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看水滸紙牌的歷史演變和其文化價值與影響

導語:

一部水滸,膾炙人口,《水滸傳》中不僅湧現出一批忠義之士,更是衍生出一部水滸紙牌,線條清新,遒勁有力,將英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下面,筆者從4個方面分析水滸紙牌的歷史演變和其文化價值與影響。

方寸之間:看水滸紙牌的歷史演變和其文化價值與影響

水滸紙牌成品

一、水滸紙牌簡介

二、水滸紙牌的演變和現狀

三、水滸紙牌的生產工藝及傳承難題

四、水滸紙牌的文化價值和影響

一、水滸紙牌簡介

1.水滸紙牌的種類。山東省鄆城縣水堡村,是宋江故里,水滸紙牌就發源於此地,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這種牌長二寸,寬一寸,每副牌共有120張共分為三門,分別為萬、餅、條,每門從一到九均為36張,九為大,一為小,

萬字牌從九萬宋江到一萬燕青,餅字牌從九餅吳用到一餅張青,條字牌從九條盧俊義到一條張順,另外,還有紅花子,他是梁山泊第一屆首領白衣秀士王倫雙頭紅花子,是梁山泊第二屆首領托塔天王晁蓋黑花子,是《水滸傳》整部小說中提到的宋江唯一的女人閻婆惜。這120張牌,每一張牌的正面都刻有梁山好漢的畫像、兵器、甚至賞銀數量,另一面,刻著精美圖案,這樣看上去十分精緻,既具有欣賞紀念價值,又具有娛樂性質,在全國各地很受歡迎。

方寸之間:看水滸紙牌的歷史演變和其文化價值與影響

水滸紙牌成品

2.水滸紙牌的玩法。水滸紙牌在歷史發展中衍生出許多玩法,根據地方誌記載,初期只有三四種玩法,到了中後期,由於人們的娛樂需求不斷增長,慢慢地演變為十多種玩法,像離胡、哈虎、牌九等,其中,最為流行的是鈴鐺鋪和疙瘩胡,以鈴鐺鋪為例,四人參與,輪番摸牌,頭牌21張,其餘三人均20張,具體玩法與今天的麻將大致相同

3.水滸紙牌的玩家。這種水滸紙牌,在歷史上稱為“水滸葉子”,在山東省鄆城縣稱為“老媽媽牌”、“小牌”、“老媽媽碰”等,主要是因為玩這種牌的人大多是老年人。每當農閒時節,茶餘飯後,或是街頭小巷,或是樹蔭之下

,又或是農家小院,他們三五成群,拿著馬紮,圍在一起,打上幾圈水滸紙牌,旁邊還有老友觀戰,又有兒孫繞膝,甚是愜意。由於好漢形象早已瞭然於胸,賞銀數量也已熟記在心,因此,這些老者打牌時,無需叫點,只呼牌中好漢的姓名即可。比如,老太太們摸牌時,常常感嘆,“盡來燕青,不見宋江”“來個黑旋風”“來個柴大官人兒”等等,這時周圍的牌友又會開玩笑的說:“你宋江哥哥今天來不了了,明天吧”。就這樣,老人們在歡聲笑語之間打牌,在打牌中尋找樂趣,在樂趣中打牌。

二、水滸紙牌的歷史演變和現狀

“水滸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宋江就是山東鄆城人,他的老家在今天的

水堡村,這個村子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到處流傳著宋江的英雄事蹟,再加上,這個村子交通相對閉塞,人員流動較慢,很適合民間藝術和市井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水滸紙牌便是誕生於這個地方。

方寸之間:看水滸紙牌的歷史演變和其文化價值與影響

宋江故里水堡村的宋江碑

1.水滸紙牌發源於元末明初。

公元1360年,為了紀念梁山好漢的英雄形象,水堡村的齊姓、杜姓、付姓、徐姓等氏族,經過不斷的策劃、研究、優化,最終,編制出了一套紙牌,他們在牌面上繪製了水滸英雄的形象,線條清新,生動傳神,符合大眾的審美要求,獲得了民眾的推崇與喜愛。

2.水滸紙牌得意於雕版印刷術的成熟。我國的雕版印刷術始於唐代,最初用於佛教書籍的插圖刊刻;宋元時期,這種雕版印刷術不斷髮展,日益成熟,到了明朝萬曆年間,雕版印刷術更是得到了空前繁榮的發展,這一時期,私刻書坊大量湧現,許多文人雅士也參與到版畫創作中來,給雕版印刷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雕版印刷的藝術水平和版刻插圖的欣賞價值;明朝晚期,文人畫家

陳洪綬、蕭雲從逐漸參與到版畫設計中來,豐富了版畫雕刻的繪畫形式,推動雕版印刷走向了高潮,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水滸紙牌融入了更為細緻的繪畫手法,展現了更為高檔的藝術視覺,從而大批量的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階層。

3.水滸紙牌有賴於手工業的發展。明朝中後期,封建社會傳統農業已經滿足不了人民的物質追求和精神需求,在江浙一帶,率先出現了發達的手工業,從而帶動全國各地湧現出了很多家庭手工作坊,這些家庭手工作坊不受官府的限制,自力更生,百家爭鳴,給水滸紙牌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水滸紙牌得到了迅猛發展。這一時期,是水滸紙牌發展的繁盛時期,每天都有大量的客商來到水堡購買紙牌,銷往全國各地,一剎間,水滸紙牌成為了當地的產業支柱。

方寸之間:看水滸紙牌的歷史演變和其文化價值與影響

明代全國各地的客商來水堡收購紙牌

4.水滸紙牌的一次禁令。水滸紙牌雖然具有文化價值,雅俗共賞,但是,由於玩法眾多,心術不正的人時常拿它當做賭博工具,一時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者不計其數,因此,清朝末期和民國時期,統治者下達了

禁賭令,查封了紙牌製作作坊,沒收了製作工具,甚至逮捕了一些手藝人,這一行為,給水滸紙牌的發展帶來了斷崖式的下跌。

5.水滸紙牌的二次禁令。根據縣誌記載,解放後,當地還有一些民眾用水滸紙牌賭博,為了抑制這種不正之風,政府組織工作人員加大力度排查,查封了不少紙牌作坊,沒收了不少製作工具,查獲了不少成品、半成品以及原材料,這次禁令,對於水滸紙牌來說,起到了連根拔起的作用,從此,水滸紙牌徹底涼了,到了70年代,諾大的水堡村只有兩戶人家在偷偷摸摸的堅持生產,80年代,整個行業幾乎瀕臨滅亡狀態。

方寸之間:看水滸紙牌的歷史演變和其文化價值與影響

明代還在堅持做水滸紙牌的家庭作坊

6.水滸紙牌的再次復燃。水滸紙牌雖然被不正之人當做賭博的工具,但是,方寸之間,融入了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在水滸紙牌逐漸凋敝的情況下,亟需我們去發掘、去拯救、去保護、去傳承。2006年12月,水滸紙牌及其整套雕版印刷工藝被列入

第一批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縣鄉政府也提供了資金用於水滸紙牌的研究、保護和傳承,讓已廢去數百年的原始面版得到了恢復,讓帶有人物形象、綽號姓名的梁山一百零八將以紙牌的形式再次回到了大眾的視野,重新出現在大街小巷中的小木桌前,給人們,尤其老年人,帶來歡聲笑語。

三、水滸紙牌的生產工藝及傳承難題

水滸紙牌,生產之初,只有齊姓、付姓、杜姓等十多戶人家會製作,到了清朝前期,進入了繁盛時期,會這門手藝的多達360多戶,其中,薛氏一族堪稱這門手藝中的領軍人物,他們印刷出的紙牌耐潮、不易變形、易於長期保存,當地水滸紙牌愛好者如此稱讚“歷經數十年之後,再捻成紙筒,展開仍然平整如新”。下面,筆者和大家一起分析水滸紙牌的生產工藝以及傳承難題。

方寸之間:看水滸紙牌的歷史演變和其文化價值與影響

水滸紙牌成品

1.選紙獨特。水滸紙牌,採用的不是普通的紙張,它用的是一種“燈籠紙”,這種紙產自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狗窯頭”山區。這是一種透明柔韌的綿性薄紙,用蠶絲、棉花或者桑樹皮製作而成,耐磨耐用,不易破損,常用來“糊燈籠”,故稱“燈籠紙”。但是,原料短缺,製作困難,極難採購,一度成為“緊俏貨”,這就“卡住了”水滸紙牌的製作流程。後來,水堡村的工匠們主動創新,自行研發了新的紙張,諸如鞭炮紙和宣紙,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可以說,水滸紙牌的製作面臨著艱難的困境和巨大的挑戰

2.工藝複雜。水滸紙牌從雕版到印刷,大大小小共有6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極其複雜,可以說,沒有多年技術沉澱的師傅,是做不出來質量優美的紙牌的。單從工藝上看,

可以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雕版,此道工藝需要選用30年樹齡的梨花木,先後經過蒸煮、刨面、上油、打線、印底版等工序,最後雕刻而成,值得注意的是,每張紙牌的尺寸很小,一般也就是長6cm、寬3cm,每一張版面長28cm、寬19cm,這還沒有一張A4紙大,所以,雕版時,還要求師傅們具有靈巧的手勁兒和敏銳的眼力勁兒。第二部分是漿墨紙,也就是熬漿子、調墨、裁紙。雖然這一部分工序較少,但是,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把握火候,甚至,每一道工序的技術都是現代無法達到的,就像調墨,起初利用鍋底灰為原料,配以漿糊揉搓,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後來,到了明朝中後期,雖然直接從國外進口化學顏料,但是,這種傳統的調墨方法一直延續至今。第三部分是印刷,包括清版、上墨、印牌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注重細節,把握分寸,一不小心就會功虧一簣。

方寸之間:看水滸紙牌的歷史演變和其文化價值與影響

水滸紙牌的木質雕版

3.後繼乏人。隨著時間的沖刷,技藝嫻熟的能工巧匠已經相繼離世,年輕一代寧願外出打工,也不願守在家裡學習雕版技術,因此,許多有關水滸紙牌的傳統雕版製作技術也已隨風而去,同時,許多老年人在家照看孫子,

沒有時間在街頭巷尾聚在一起打上一圈兒水滸紙牌;年輕人熱衷上網,不屑於把玩這古老的紙牌遊戲,因此,水滸紙牌的傳統玩法也就漸漸失落了

好在近些年,一些紙牌生產廠商充分挖掘水滸紙牌的商機,收購水滸紙牌的雕版版權,採用塑料材質大量印刷了一批水滸紙牌,但是,這已不能阻擋傳統技藝後繼乏人的窘迫現象了。

四、水滸紙牌的文化價值和影響

水滸紙牌,方寸之間,充滿了大量藝術特色,蘊含了許多英雄俠義,這部百年珍品不僅重現了古老的市井文化,更是以其藝術價值影響著後人。

方寸之間:看水滸紙牌的歷史演變和其文化價值與影響

水滸紙牌雕版拓本

1.方寸之間,彰顯了繁榮的市井文化。明朝末期,雖然朝綱逐漸腐敗,但是,經濟發展較為穩定,《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皆成書於此,緊接著,又出現了雅俗共賞、趣味多元的水滸紙牌,可見,當時的民眾具有強烈的文化需求,這種文化需求迫使文人畫匠參與其中,推動雕版藝術日益發展,不斷創新,逐漸壯大,從而帶動了城鄉之間的市井文化。這種市井文化,烙上了時間的印記,就變得彌足珍貴。

2.簡潔線條,得到了廣大民眾的認可。水滸紙牌版面簡潔,線條清新有力,寥寥數筆就能勾勒出神形兼備的英雄形象,這種圖案的視覺震撼已經遠遠超出了文字效果,不僅能夠吸引目不識丁的窮苦大眾參與到消閒娛樂之中,更能通過小小紙牌傳遞水滸情結

弘揚民間正氣,宣揚懲惡揚善的英雄氣概。

3.細枝末節,提升了藝術審美價值。水滸紙牌從最初只有人物形象,逐漸兼備賞銀、兵器,一筆一畫之間,充分汲取了民間美術工藝和審美元素,最終演變成了民間工藝的集大成者,承載著包羅萬象的文化內涵,彰顯了古人的藝術細胞,這一藝術價值給後人烙上了永遠抹不掉的時代記憶

方寸之間:看水滸紙牌的歷史演變和其文化價值與影響

水滸紙牌

結語:

一張張小小的水滸紙牌,將水滸文化與民間雕版印刷術牢牢地凝聚在了一起,既有緬懷之意,又有觀賞價值,它是水滸故里歷代工匠的智慧結晶,折射出古代民俗藝術和文化娛樂的歷史變遷,用深厚的藝術積澱和平民的審美元素,渲染著忠義兩全,弘揚著行俠仗義,這種藝術需要傳承,需要發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