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新聞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傳播速度之快、感染範圍之廣、防控難度之大前所未有,這不僅是對一線醫護力量的一次重大考驗,更是對新聞工作者一次前所未有的試煉。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在逆行的隊伍中,他們做著百姓的“眼”與“耳”,書寫一線感人事蹟,駐守著群眾的安全感。

這場戰“疫”進行到這裡,也是時候該講講,關於新聞人的故事。

一名新聞“尖刀兵”的寫照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一名年輕記者,夏茁瑞所在的SNG團隊是成都廣播電視臺一支特別能戰鬥,特別敢戰鬥的新聞直播“鐵軍”,在最危險、最關鍵的時刻,他們始終衝鋒在前,不怕犧牲。

每個新聞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SNG團隊

春節期間,在接到加班通知後,夏茁瑞放棄與家人團圓的機會,作為第一批迴到工作崗位的記者,馬不停蹄地跟隨“鐵軍”團隊前往成都市各個疫情防控一線實地採訪。在連續18天的直播採訪中,夏茁瑞和他的鐵軍隊友們每天要去三四個點位,不僅一日三餐不能按時食用,甚至休息都無法保證。特別是在2月3日,這隻鐵軍隊伍凌晨又接到任務,前往青白江等地進行地震一線直播,凌晨五點歸隊後,僅僅休息三個小時又繼續投入抗“疫”一線的戰鬥中。

每個新聞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每個新聞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每個新聞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SNG團隊奔赴各處進行連線採訪

高強度的工作還是讓他倒下了。2月11日,夏茁瑞因發熱前往四川省人民醫院就醫,在醫院隔離接受醫學觀察。隔離的日子裡,他用手機日記記錄下了在隔離病房的心路歷程。雖然暫別工作崗位,但他依然每天通過手機瞭解成都抗疫最新情況,還提醒同事們在工作中要保護好自己。

作為一名新聞人,夏茁瑞常說:“出發之前永遠是夢想,上路之後永遠是挑戰。”在此次戰“疫”中,他承擔起了自己的使命與責任,值得敬佩。

記憶中,這是第一個“單人新春”

這個春節,成都市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記者姜瀾雨度過了很多“第一次”。

1月23日,她和同事成為了成都第一批進入市感染者隔離病房的記者,讓觀眾第一時間通過鏡頭看到了病房裡的情況;1月25日,她在清晨送走了第一批川籍援鄂醫療隊......一次次的外出採訪,因擔心有細菌傳播給家人,她也度過了記憶中第一個“單人新春”。

每個新聞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姜瀾雨進入隔離病房採訪

隔離病房探訪、醫療隊接連出發,在擔心疫情的同時,姜瀾雨更為有幸採訪到這樣的最美逆行者而驕傲,一路走來見證著防疫工作的不斷推進,她堅信這場防疫攻堅戰一定會取得勝利,也堅信自己能為此貢獻一份力。

“我們不是公安戰士能保一方平安,卻也能讓平安的聲音四方迴響。我想記者的責任與使命就是想觀眾所想,寫自己所獲,用鏡頭和筆記錄這個特殊時期的點點滴滴。

90後女記者無懼病毒 展“巾幗不讓鬚眉”風範

作為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經濟資訊頻道《深夜快遞》欄目的一名90後女記者,面對疫情,劉然然不畏艱險,多次赴一線進行採訪報道,特別是多次踏足感染風險較高的區域。在華西醫院隔離病區,劉然然採訪了新冠肺炎治癒患者及其主管醫師,深入瞭解外地患者在成都的就診情況,展現了成都的醫療水平與醫護人員的大愛無私。

每個新聞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青白江區疾控中心病毒檢測實驗區,也被稱為離病毒最近的地方,劉然然在那裡實地採訪了檢驗技師的工作,及時發掘典型人物,完成了有點有面的優秀新聞報道。她還曾多次參與報道四川省馳援武漢醫療隊出發,記錄下四川醫者的無畏。

站在一線,“戰”在一線

大年三十前一天,武漢迎來史無前例的封城。在城內留守的900萬市民,僅僅通過網絡上零碎的信息,拼湊不出他們完整的生活,更無法真正瞭解此時此刻的武漢到底在經歷什麼。

成都新聞人選擇了勇敢逆行,前往武漢,主動請纓的紅星新聞記者王效和記者潘俊文就在其中。

王效同時也是第一批前往武漢報道的國內媒體人員。1月23日,他穿上全副防護裝備,進入武漢中南醫院重症隔離病房,直擊搶救危重病人現場。進入隔離病房無疑會將自己置於隨時可能感染的危險中,但因為王效的信念和堅持,我們最終得以看到隔離病房的的實況,一顆顆為武漢懸著的心,才稍稍得以寬慰。

每個新聞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武漢中南醫院重症隔離病房內 王效 攝

在武漢疫情受到眾多媒體關注時,潘俊文察覺到武漢周邊縣鎮因為醫療條件相對薄弱,情況更不容樂觀。1月30日,他奔赴前線,支援前方報道組。

在黃岡市,他探訪了早期隔離感染人數最多的黃岡惠明醫院;在紅安縣,採訪了16歲腦癱少年死去背後的縣城疫情防控之困。疫情期間管控較嚴,各個卡點的盤查和交通限制較多,每天被測七八次體溫,走四五公里是常態,但他沒有叫苦。

他向社會傳遞了真實的湖北,更傳遞了那些微小的,本無法被聽到的聲音

守住市民的心,便守住了戰線

大年初二,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開啟了特別直播《眾志成城抗疫情》,看度記者林銳也在這一天結束了自己的春節假期,回到工作崗位完成了首場疫情演播室主持工作。之後的連續十多天裡,她作為SNG直播主持人赴一線採訪,每天進行直播連線。

每個新聞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在連續十多天的抗疫直播中,林銳作為“逆行者”中的一員,去到了成都市公衛中心等疫情防控重點區域,在隔離病區前,對權威專家進行採訪,幫助市民瞭解隔離病房內醫護人員的工作情況和患者的精神狀態。

疫情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如此陌生,為了更好、更全面地報道市民最關心的問題,林銳奔走在包括成都市公衛中心、醫院、社區、商超等在內的多個現場,提前蒐集資料,認真準備採訪問題,還去到了市疾控中心、市衛健委等權威部門和單位,瞭解了整個成都抗疫情況。

每個新聞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林銳正在進行採訪

在復工前夕,林銳又專訪了成都市經信局、商務局、住建局等部門的領導,針對大家最為關心的復工時間和條件、物資保障等問題提問。

用手中的小小話筒,林銳便定了市民的心

沒有大家,何來小家?

事到如今,成都市廣播電視臺都市生活頻道的記者楊菊梅還是忘記不了那一幕:當她匆匆忙忙將行李箱拎上後備箱時,母親跟在後面眼裡含有淚光:“我們就你一個女兒,兩個孩子還小,你要是有什麼,我們怎麼辦,我們是承受不了的!”雖然對有歉意,但作為成都廣播電視臺的一名新聞工作者,楊菊梅下定決心要趕回成都,“媽媽,沒事,這個時候大家都在一線,我怎麼可以當逃兵呢?

第一時間投入“大直播”,幾乎天天跑“發熱門診”。就在從雅安趕回成都的當天下午,楊菊梅領到了第一個採訪任務——去華西醫院,直播全國首次針對新冠肺炎患者5G會診。在提前瞭解了新聞背景,做好採訪準備後,兩個小時內,楊菊梅迅速完成了報道,結束時已經晚上11點。

大年初二,孤零零的路燈,空空蕩蕩的成都城,一輛噴灑消毒水的汽車疾馳而過,這是楊菊梅第一次一個人在成都過年。

在接下來的14天裡,楊菊梅和同事一直堅守在抗疫報道第一線,哪裡最危險往哪裡衝,大部分時間都在跟醫院的發熱門診打交道,採寫了數十條有血有肉的報道,並且沒請過一天假。

每個新聞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楊菊梅正在採訪醫護人員

疫情不退,新聞人不退!為了孩子和家人安全,楊菊梅整個春節沒再見家人一面,只想用心做好報道,讓老百姓吃上“定心丸”。

不是在新聞現場,就是在奔赴新聞現場的路上

新聞工作者可不是什麼超人,他們都是一個個普通家庭中的子女、父母、愛人。但他們又好似“超人”,僅用一支筆,一個話筒便能鼓舞千家萬戶,溫暖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