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軍權的毛主席深夜獨行數裡,阻止了紅軍進100多個團的包圍圈

遵義會議改變了黨和紅軍的命運,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被稱為“生死攸關之轉折點”。毛主席得以進入黨中央領導核心,當選為政治局常委,分工是幫助周恩來指揮軍事。陳雲後來說:在遵義會議上,“只有毛主席講得很有道理”。

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決定北渡長江。部隊進至土城附近,遭到川軍阻擊。於是,紅軍調頭西進,渡過赤水,到川滇邊境的扎西休整、縮編,擬尋機渡過金沙江去川西北與紅四方面軍會合。

敵軍為阻止紅軍北上渡江,調集重兵對紅軍形成合圍夾擊之勢。重掌軍權的毛主席,力主回師敵人兵力暫時空虛的黔北地區。

失去軍權的毛主席深夜獨行數里,阻止了紅軍進100多個團的包圍圈

於是,紅軍二渡赤水,激戰婁山關,再佔遵義。在這次遵義戰役中,紅軍重創敵中央軍兩個師、黔軍8個團,取得長征以來、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後的第一次大勝利,充分體現了遵義會議改變軍事領導人後紅軍

在正確軍事路線指揮下發揮的巨大威力。

就在此期間,毛主席寫下了不朽的詩篇《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1935年3月4日,中革軍委在遵義城特設前敵司令部,朱德為司令員,毛主席為政委,統一指揮紅軍。

3月10日1時,在前線的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急電中央,建議進攻打鼓新場,殲滅駐紮在那裡的黔軍。

打鼓新場,如今已是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城的一部分了。

收到林彪、聶榮臻關於進攻打鼓新場的電報後,張聞天當日就在遵義縣楓香鎮的苟壩召集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和部分中革軍委局以上首長開會,討論打不打如何打。會議開了整整一天,爭論很激烈。在遵義戰役大捷的鼓舞下,大家希望多打勝仗來創造雲貴川三省地區根據地,求得生存,再圖發展。

打鼓新場既是紅軍戰略轉移必經之地,也是黔北重鎮,地勢險要,商賈雲集,位於四大場鎮之首,如果佔領,可以給紅軍較富足的補給,對紅軍西進開闢新的根據地非常有利。再者,駐守打鼓新場的王家烈的兩個師,戰鬥力弱。所以,都贊同進攻打鼓新場,包括朱德、彭德懷在內。

只有毛主席一個人不同意進攻打鼓新場,他陷入了孤立。

會議爭論不休,毛主席以不當前敵司令部政委職務進行抗爭,張聞天不客氣地說了一句:“不幹就不幹!”曾在遵義會議上就對毛主席很不滿的凱豐也說:“少數服從多數!”

張聞天提議,根據黨的組織原則,尊重多數同志的意見,來個民主表決,自己不表態,按大數同志的意見辦。結果,會議通過了進攻打鼓新場的決議,由彭德懷擔任前敵總指揮,由周恩來起草作戰命令,毛主席的政委職務被解除。

會議不歡而散。

失去軍權的毛主席深夜獨行數里,阻止了紅軍進100多個團的包圍圈

會議結束後已是深夜,失去軍隊職務的毛主席並沒有計較個人得失,而是仍然牽掛著黨和紅軍的安危。思來想去,他決定再努力一把,於是提著馬燈走了幾里地,在凜冽的寒風中,去找周恩來力陳己見。

由於這個夜晚的舉動與未來中國的命運緊緊相連,毛主席走過的這條小道後來也被人稱為“毛澤東小道”。路旁的鐵沙棠樹因見證了苟壩會議的召開,如今也被稱為“真理之樹”。

這晚毛主席見到周恩來後,懇切勸說他晚一點再發布進攻打鼓新場的命令。恰好,凌晨3時50分,軍委二局急電周恩來:“黔軍猶旅由西安退泮水,向打鼓新場推進,滇軍魯旅由黔西火速增援打鼓新場,滇軍安旅、龔旅亦進,同時川軍和中央軍周渾元縱隊也在集合”、 “紅軍如欲進攻打鼓新場,周敵、川敵有向我側背夾擊之勢”。

看過電報以後,兩人重新考慮了進攻打鼓新場的作戰事宜。 隨後,毛主席、周恩來連夜找到朱德,達成了共識,決定於第二天早上繼續開會。

3月11日晨,張聞天再次主持會議,毛主席、周恩來、朱德詳細分析敵我形勢,反覆闡述不可進攻打鼓新場的理由,與會人員一致同意放棄進攻打鼓新場的作戰計劃,發出了《關於我軍不進攻打鼓新場的指令》,指令由朱德和恢復了政委職務的毛主席簽字下發給一軍團林彪、聶榮臻和三軍團彭德懷、楊尚昆。

紅軍再一次化險為夷。事後證明,當紅軍主力向打鼓新場行動,準備打擊黔敵猶禹九部時,在打鼓新場附近,不僅有周渾元和吳奇偉縱隊,還有孫渡和郭勳祺縱隊,如果紅軍當時貿然向黔軍猶旅進攻,面對的將不是一個縱隊,而是蔣介石在黔的大部分兵力,足足有五個縱隊,加上國民黨的地方軍隊,共有100多個團的兵力,已對我軍擺下南北夾擊的陣勢,如果真去進攻打鼓新場,紅軍就會被合圍,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正是毛主席可貴的堅持,才及時制止了這次錯誤的軍事行動,調回了正向打鼓新場前進的紅三、五軍團,避免了紅軍的重大損失,保全了中國革命火種,真是千鈞一髮啊!

遵義會議後,紅軍的每個戰鬥行動,都須經中央政治局開20多人參加的會議討論決定。張聞天自接替博古職務後,幾乎天天都要主持召開這樣的會議。

囿於張聞天接替博古後,每遇戰事都要召集20多人開會討論,往往爭論不休,不僅無濟於事,又貽誤戰機,毛主席據此提議成立由幾個人參加的小組,全權指揮軍事。

這一提議立即獲得周恩來等的贊同。3月12日在苟壩繼續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一致通過由毛主席、周恩來、王稼祥組成三人小組(新“三人團”),全權指揮紅軍軍事行動。

失去軍權的毛主席深夜獨行數里,阻止了紅軍進100多個團的包圍圈

毛主席由“幫助下最後決心者”變為“下最後的決心者”,指揮紅軍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變被動為主動,三渡赤水,調敵西進;四渡赤水,引敵東來;重渡烏江,兵臨貴陽,巧渡金沙……徹底擺脫了蔣介石數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取得長征的偉大勝利,最終取得了全國的政權,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劉繼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