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味會淡?其實是我們長大了

你說,春節會消失嗎?

夜晚九點,從外地趕回來過年的小妹這樣問到。剎那間,竟不知如何作答。不會吧!春節,每年都過,怎麼會消失?

會吧,紅燈籠、剪紙、鞭炮煙花,再難尋,新衣裳、團圓飯、春晚.....帶不來內心對鬧新年的慾望與快樂,好似普通不過的小長假,只是換個地方,換群人聚餐消遣。那個喜慶熱鬧的春節,已經不在了。

為什麼年味會淡?其實是我們長大了

為什麼年味會淡?其實是我們長大了

存在記憶裡的熱鬧

進度條倒拉至孩童時期,春節的到來,意味著不被管束,可以肆意看電視、玩遊戲、睡懶覺、吃零食;串門拜年領壓歲錢,同齡夥伴追逐嬉戲;整天忙工作的父母終於陪伴左右;不小心犯錯,能借助大過年的喜慶逃過一劫。毫無疑問,孩子的新年真的是熱鬧而快樂的。

為什麼年味會淡?其實是我們長大了

美好如春節,我卻沒有很快樂

快樂、熱鬧、溫馨是人們對春節最初印象,成年後的春節,搶不到的車票,趕不完的項目,還有辛苦一年因此刻趨近於零的餘額,卻不再因為"大過年的"擁有特權,成年人的年末年初,只剩下無盡焦慮。感受不到那種只為年味而忙活的快樂,更沒有精力只因為春節而忙活。有人曾說:每到團圓喜慶的節日,回家的念頭還沒產生,鼻樑早就發酸。

為什麼年味會淡?其實是我們長大了

年味逐漸淡掉,依舊值得等待

沒有了煙花爆竹、春聯窗花的點綴,親朋好友聚在一起,攀比式的關心,鄰里陌生又匆忙,說句新年快樂都顯尷尬,在成年人看來,年味好似真的在淡化。

為什麼年味會淡?其實是我們長大了

春節變得寡淡且徒增壓力,但守家裡的父母長輩,依舊會煞費苦心早早準備好一切,臘肉、糕點、乾果零食......從進入臘月開始便守著電話,只等孩子那句:爸媽,我今年回家過年。

為什麼年味會淡?其實是我們長大了

為什麼年味會淡?其實是我們長大了

聽聞你今年不能回家,那今年的春節才是一點年味沒有!

年味真的在消失嗎?

其實並沒有,回家的車票依然一票難求,街上到處是紅燈籠、中國結,小孩子們拿著紅包,結伴玩耍好不熱鬧;長大的我們搶著微信紅包,錄著新年視頻;八零九零這代父母,扶老攜幼去其他城市、國家旅行,看世界;燙著八十年代時髦捲髮的媽媽桑阿姨們,擠進擁擠的超市菜場,只為搶那最好的年貨。

為什麼年味會淡?其實是我們長大了

為什麼年味會淡?其實是我們長大了

年味一直都在,過年的快樂沒有變,而是快樂的方式變了。也許,往後的新年會越來越缺乏"年味"。可能是人們抱著手機搶紅包,也可能是大餐廳聚會、K歌、看電影,還可能是過年不再擠春運回家,帶著全家去旅行,新年的熱鬧喜慶可能沒有記憶中那麼美好。但,春節不會如想象中消失。中國人對春節、對年味兒早已植入骨髓,不管什麼形式,人們依舊是在表達述說:新年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