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企工作的你們工資待遇如何?

小貓鹿啊


作為老HR,分門別類說說國企(含央企)的福利待遇基本情況,不具體到單位,進行大體的分類。在近些年應屆畢業生就業意願排行中,央企始終排名第一、歐美知名外企排名第二、大型優質國企排名第三、知名科技互聯網民企排名第四、日韓知名外企排名第五。就業意願指數,對員工平均福利待遇,具有一定的導向性。

第一檔:人工成本高於人均20萬的國企(含央企),加上福利實惠,人均年入25-30萬以上的群體。

這一部分央企(含優質國企)的員工薪酬福利處於就業人員的“頭部”,不僅僅是明面上的收入,還有非常實惠的福利,更有穩定性、安全性、歸屬感等“軟性收入”。永遠站在就業鄙視鏈的頂端。他們的薪酬福利結構是怎麼樣的呢?

這部分央企(含優質國企),處於行業限制性和高門檻行業(民間俗稱ld),比如,金融(銀行、證券、保險)、石油(二級本部)、電力(二級本部)、通訊、菸草、國投以及大型設計院、研究院等行業內的優質央企或大型國企。他們的薪酬福利都是超一流的好,一是企業效益好,二是歷史基數高,三是市場價格也比較高。

打開這些企業人工成本報表,人均成本基本都超過20萬,但並非所有員工都可以拿到這個數字。一線的員工,佔隊伍的比例非常高,石油、電力、通訊等行業,一線操作員工佔到員工總量60%以上,這部分群體的收入雖然比當地企業高,但比市場價並不算高。

真正高的還是管理人員和骨幹技術人員,二級單位機關(二級本部)人均可以達到20萬,一級本部人員人均可以達到25萬以上。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年薪一般都在30萬以上,金融類行業可以達到100萬以上。這裡面還有一部分群體收入很高,就是央企外派到海外的人員,普通人員年入50萬以上,中層管理人員很多都達到100萬,有的單位更狠,只留國內4000元用於交稅和買社保,海外收入都避稅了,這100萬都是實實在在的,相當於國內的年薪150萬呢。

第二檔:人工成本高於15萬元的央企(含優質地方國企)。

這一部分央企(含地方優質國企)屬於不溫不火的“腰部”,估計要佔國企的很大比例。比如,建築、運輸、重工、機械等傳統行業企業,大城市裡的供電、供水、供暖、國投、城建以及城市級設計院、研究院等國企。比如,城市裡的供電供水公司,都是小而肥的單位,基本都是甲方,別人求他,管理起來舒服,實惠很多,還不用闖市場受累。有些城市裡的這類公司,比央企收入都高,他們都很低調,偷偷樂。

這些城市國企,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有住房,福利好,個別企業有工業用地,可以做通當地工作,轉民用蓋政策房。比如,某企業在一線城市,把庫區改成小區,高層180平米、中層160平米、員工140-60平米不等。一套房子內部價與市場價相比,相當於賺幾百萬。假設你是工作20年的中層,房價差價500萬元,相當於每月多給你發月薪2萬元。

第三檔:人工成本低於15萬元的(非優質)央企和普通地方國企。

有極個別央企日子也不好過,比如沒落的曾經輝煌的輕工、紡織等傳統行業。很多地方國企,尤其在三四線城市,平均收入並不高,這是受到地方的侷限性,因為當地平均收入並不高,國企也要符合上級要求,工資水平並不高,但是對於中高層管理人員,年薪基本都能到達20萬以上,他們追求“與市場接軌”,一般員工也比當地社平工資高30%以上。

最後總結:央企(含優質國企)的薪酬福利到底好在哪裡?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

一是,國企薪酬水平取決於歷史基數和市場價位。只能漲不能降,逐步把工資基數抬高了。比如,同樣兩家石油企業,同樣的效益,但是A企業工資就比B企業高,這是為什麼?原來A企業老總膽子大,把工資基數搞高了,結果搞上去就下不來。B企業老總為了升職不敢漲工資,所以歷史基數低,那麼,兩者就永遠這樣了。

二是,為什麼歷史基數不同呢?這是國企的工資總額制度造成的。比如,以上A/B兩個國企,都是1000人。歷史基數的工資總額,A是1億,人均10萬;B企業是8000萬元,人均8萬。上級不給B企業加工資總額,兩家企業的差距就固定了,哪怕B企業後來效益越來越好,工資總額也難以增加。

三是,國企的薪酬結構不同。國企財務比較規範,且有造福員工的思想導向,管理者千萬百計增加工資總額(自己也是受益者),多發工資多發獎金多發福利的管理者才被員工擁護。比如,國企人工成本列支是發放工資的1.6倍到2.0倍。除了五險一金之外,還是較高比例的住房公積金(12%+12%),這一塊錢非常巨大。年薪30萬的中層,光每月公積金就是6000多元,比一般員工的月薪都高。還有企業年金大約6%,一個月又多發1000-2000元。還有教育培訓經費2%-2.5%,福利費13%,會費2%,等等。這些都要回饋給員工。實際上,國企員工在工資之外,還有很多福利。

四是福利比較多。教育培訓經費都可以反饋給員工,讓員工得到較好的培訓發展機會,甚至個性化的培訓也是公費的,還有在職教育(哪個高文憑)也是公費的。福利費,這裡面可做的文章就大了,比如,住房補貼、交通補貼、休假補貼、通訊補貼,等等。有的交流中層人員,每月光異地交流補貼就高達6000元,租房補貼5000-8000元。還有休假補貼,20年工齡的可補貼8000元。會費2%,都用於生活福利、文化體育活動了,每個節日可以發幾百元到幾千元的福利,每次健步走、羽毛球比賽等可以給員工發服裝、運動鞋,單位還租場地、公費買羽毛球等設備設施,讓員工吃喝玩樂都不花錢。

五是管理層有擴大工資的內驅力。比如,單位管理者誰給員工辦福利多、發錢多,誰才是“好上司”,誰光給員工加任務、不給發福利,誰就是“壞上司”。民企私企,管理者都想壓縮工資、擴大利潤,但國企相反,都想壓縮利潤、擴大工資。比如,千方百計把利潤,繞開收支兩條線,創造條件發到員工手裡,那就考驗財務的“做賬”水平了。

所以,央企(包含優質國企)中層以上管理者的收入彈性很大,看不見的福利很多,薪酬福利不能簡單地計算到手的工資。國企機關人員的收入明顯高於一線員工工資,這是因為管理層本身職級工資定的就高,另外能進機關的都是什麼人大家都懂的。其實,一線員工的工資並不算太高,都被各層管理者“平均”高了。


職場火鍋


從12年畢業一直苟在國企上班,工作七個年頭,沒有大富大貴,也沒有一窮二白,工資待遇從兩千多至現在的四千多元。

換過兩家公司,第一家國企工作五年,薪酬一直未突破三千元大關,慚愧。17年來到現在的公司,扣除五險一金終於工資突破四千逼近五千元,還不錯的福利待遇(工作餐補助650元每月,分配公租房目前一個人居住)也讓我對未來有了些期待。

薪酬與勞動是相互的,生活中沒有那麼多不勞而獲。縱然網上吹得天花亂墜,也要從自身實際出發,付出多少勞動,揮灑多少汗水,熬過多少夜裡,問問自己是不是勞有所得。

未曾當過主管領導,一直在一線奮鬥,說白了就是一小工人,工作二十四小時,維護廠區內自動化設備,白天基本工作安排得很滿,晚上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適當得到休息,人員少,自然事情也就多,常常半夜起來幾趟處理故障,一天下來接到生產故障電話不下20個,說不累那是自欺欺人。性格實在,也不太會糊弄,應對工作習慣於實事求是,要做就做好吧,盡力而為是我一直告誡自己的,所以熬夜是家常便飯。

苦累不是讓別人可憐,也不是自甘墮落的活著欺騙自己,人有多大能,努力掙多大錢。

也曾想過跳出這個圈子,到社會上擼起袖子闖一闖。年級也不小了,身上的擔子漸漸重了些,年前剛結婚,更多的考慮房車,妻兒老小的安穩,前些年沒有一不做二不休的勇氣,現在更難抉擇。

人生總有生生不息的希望,我始終相信。

在努努力,當生活有了一定的基本保障後,我會脫離這個圈子,去走一直想走的路,到外面去,未知才有不顧一切奮鬥的動力。

這兩年廠裡效益還不錯,扣完五險一金到手四千多元(養老保險扣款290元,醫保71元,失業保險9元,住房公積金280元),逢年過節有相應的禮品禮包,半年獎三千元左右,十三薪三千五百元,年終獎五千元左右,每年根據實際情況稍有浮動,分配公租房,水電費每月三十元左右,雲南三線小縣城,這就是我在國企的工資待遇。


職場小記


這個可以說說。座標西安的我就在一家軍工央企下屬單位,隸屬於兵器工業。國企總體來講比較穩定,上班時間固定早8點上班,中午12點下班,下午2點半上班,6點半下班,上下班都吹號,只要聽號聲就行了。

說收入:月工資平均到手四至五千塊。公積金每月到賬900多。夏天有降溫費,一天15,發4個月。冬天有取暖費一月590發4個月。四時八節的一般不加班,加班有加班費,11個法定節假日如果加班按國家規定支付三倍加班費。年中和年底合計6000元生活補貼。因為離家近,沒有每月400元的車補,公司其他在高陵園區的職工有車補。

單位管理: 單位領導管理較為人性化,有事請假都會批准。職工和職工家裡老人生病住院、死亡的單位黨政工團都會去人探望。

生病住院:職工本人除醫療保險外還有“工會互助險”,也就是生病住院後個人支付部分的二次報銷,舉個例子:假如生病住院除醫保報銷外個人支付部分花10000元,職工互助險報70%,自己一般實際花3000。

住房:等著單位集資建房,按工齡排隊,上一次集資買房是2017年,4900一平方米。


不存錢只買房


我也分享一下,我2011年上班,一家央企電力公司三級單位,屬於一般管理人員,實習期一年,實習工資是2800每月,實習期間也有過節費,每次2000,年中年末有安全獎,每次5000,轉正定級時為14崗6級,工資是1800,績效是1000,分開發,工資10號發,績效20號左右發,此外有過節費每次2000,安全獎每年20000左右,亂七八糟的一年實際到手10萬過點,五險兩金,公積金一個月1400多,14年因為家裡原因商調到一家省屬國企二級單位,中層,工資到手5000過點,五險一金,公積金一月1700多,防暑降溫費一年1000多點,取暖費2800,工會逢年過節的一年下來能發2000元左右的東西。我們的工資在省屬企業裡面是比較低的,一般省屬企業員工都拿我這個工資。

不管在央企還是地方國企,管理上都比較人性化,請假什麼的都很容易,打個招呼就行,這些單位裡面能幹活會幹活的人還是很多,當然也有一部分是混日子的,反正工資也不會少,這只是我瞭解國企的基本現狀。


馬123273666


我一個朋友,上海央企合同工,工作十幾年了,每月實際到手六千出頭。工作踏實肯幹,就是沒人沒背景又不喜歡請客送禮,所以混的很差。只會埋頭苦幹啥的,就別去央企國企。會搞文字遊戲的,說的比做的好的,會溜鬚拍馬的,會配合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那一套的,可以去。上海大部分人工資都不高,而房價高達每平方七八萬。想想都覺得可笑。


用戶1419797118960


某巨無霸央企下屬企業,中部四線城市。工作18年,技術工作,高級工程師,無行政職務,算是骨幹員工吧。月薪稅前12000左右,各種社保、年金、公積金扣除3000+,感謝政府減稅,實際到手8500左右;年底50000左右獎金。工作日每天餐補24元,發到餐卡,可以去公司餐廳吃飯,或到內部小超市刷卡購物。衛生紙、香皂、肥皂等發的基本用不完。一般都是雙休,除非特別急的任務偶爾需要加班;根據工齡每年有帶薪年假,像我每年10天年假。


北方的狼19380


座標成都,一家央企,工作有8年,公積金每月扣1350,社保扣889,職業年金扣441,每到手7000左右,餐補每月500,每年一次住房補貼5000多,年終獎有4萬左右,過節忽略不計,貌似就這樣。這幾年招不到人,走的比較多,主要是待遇上不去!


阿木72299462


在兩個國有企業待過,差別很大。

2003年,沿海城市,大學畢業後,跟兩個同學簽約如今城市的一家大型國有企業,故,自嘲三劍客闖西域,去一個老牌國有企業上班,待在機關,一個月工資1100元,但長期拖欠工資,每個月要提前打報告,向單位預支600元生活費,到兩年後,待不下去了,辭職,這個時候,已經拖欠我半年工資了。

換了一個單位,是事業單位、企業化運作,一個月800元(實習期),幹了10個月,由實習期轉為試用期,按勞分配(之前實習期幹多幹少都是800元),一個月也就1000多,不交三金。一直到一年半後,才轉為正式員工,有三金。

這個時候,工資才慢慢起來,一個月有2000來塊,那是2007年左右,那時候,老員工工資有3000多,多麼羨慕他們,所以,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一年後工資拿到上3000,差不多在2008年實現了。

2010年,單位直接變成國有控股企業,也是行業裡,最早的一批行業改革單位,當時公司打算上市,最終泡湯。

到後來,一個月有4000多,到2012年的時候,能夠達到5000多了,到2016年,最高拿到7000多。

不過,從兩年前開始,整個經濟形勢下滑厲害,單位效益也不好,只好降低工資,年終獎也沒了,從之前的平均工資6500元,降到了5000出頭,持續到現在。

去年年底,單位進行大整合,多個同行業單位合併,組建如今的新單位,性質也變了,到如今,工資依然在5000+,有時候,計劃不如變化快,在消費直逼一線城市,5000元+工資,壓力山大,作為畢業16年,這個工資,確實有點對不起觀眾。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國企一般來說都是很多人羨慕的工作,但國企有很多種類,有些國企的工資待遇很不錯,像國家電網,鐵路等都非常熱門和搶手,還有一些國企在國家經濟轉型和市場需求不平衡等等原因下效益也大不如從前,如煤,鋼鐵等產業。

我畢業後在後者一家國企從事一線工作,雖然都說是所謂的放飛單位,但是也掛著名,我們的工資不是固定不變的,像我實習期開過2000多,後來開過3000多和4000多,跟我分到同一個單位的朋友還有開到5000多的,這都是扣完五險一金後到手的。為什麼我們一個單位掙的工資不一樣,因為我們每天干的活不一樣,像放電纜和院子裡收拾衛生掙的就不一樣,我們以班組為單位,班組每天干的活不一樣,掙的也不一樣,每個人乾的活不一樣,掙的也不一樣。有意思吧。還有我們同批人分到不同單位的掙的也不一樣,有的分到集團主體單位的朋友他們比較正規實習期都1000多,後天逐漸提了上來算上加班各種補助基本在4000左右浮動。還有比我們更慘的,他們實習期1000多,後來多數是2000多,過3000的次數少,他們主要原因是幹活床子少,狼多肉少嘛,不知何時熬出頭,無奈辭職奔生活。

以上是我在工作時知道的一些情況,每個單位都有本難唸的經,不盡相同。其實這也會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是進退也好,或多管旗下搞副業也罷。都是人在做。

以上是個人觀點,只供參考。


我是專科生


18年從大學裡畢業,到了當地一家國企(煤企)被分到了綜採隊檢修班,還沒有掙百分之百的工資最高的一次那個月掙了1w2,如果是百分之百的話應該是1w3以上,這個月才掙開百分之百,不知道工資會提升多少,很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