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保險業務員把年金險比做“金融房”真的有可比性嗎?

松鼠大叔一枚


有的保險業務員把年金險比做“金融房”真的有可比性嗎?

首先需要說明的一點是:

“金融概念房”這種說法,已經存在了至少十幾年了,並不新鮮。裡面的很多理念、用語等,因與傳統房產和銀行專用術語等存在重疊,容易造成消費誤導,因而是不符合銀保監會合規要求的。但是,“金融概念房”又的確可以十分形象直觀地將年金型保險的諸多優勢,通俗易懂地加以說明。因此這一概念現在多用於保險公司內部員工培訓,幫助員工更好地理解產品、發掘亮點、提煉賣點。

其次,既然需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要搞清楚保險公司這一“金融概念房”到底說的是什麼?

它的基本邏輯大致是這樣的:

  1. 假設您投資了一套這樣的房產(年金型保險),它不需要裝修,也沒有其他任何額外費用需要您承擔。

  2. 在房產存續期間,它會年年為您帶來一筆穩定的租金(生存金給付),永不斷租。且您不需要為此承擔任何稅費。

  3. 這筆租金如果您暫時不需要,可以存入一個複利計息的賬戶,讓您的財富進行二次增值(萬能賬戶)。

  4. 這套房產不會因天災人禍而發生毀損風險,沒有政治風險,也不會隨時間流逝產生折舊費用。

  5. 這套房產在您百年之後,還可以按原價進行回收(身故金給付)。

  6. 所有以上這些,都是寫入合同,受到法律保護的。您覺得這樣的房產好不好呢?

通過以上可以看出,這一說法其實是將年金型保險比喻成一座“金融房產”,將年金險產品特點轉換成傳統房產的概念,以利於客戶理解——投資這種金融房產與投資傳統房產有什麼區別呢?如何更好地說明年金型保險的優勢,促成客戶購買?這就是“金融概念房”所能夠直觀形象展示給客戶的。

其實,很多客戶在諮詢購買保險之時,其保險知識的儲備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讓客戶短時間內清楚地瞭解這一連串的專業術語,進而對年金型產品形成整體概念,是讓許多保險業務員非常頭疼的難題。往往說的越多,客戶越暈。因此,通過這種比較直觀形象的比喻,可以比較好地解決以上問題。同樣,保險公司在對沒有年金型保險銷售經驗的新人進行相關培訓時,通過這種方法,也可以便於其快速掌握產品賣點。

因此說到底,“金融概念房”只是一種工具,其本身是沒有好壞之分的。但由於裡面許多概念借用了傳統房產的概念,容易對客戶造成銷售誤導,現在許多保險公司已經明確要求不得對外用此邏輯與客戶進行講解,僅用於內部技能培訓使用。


晨光說險


一,多年前一個同事率先把年金產品與商品房PK來向客戶銷售年金險,是的,他成功了、而且作的很優秀。那段時間我同事中有大咖說動客戶賣掉房子,購買年金險。”

二,大部分顧客對保險公司發展階段與不同階段產品特定不瞭解,所以投保時幾乎都是先選擇公司,再在選擇產品~


中國保險壹老兵


對於此類說法我只能說“呵呵”送給你,能被稱為中國“合法傳銷”真的得益於你們的銷售人員。

其實,所謂年金險就是我們把錢放到保險公司,到了時間約定,保險公司能給我們返錢、能分紅,萬一人沒了,錢還能給繼承人的保險。本質就是我們向保險公司繳納一定的保費,到約定的年限,再從保險公司按年領錢。不管是生存金、教育金、養老金,其實都是年金險的一個噱頭。大學時領叫“教育金”,退休後領就叫“養老金”,只是返的時間不同,名字也不同罷了。所以年金險本質上並不是保障類的產品,而是保險公司開發的,方便極少數人進行投資理財的商品,記住他就相當於你把錢給保險公司幫你投資,然後保險公司給你分紅。

保險公司首先是一家企業,企業的目的是盈利

作為一家企業,有管理層,有賣保險的員工,有辦公場地,也有各種運營成本。請問他怎麼就給了你一個這麼佔便宜的東西呢?他真的佔便宜麼?

如圖這是網上找到的某保險公司的所謂金融房的保險方式和所謂的宣傳。

首先我們講文明

目前年金險主要認為兩大類:

1、分紅型

分紅是根據保險公司經營狀況基礎上的紅利分配,其收益是不固定的,同時也是無法保證的。對於分紅利率,通常只能給個假定利率進行演算,而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家保險公司的分紅產品敢說,我的這款產品分紅至少有多少。甚至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可能出現0分紅的情況。因分紅與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息息相關,所以你只能盼他不倒閉。請問有這樣只賺不虧的公司麼?

2、穩定收益型

穩定型年金險領取的金額是寫進合同裡的,只要購買了該理財險產品,就可以享受到固定的利益,即百分白百可以拿到手的錢。這部分收益是我們購買理財險可獲得的固定收益,最靠得住的地方。所以大家要遵循一個原則:只看固定領取,別管分紅利率。大多數保險公司在宣傳理財險產品時,都會著重強調分紅和收益,不斷進行暗示,給用戶造成一種:買了該產品就可以發家致富未來無憂的錯覺。事實上分紅是不固定的,利益演示太虛了,重點還是要看寫進合同裡,明明白白可以領到的固定金額有多少。

那麼首先第一點:

為什麼他的演示永遠是精確到個位數的表述,但是用約收益來表述呢?首先就是因為收益的不確定性。

那麼其次第二點:

銀行是可以申請破產的大家都知道。那麼保險公司會破產麼?銀行破產的最高賠付額度是50萬,保險公司是多少呢?這家企業能存活到105年麼你領完最後一筆錢?

那麼簡單第三點:

你有三十萬,那你算過三十萬按照這個計算方法可以獲利多少麼?220.5萬元。那麼這個收益高麼?2004年重慶主城區的房價是2000塊一個平方, 到目前兩萬,走了十倍中間過去了十年。發達城市就不說了,七倍啥也不是。很多人就說了那我存著 我也沒那能力掙到錢啊?

不要慌不要忙,等我們慢慢算賬講結果。

那麼請問,如果我有三十萬從今天寶寶出生起的十年之內每年交3萬也就是未來十年繳費三十萬,如果考慮通貨膨脹,18歲第一次領取的時候和銀行的區別是什麼?

大寫的尷尬送給你,你寶寶十歲的時候你就有十四萬利息了,等他十八歲的時候只要銀行利息不大跳水,只要你記得按時整存整取,那麼你有接近60萬。那12萬請問他算個啥?

如果你繼續存下去,到了一百零五歲,你到底每個月有多少?建議您百度自己找個存款利率計算器自己算算。

所以這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這僅僅只是一個利用,你對未來擔憂心理,促使你迫切保障未來,而塑造的一種商品。說穿了一文不值。很多人可能要反駁我,銀行不是有人存錢十年二十年沒回報麼?

首先是那些人存的只有一千或者很少的數值,本身基礎低。

其次是利息的計算是需要你及時處理的否則利息的計算會改變。

最後的本質是,大家認為存錢的時候那錢很值錢,今天不值錢了,這是通脹的功勞,並不是沒利息。

最後奉勸一句:相對保險公司作為國家銀行更不容易垮塌,相對保險的回報,存款收益更高,相對保險的忽悠,銀行更直白。別為了推銷保險的你們家遠房親戚那點情面,坑了自己。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歡迎關注我,共同成長。


職場行者路


年金險本來就不是讓你賺多少錢,而是幫你如何留住這筆錢並規劃好未來,以做未來之用。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強制儲蓄,以現有的可確定的資金來鎖定未來的不確定性。在保證本金的情況下讓這筆錢穩定增值,未來本來就是不確定的,那個行業不是用現在的數據對未來進行預測[what]的確保險公司拿現行利率進行演算,看起來收益非常可觀;那家公司投資報表不是用現行預測利率進行預算[what]難道用可能會失敗的或者虧損的利率來做報表[what]更何況年金險還有個保底利率,每個計劃書絕對會有底中高三檔進行演算,供其評估參考。

說到和房產兩相對比,為什麼不行呢?本來就是個參照物而已,生活中經常有拿房子投資和股票投資,和證券投資,和實體投資等做比較的。


華夏——唐偉


有沒有可比性,我們來一場比武爭霸賽吧。

參賽選手:年金險VS房產

在二三線城市,還是有很多人看好房市,投資唯房產。我在羨慕人家的同時,內心也小小打了個?,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房產真得是無敵最佳投資麼? 新房的話,五年限售,要持有5~7年才能出手。如果想靠租金來作為收入補充的話,持有時間得更長。房市本身受政策影響就特別大,長時間的政策變動,更是無法預估。

於是,我派出了同樣50歲的張三和李四來做一次對決。武器就是250萬現金。

張三在青島市cbd附近買一套100平的精裝修房子,250萬。目前市場租金價格在3500每月,一年42000。租金按每年5%速度上漲,扣掉中介費打理費中間空置期等,折中按3.5%算。

李四拿了這250萬,來找我買了一份養老保險,躉交,60歲開始每年領140325元。

第一個十年,張三每年收租金收到手軟,十年後,算了一下賬,啊哈哈,一共是492718元。 反觀李四,一分錢也沒拿到,前幾年保單價值還縮水了。到了第十年,好不容易漲了103萬。

第二個十年,張三的房租已經漲到了6萬每年了。這十年下來,收租收了69萬5千。過得也挺美滋滋的,就是每次換房客還要跑中介,下水道堵了還得他老人家親自找人。 李四開始每年領錢了。這十年下來,領了140萬多,保單價值還漲了347萬。

第三個十年,張三和李四都70來歲啦。張三的房租漲到8萬啦。十年下來也能收個98萬多。就是年紀大了,房子打理起來有點力不從心了。 李四倒落得清閒,啥事兒不用幹,每月卡里自動來錢。這十年,也領了140萬多呢。

80歲啦,張三幹不動啦。想把房產賣了。他得估摸估摸李四的,再定價。這三十年,他一共收了216.8萬租金。李四領了280.6萬養老金,手裡的保單還值337.84萬。張三盤算了下,他要打敗李四,這房子得賣到337.84萬+(280.6萬-216.8萬)=401.64萬。 張三愁著呢,這房子都30年了,還一直出租,租客也不愛惜,也不知道能不能賣出個400萬。孩子們也都虎視眈眈著這一套房子。賣了還得給自己留點養老錢,啥時候走還不知道哩。

李四呢,正享受著子孫們的天倫之樂呢。誰表現好,就在受益人份額裡多寫10%。表現不好,就全給花光光。

最終也不知道是誰贏了,只知道張三每天都在接各家中介代理人的電話,不時地還要接待一些看房的討價改價。

而李四呢,樂享天倫之樂呢!

各位讀者朋友,您覺得這場比賽誰贏了呢?

如果是你的話,你想做張三還是做李四呢?


保險經紀人保師姐


不可否認,目前的年金險,不少品種可以跑贏通脹。

放眼看看近十年甚至二十年,銀行一直降息,通脹一直提升,趨勢如此,沒人敢保證會突然間銀行加息或者通脹衰退,但是更多看到銀行繼續降息和通脹繼續提升。

錢可以投資賺錢當然好,賺快錢更好,但是問問自己,快錢容易賺嗎?目前還沒用得上的現金,到底是全放去賺快錢好,還是穩定跑贏通脹好?自己選。

另外房子的作用,除了保證現金流,還有個保證傳承的作用。你總不希望,因為你的婚姻問題,或者你孩子的婚姻問題,導致自己辛辛苦苦賺回來的錢分一塊出去,對嗎?保險可以做到,銀行存款或者你的資產可做不到。


寂寞太耐


將年金險比作“金融房產”在前幾年的理財險(如今的年金險)銷售時大行其道,但隨後即被叫停,監管明確將其定性為“銷售誤導”,即違反了“不得用其他金融產品的名義銷售宣傳保險產品”的規定。所以,再有保險代理人如此銷售年金險,即屬違規!發現類似行為是可以直接向當地銀保監局舉報的。

誠然,我們知道此屬違規行為,但是也可以瞭解一下保代們的類比方式:房產具有投資屬性,因此,有些人買房子純粹用來投資。這個投資收益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可以將房產出租,獲得租金收益;另一方面或者說主要還是想坐等房產升值,轉手賺差價。而年金險類比“金融房產”,則是因為它的受益規則:一是它有相對固定的生存金,這相當於房產的租金;二是有浮動的分紅,這相當於是房產的升值空間。房產能終身持有也能轉手,年金險也能終身受益或退保變現。此外,房產可以抵押變現,而年金險也可以質押變現或通過萬能賬戶直接取現。因此,從受益的相似性來看,兩者是有一定的可比度的。由於金融產品的虛擬性,保代們在向客戶介紹年金險這一類產品的利益時,不容易說清楚,而套用房產的名義則讓客戶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所以,就有人套用了“金融房產”的名義來銷售。而這類行為是監管嚴令禁止的。

需要說明的是,房產和年金險是兩類屬性完全不同的產品,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不能直接比較。年金險實際是一類收益率較低、適合用來做養老金或給低齡子女做教育金的儲備或者通過一定的設計用來做大宗財富的傳承工具的險種。單純從投入和收益來講,絕大部分產品基本要接近10年左右才能盈利,基於它的穩健特性,只適合長期持有。而房產長期持有的風險性是比較大的,不僅受供求關係影響,同時還受政策影響,能不能盈利都很難說。而年金險類比金融房產,是建立在分紅一定有、房產一定能升值的基礎上的。因此,兩者並不適合類比!

所以,發現有誰用“金融房產”的概念來推銷年金險,這是一個明顯在誤導你的保代,可以直接向當地銀保監局舉報了!


獨孤求白先森


這個真沒法比。首先不管是金融房,還是經適房,它的價值是有明確的市場價的。而年金險,大多數在前二十年,現金價值還不夠客戶交的錢呢。所以我一直堅持,年金險一定是基於財富傳承再去考慮,因為三五十年下來,的確能拿到一筆大額資金。而對於想借助分紅去資金增值,還是洗洗睡吧。


森工不是工


說實話,我算了一下,其實買保險的理財真的比買房子更划算。我自己都不相信,算了好幾遍,還是保險受益高,我用的是保底利率。不知道是我中了保險的毒,還是房地產不行了……


慕容有青雲


這個說法我還真是第一次聽到,可能更多地是為了蹭熱點,因為這個詞是保險公司提出來的,而且喜歡蹭熱點,不然就會叫 保障房

年金險的特點是什麼?

零存零取,或者說,存的時間長,取得時間更長,長到人能活多久,所以年金險很多時間會以教育,養老,傳承作為推介的點,但客觀來說, 年金險,收益率並不高,而且從90年代開始慢慢出現保險,10年開始鋪墊年金險開始,到底老了以後,年金險是什麼效果,沒人看得到

房子呢,其實是一個,零存整取的一個東西,存的時間長,取得時間呢。。。。可以一直不取,傳給下一代。而且他是個資產,本身有價值,也能使用。結合這些年的房價走勢,房子的保值增值能力特別好,不然也不會被人蹭熱度,是吧

那,年金險能算金融房麼。。。。。

我覺得不行,房子最大的特點是他是一個資產,但是保單不是,儘管可以保單質押,但是還得還;而且房子可以無差別過戶,保單不行;再有就是房子是投資行為,保單不是,只是一個風險風險功能,;最後就是房子買好了確實可以賺很多錢,但是年金險不行;

最終來說吧,買房子,不管是剛需還是改善型,都是投資行為,但是保險不是

如果非說有什麼共同點,都是優勢的,就是撬動槓桿,房子是首付的方式,保險是保費和保額的方式,都是好事,但比一起說,意義不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