝,問明情況,忙解釋說,他也不知道先生和誰一起喝的酒。我正在氣頭上,話不投機,對他破口大罵。一旁的公公連連止住我:“哎呀,跟人家沒關係,你也是個明白人,怎麼不講道理了呢?”“我不明白,我就是不講道理,先生被喝成這個樣子,有什麼道理可講?以後你們都給我當心了,誰把我先生灌醉,我跟誰沒完!”鄰居從開始的好言相勸到後來被我激怒,我和鄰居開啟了“對罵”模式。不過我很快被公公拉著撤離了“戰場”。

“戰事”平息,“潑婦”靜思

公公和大兒子回家休息了,“戰事”也暫時平息了,但我的心並沒有因此而平靜。鄰居無端受冤,好心辦壞事,第二天定要去致歉的。另外,作為妻子,作為媽媽,怎麼做,才是對所有人有利的,怎麼做既能幫到先生,又能解決先生喝酒的問題?

老公喝多了酒,我做了一回“潑婦“,卻再也不擔心老公醉酒了


靈感浮現,豁然開朗

這一夜,時間像凝固了一般,好像比平時都要漫長。第二天醒來,我感覺頭重腳輕,整個身體無力而沉重,但是,一個靈感卻霎那間浮上心頭,我想到解決先生喝酒問題的良策——“兩步走”法。

具體是什麼意思呢?第一步是鼓勵先生向全家人道歉,因為先生沒有照顧好自己,傷害了全家人的感情;第二步是告訴先生,跟他一起喝酒的人,都是要對先生負全責的,請先生帶我去找他們,把利害和後果講清楚。後者先生自然是不會同意的,前者先生也勉強接受。

一個“對不起”,換來一串掌聲

我又跟家中的其他人分別打好招呼,請大家每個人準備好先生的優點和長處,鼓勵他、肯定他,給他面對自己、面對大家的勇氣。

老公喝多了酒,我做了一回“潑婦“,卻再也不擔心老公醉酒了


晚飯時,經過我的一番佈置和鼓勵,先生終於在全家人面前說出了三個字:“對不起。”我鼓勵大家接受先生的歉意,同時,也帶領大家給先生信心,相信先生會在以後的酒桌上對自己的身體負責,全家人為先生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鄰居一天未歸,我還欠他們一個致歉。先生的朋友仍然要追責,先生需要的是負責任、有遠見的朋友,而不是坐在酒桌上任事態隨意發展不管不問的朋友。

安裝“警界線”,放眼長遠

但是做了一回“潑婦”,我心裡對先生喝酒這件事,已經心安多了。因為我不必去要求、提醒、告誡先生喝酒的道理,而是在先生心裡設置了一條“警戒線”,一旦觸碰了這條線,後果就會自然呈現。

老公喝多了酒,我做了一回“潑婦“,卻再也不擔心老公醉酒了


什麼後果呢?一是要放下自己的面子,向全家人道歉;二是和自己一起喝酒的朋友會被“潑婦”老婆問責;三是雖然老婆讓自己丟了面子,朋友被打擾,最後還得自己和老婆一起去道歉。

這三條,我和先生一 一明示,先生表示贊同。

“潑婦”之道,源於愛

這就奇怪了,過去我那麼多金玉良言,先生皆不聽,為什麼我現在這麼鬧,先生不僅無話可說,反而還乖乖支持我呢?這裡面,藏著一個字:“愛”。

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說明:

1.從關係的角度解決問題


老公喝多了酒,我做了一回“潑婦“,卻再也不擔心老公醉酒了


先生醉酒,我過去認為完全是先生本人的責任,所以我責怪先生,引發先生的對抗,激發夫妻矛盾,也解決不了問題。但實質上,和先生一起喝酒的每個人都要負全責。所以我找先生的朋友,一來是鼓勵他的朋友學會擔當,增加安全意識,二來也增加了先生醉酒的代價,給先生心裡設置一條看不見的保護層。

三來呢,先生是個責任心強的人,他身邊的朋友也應該是對自己、對他人負責任的人。如果先生的朋友圈子都是一群有擔當、有愛、有遠見的朋友,不僅先生喝酒的事不用擔心,而且先生未來可期,這是我此舉的另外一個目的:幫先生完善朋友圈子。

2.“臣妾”一詞,教我為妻之道

“臣妾”是古代皇后對皇上的稱呼,“妾”是男尊女卑思想的產物,在這裡我們可以理解為夫妻之間的秩序。在男人面前,不論他做了什麼,他始終都是女人的國王,這個地位,不可動搖。

老公喝多了酒,我做了一回“潑婦“,卻再也不擔心老公醉酒了


而“臣”是君臣關係的一種稱呼。女人在男人面前,不僅要盡為妻之道,照顧男人的生活,而且要盡為臣之道,幫助、促進男人成長。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中,齊國國君病逝,太子剛繼位時,受宦官唆使,整日不理朝政,與妃子們尋歡作樂。孫臏安排美女朋友鍾離春假扮醜女,進宮做女僕,鍾離春成功入宮,吸引了齊王的注意。

後來,齊王見她有智慧有膽識,再加上群臣力諫,做了皇后。照顧齊王,皇后無微不至,但同時,為了幫助齊王重新理政,皇后與寵妃們約法三章,誰影響皇上批閱奏摺,嚴懲不怠。

後來在皇后鍾離春的輔佐下,齊王重用賢臣,廣納諫言,重視朝政,最終在孫臏的幫助下,齊國大敗魏國,走上了強國之路。

所以,先生喝多了酒,作為妻子,我要照顧好先生的飲食起居,及時換洗先生的衣服,在先生身邊滿足先生飲食方面的需要;作為臣子,我也要想出對策幫助先生避免以後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老公喝多了酒,我做了一回“潑婦“,卻再也不擔心老公醉酒了


3.“人事分開”的理念

一個人做錯了一件事,錯的是事,而人是沒有問題的。在古代有個村子,他們有個風俗習慣,凡是犯錯的人,都會被村民圍在中間,大家每個人說出他的優點,肯定他、感謝他。如此一來,犯錯的人感受到安全,感受到大家的信任,他才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不足。

同理,先生雖然喝多了酒,傷害了自己的身體和全家人的感情,但是要他對這件事負責,首先要讓他感受到全家人對他的信任與肯定。因為“事”是人來解決的,只有當“人”被信任的時候,他的安全感得到滿足了,他才能有勇氣去面對“事”。

結語:

為妻之道,和為父為母之道是一樣的,懂得一個“愛”字,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大智慧。作為妻子,我們無法改變男人的行為,但是卻可以從重視夫妻關係的角度,不以事情去評判人,而是盡一個做妻子的職責,陪伴、帶領男人成長。


老公喝多了酒,我做了一回“潑婦“,卻再也不擔心老公醉酒了


溫馨提示:我是孟孟,三個男孩的媽媽,也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如果您喜歡本文,可以轉發分享哦,想要獲得更多精彩內容,就關注我!私信“智慧”,免費贈送家庭教育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