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你以為的孩子開朗,不過是她希望被愛和逃避負面的方式


抑鬱症:你以為的孩子開朗,不過是她希望被愛和逃避負面的方式


孩子假期作業沒完成,老師給了一個最後期限,說如果再完不成的話,就所有同學都加一倍作業,她聽到同學們開始竊竊私語在抱怨她,她感覺到很自責。

她想跟同桌玩,可是同桌沒怎麼理她,她感覺到受挫,於是一個人獨自坐到教室後面去。

她感覺到委屈,想到之前在醫院被醫生綁住(之前情緒、行為失控,被強行帶到醫院,醫生怕她極端行為傷到自己,所以綁住她,直到她情緒平靜),想起小時候被爸媽打,想到小時候同學欺負她,感覺到現在同學就在欺負她,她大聲哭鬧起來,用頭撞牆。

同學們好奇圍著她,可是她並沒有告訴同學們是怎麼回事,只是不停的哭鬧。

班長看到這樣情形,怕她難堪,想給她一些空間,於是讓其他同學先別圍著她。

同學們開始各自回座位,她覺得同學們不關心她,她拿起凳子開始砸牆。

老師問詢情況,她一直強調爸媽打她。可其實,爸媽打她早已是幾年前的事了,那時還是小學,現在已經初中了。

抑鬱症:你以為的孩子開朗,不過是她希望被愛和逃避負面的方式


1.爸媽其實很愛她,但爸媽沒有注意到的是,他們各自積攢的情緒垃圾,都浸在語氣裡,顯露在臉上,影響著家庭的氛圍。

媽媽回憶,從小到大,真正算打過也就只有一次。當時也是因為連續多天的情緒失控,說話特別過激,當時也不知道她是抑鬱症發作,所以爸爸打了她。

爸媽當然是愛她的。

可爸爸沒注意到的是,自己很多時候語氣生硬尖銳,讓人感覺到不舒服。媽媽沒有意識到的是,自己總是板著臉。

爸爸小時候,爺爺常喝酒,喝了酒就打爸爸。爸爸也是在爺爺的否定中長大。

爸爸雖說沒有爺爺的暴力,也疼自己的孩子。但爸爸非常易怒,語氣很刺,媽媽說很多時候,她都受不了。

爸爸從小在成長中積壓著憤怒,也用憤怒的方式對抗和保護自己。所以,當遇到挫折或者被攻擊時,就會容易引起他的憤怒和尖銳。

所以很多事,本身是一片好意,表達出來卻不中聽。

媽媽感覺到,自己一直以來就好像沒有遇到多少開心的事。外婆脾氣急,媽媽小時候覺得戰戰兢兢,怕自己做不好。媽媽很早就離開家,求學、獨自面對很多事,也是很焦慮,所以總是不自覺板著臉。

抑鬱症:你以為的孩子開朗,不過是她希望被愛和逃避負面的方式

2.開朗的人容易抑鬱,因為他們用開朗來逃避需要解決的負面問題,用開朗來討好與別人的關係。

孩子總是感覺到壓抑,但又說不出來哪裡不好。

雖然從小一直以來,爸爸媽媽也沒打過她幾次,她就是覺得爸爸媽媽不夠愛她。她總是需要遷就爸爸,需要哄媽媽開心。

在大家看來,孩子是個非常樂觀開朗的人。

殊不知,孩子的開朗:

一是為了哄媽媽開心,討好媽媽。孩子總是看到媽媽板著臉,總是感覺到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所以也總是討好媽媽,逗媽媽開心。

二是為了逃避那些不開心。用她的話說,她總是覺得氣氛尷尬,總是怕氣氛尷尬,所以用開心的來緩和氣氛。

她喜歡待在開心的氣氛裡,實際上是因為她的內心太失落。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是順暢的,無論怎樣的氣氛,她都是滿足而自然的,至少不會刻意開朗開心去討好大家。

抑鬱症:你以為的孩子開朗,不過是她希望被愛和逃避負面的方式

3.潛意識強調自己的傷,是希望被看到,被愛。

出院後,孩子任然對醫院被醫生綁住的事感到不滿,因為當初也是爸爸強行把她帶到醫院。

所以她懟爸爸,說爸爸醜,說爸爸不行,說媽媽怎麼就看上她爸爸。說爸爸之前打她,她要恨她爸爸一輩子。

恨是因為沒有愛。沒有愛,愛不夠,所以誇大恨。

孩子總是記得被打、被傷害,總是強調自己的恨,誇大體驗,是潛意識在證明自己缺愛,是希望被愛。

同學不關注她,爸爸對她吼,爸爸打她,總是感覺媽媽生氣,任何觸發她感覺到不被愛的行為,都會被她深深記憶,因為她太渴望被愛了。

長時間的積累、壓抑、逃避,症狀不得不發。任何觸發到她感覺不被愛的行為,都會引起她極端、強烈的反應。

抑鬱症:你以為的孩子開朗,不過是她希望被愛和逃避負面的方式

4.表達與陪伴,相融與界限,自然而平衡。

對於爸爸,

鼓勵爸爸,說出自己的委屈。

之前爸爸一直用憤怒來保護自己,也鼓勵爸爸嘗試用委屈表達自己。

過於壓抑委屈,人就會爆發憤怒,會變成攻擊。過於剋制憤怒,人就承受過多委屈,是一種自我傷害。

說出情緒、感覺,憤怒和委屈自然而平衡,關係就會變得自然而親近。

之前是不敢表達委屈,是覺得不安全。既然可以保護自己,就試著去信任,嘗試表達真實的感受。真實的感受會融化彼此,會溫暖彼此。試著表達委屈,也在療愈爸爸沉積的傷。

剛開始會不容易,因為孩子已經開始在用憤怒和攻擊反抗,真實的表達,孩子現在未必第一時間能接受,但不斷嘗試,自然起作用。

對於媽媽,

鼓勵媽媽分享事件和感受。

起初當然不容易,媽媽不習慣分享,不習慣跟別人表達。但分享,孩子便會了解媽媽的狀態。

鼓勵媽媽學習分清自己與孩子各自的需求和焦慮,學習陪伴和傾聽。即使再著急,媽媽也嘗試不催促,只是陪著。

以前,擔心孩子完不成,現在陪伴孩子情緒之後,孩子自己就獨立去完成。

對於孩子,

引導孩子,每個人的情緒,大多都出於自身的原因。

催眠治療中,孩子遇到了媽媽,感覺媽媽又在生悶氣,鼓勵孩子可以問問媽媽是怎麼回事。媽媽回答說是因為餓了。

其實回答“餓了”這個理由,是孩子潛意識去邏輯化的一個理由,因為孩子自己是一個吃貨,所以合理化了這樣的原因。

也許不一定是餓了的原因,但重要的是,孩子理解了媽媽的情緒有媽媽自己的原因,而不是她做錯了什麼。

孩子反饋,以前跟同學在一起總是覺得尷尬,自己需要說一些無聊的話題來緩解氣氛,現在覺得跟同學在一起很自然,感覺不錯,不用費力討好。

以前媽媽接自己放學回家,路上總是要找很多話題,來跟媽媽說話,媽媽有時都覺得話題很無聊很無厘頭,現在回家路上跟媽媽一起不需要刻意說很多,就覺得很親切,拉著媽媽的手。

抑鬱恐懼、焦慮強迫症的治療主要有這幾部分:

處理潛意識影響事件和和因素;處理情緒;學會與症狀相處;建立適宜的改善行為模式。

【成都抑鬱焦慮症心理催眠治療_啊漫老師;外地:視頻在線心理催眠治療;漫心自然心理催眠 】

啊漫老師:

累計數千嚴重心理障礙案例實例,保存大量心理治療實錄,包括視頻和文字,實戰型心理障礙治療專家。

專注及擅長領域:

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懼症;

兒童社交場合恐怖症及學校恐怖症;

兒童抑鬱焦慮,抽動症強迫症;

產前產後抑鬱症;

人格梳理;

心理催眠技術與療愈課程培訓。

抑鬱症:你以為的孩子開朗,不過是她希望被愛和逃避負面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