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文:鄉兵、團練、民團、保安團

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頭條號:睜眼看西安;首發

“鄉兵”起源於五代後晉時期,當時後晉王朝,為了打擊地方匪盜,規定每七家出兵一人,軍械自備,在鄉里保境安民,這就是“鄉兵”。到了清朝時期,“鄉兵”開始大行其道,以至於成為影響中國後世數百年政局的強大力量。

西安人文:鄉兵、團練、民團、保安團

【曾國藩團練】

清朝嘉慶年間湖南人孫鼎臣據《周禮》言道:"今之團練鄉兵,其遺意也"。至此鄉兵變為“團練”。天平天國起義,橫掃東南,曾國藩開始興辦團練,編成陸軍十三營、水師十營,人稱“湘勇”,兵隨將轉。湘勇苦戰太平軍,一舉扭轉八旗綠營頹勢,清廷開始諭令各省舉辦團練。

西安人文:鄉兵、團練、民團、保安團

【鄉勇】

清咸豐十年,陝西巡撫譚廷襄奉旨請在籍的致仕大臣張芾在陝大辦團練。張芾,陝西涇陽人,道光年進士,曾任江西巡撫、官至內閣學士。張芾興辦團練,規定每10丁編為1隊,牌長任隊長;50人以上編為1團,甲長任團長;若干團合為一個大團,保長任團總。所有團丁只招收本地土著老戶,外來無業遊民一概不準入團。

團練分為團丁和練勇。團丁滯留家鄉,平時種地,閒時操練,沒有軍餉,有事鳴鑼,集合打仗。而練勇則不一樣,練勇是在團丁中挑選身強力壯者,集合與縣府,不種地,有軍餉,專職操練打仗。團練經費,朝廷不出,均由本地富戶和商賈按月捐納。

西安人文:鄉兵、團練、民團、保安團

【《一代梟雄》何輔堂民團】

到了清末,團練這種民間武裝發展為“民團”,如辛亥西安反清武裝起義成功後,經軍政府批准,全省各府州縣的哥老會碼頭一律改為民團,總人數一度達20多萬。當時長安縣在西安城內四府街湖廣會館設有民團總局,統領長安全縣18個廒,36個倉2000多個村落的民團。

西安人文:鄉兵、團練、民團、保安團

【《關中匪事》羅玉章保安團】

到了民國25年,民國又變為“保安團”,當時陝省設立保安處,抽調長安等縣民團精壯人員1000餘人,組建成立了1個保安團常駐西安。抗戰爆發後,省保安處下令各縣都要在原有民團基礎上挑選精壯之人組建保安大隊。到了同年秋,省府保安處抽調各縣保安大隊陸續組建6個保安團。民國28年,繼續擴編為3個保安旅下轄9個保安團。抗戰勝利後,陝西地方有正式番號的保安團就達20多個。解放戰爭時期,各保安團相繼被擊潰隨之灰飛煙滅。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