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倉 百年雄風存

天下第一倉 百年雄風存

 豐圖義倉鳥瞰

渭南日報 記者劉聰梅\\文李沛華\\圖

在大荔縣朝邑鎮東南寨子村老崖上,一座“古城”巍然獨立。這座“古城”名為豐圖義倉,是中國所存無幾的清代大型糧倉之一,曾被慈禧太后硃批為“天下第一倉”,現為中央儲備糧庫。

義倉,也稱社倉,是民間修築的公共糧倉。豐圖義倉的興建,源於清朝東閣大學士、戶部尚書閻敬銘。閻敬銘系朝邑趙渡人,善於理財,被稱為“救時宰相”。曾因不同意慈禧太后用國庫銀子大興土木,遭彈劾被貶回鄉。清光緒三年(1877年),關中大旱,餓死許多人,朝邑尤其嚴重。光緒八年(1882),閻敬銘倡議修建義倉,歷時四年建成。慈禧太后曾御封此倉為“天下第一倉”,並在倉頂賜“虎”“龍”二字。

天下第一倉 百年雄風存

 倉城院內建有糧食博物館和閻敬銘紀念館

官倉防大災,義倉防小災。建成後十多年,就遇上光緒二十六年(1900)的關中大災荒,豐圖義倉開賑放糧,活人無數,閻敬銘被人們尊稱為“救時宰相”。

豐圖義倉的建築格局為城中有城,分別為外城和內城。外城依山就勢,由夯土築就,是義倉防禦的第一道防線。內城主體建築是窯群式倉城,兼具防禦和倉儲雙重功能。城牆東、西有兩個倉門,東進西出。倉門一關,儼然是座城堡。牆內為倉,內周58洞倉厫相靠排列。倉頂成通體平頂,間留緩坡,有水槽可將雨水排出。倉厫門前有磚瓦結構廊簷,木柱支撐,相互貫通,形成環形迴廊,既可防雨防潮,也可供行人行走。整個內城,有一個偌大的院子,可臨時堆儲糧食,方便晾曬。

天下第一倉 百年雄風存

 內周58洞倉厫相靠排列

天下第一倉 百年雄風存

倉中存糧

據介紹,每倉進深11米、寬4米,可儲糧90餘噸。這種倉形小而獨立,便於將稻、麥、豆、谷等糧食分類存放、乾溼管理。房內地面由松木板鋪成,離地下40釐米,木板下牆體四周有4個排氣孔,利於空氣流通和潮氣排出。

豐圖義倉為中國古代倉厫的樣板工程,也是中國僅有的一座仍在使用的古代糧倉。歲月流轉,滄桑鉅變,豐圖義倉歷經一百多年仍然風采依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