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擊俱樂部:金錢帶來的是奴化?還是幸福?或許我們該重新思考

拍攝音樂錄影帶出身的導演大衛·芬奇轉型的第一部作品《異形3》並沒有獲得大家的廣泛認可,真正讓大衛芬奇走進大眾視野的是他的後兩部作品:

《七宗罪》和《搏擊俱樂部》。其中《搏擊俱樂部》以其獨特的切入視角和最終驚險刺激的反轉結局在影壇廣為人稱道,但是在國內常常會有很多觀眾會因為名稱翻譯的問題錯過一些經典影片,《搏擊俱樂部》就是其中非常可惜的一個。因為在這部影片中大衛.芬奇所展現的導演技巧可以算是他個人拍攝歷史上的巔峰了。

搏擊俱樂部:金錢帶來的是奴化?還是幸福?或許我們該重新思考

1999年上映的《搏擊俱樂部》不僅對於當時來說是一部標新立異的影片,就算是放到今天來看也依舊能夠在21世紀引起轟動。《搏擊俱樂部》表面上來看不是一個複雜的故事。愛德華.諾頓主演的普通職員傑克長期患有失眠症,為了不浪費夜裡的時間他會選擇用夜晚去做兼職或是給自己放鬆一下,在一次地下拳擊的搏鬥比賽中遇到了布拉德皮特飾演的泰勒,傑克的生活從遇到泰勒開始發生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變化,首先是一次神秘的事故燒燬了傑克的公寓讓他不得不搬到泰勒的住所,然後兩個人又一起成立了搏擊俱樂部,在那裡人們可以互相搏鬥直到他們的內心獲得滿足。搏鬥這樣精神與肉體的雙重刺激給傑克帶來了巨大的成功感並極大地治癒了他的失眠症狀。隨著搏擊俱樂部的不斷壯大,事態逐漸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泰勒下令俱樂部的成員去對破壞社會治安、襲擊他人,對生活造成巨大破壞,並將這個計劃命名為"Project Mayhem",當傑克試圖阻止泰勒時,在一系列驚人的發現中他最終意識到世界上並不是真的存在泰勒這個人:傑克就是泰勒,泰勒就是傑克。從頭到尾都只有傑克一個人,他一直在這兩個人格角色之間進行著轉換,從平平無奇的傑克到驕傲自大的泰勒,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場一個人的戰鬥,是被商品經濟物化的人自己進行的一場自我博弈。

《搏擊俱樂部》之所以可以成為經典,是因為經典永不過時,因為在這些經典的電影中我們可以常看常新,不斷的學習到新的人生哲理。

搏擊俱樂部:金錢帶來的是奴化?還是幸福?或許我們該重新思考

在談及這部影片的時候,最經常被人提到的就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對於人的異化,傑克這個角色就代表了普羅大眾的現代人,他被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商品所束縛,而當物質慾望無法再繼續前進時,反觀自己的內竟然如此空虛,以至於傑克需要一直不停的搜索商場的產品購買目錄才能不在焦慮。當代社會一個無可爭論的事實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確實都深陷在現代商品社會中,追求物質崇拜物質,與此同時,我們的自我正在迷失:通過外觀和穿著來相互評價,追逐奢侈品和高端生活,在沉重的經濟負擔下又必須不停的工作用以支付房屋和汽車抵押貸款。生活彷彿陷入了一種怪圈,我們擁有的越多,我們的虛榮心就越重。

《搏擊俱樂部》就是一種從商品經濟文化中解放出來的吶喊。而在影片的最後,男女主角牽著手看窗外的繁華都市裡,摩天大樓一座接一座的爆炸倒塌,像是某種浪漫愛情電影,這是整部影片中最人文主義的一個畫面,或許也正意味著人的覺醒和反擊,人重新奪回做人的權利,而不是做物質的奴隸。就像最近幾個月在外網瘋狂爆紅的網絡博主李子柒,就是展現出了一種完全脫離商品經濟、迴歸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這樣的文化現象(或者說是文化輸出)為什麼能夠在全球範圍內爆紅,相信也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

搏擊俱樂部:金錢帶來的是奴化?還是幸福?或許我們該重新思考

《搏擊俱樂部》所探討的另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人如何與社會相處、如何與自我相處。在現代的城市化社會中,人們都住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裡,小區越來越高檔,有人在一棟樓裡住上三年可能都沒見過自己只隔著一堵牆的鄰居。在這樣的社會中人們變得越來越冷漠,冷漠讓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降低了,因為每個人都被困在屬於自己的區域中,我們已經很少能找到真正的朋友來可以分享我們的感受。影片的主人公傑克是這樣,我們又何嘗不是呢?當傑克的公寓被燒燬時,除了泰勒以外,他甚至找不到其他任何人可以求助,所以當最後我們知道了泰勒並不是真實存在,只是傑克在腦海中創造出來的人物時,才會更加切身的體會到人際關係的悲哀。男主角的精神疾病與這種人際上的疏離、冷漠是密不可分的,而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也受到各種精神問題的困擾:失眠、抑鬱、精神分裂症,這些已經不是"小眾群體",1999年的電影已經直接向我們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和冷漠可以發展至何等程度的糟糕結果,二十年過去,我們卻依然在這樣的交往怪圈裡重蹈覆轍。

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哪怕只是人與自己相處,都很難在自己的精神內部達到平衡。的確,《搏擊俱樂部》是一部以暴力為特徵的有些陰暗的電影,但是影片中所有的血腥場面都不是為了所謂的視覺刺激,而是為影片的核心思想服務:人性是殘酷的,人是殘酷的。物質生活的奴役使人們在工作中變得麻木,在長期的壓抑一部分人的野性就這樣被喚醒了。人不是無緣無故的自我壓抑,所有外部因素都是導致內部衝突發生的原因。從精神層面上來講,傑克想要變得不再懦弱,能夠充滿精氣神的生活,人生只有一次,他不想把自己的人生浪費在無止盡的工作上,他想對老闆說"不",想辭職去過有意義的生活。但是作為一個成年人,傑克在社會上的身份限制了他這樣做,就是在這樣的精神困境裡傑克創造了一個泰勒來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是因為他的兩個人格在每一個方面都是如此的不同,以至於到了最後極端的想要破壞掉一切,被割裂的自我無法兼容。當衝突和矛盾深入到一定程度時,人要被迫以流血的方式結束幻想,回到現實。

搏擊俱樂部:金錢帶來的是奴化?還是幸福?或許我們該重新思考

當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快速發展的經濟和紙醉金迷的生活時,《搏擊俱樂部》無疑是一部敢於揭露真相的電影,它的主旨是試圖去批判那些令人窒息的消費文化主義的無聊和空虛,並探索創建一個烏托邦的可能性,使人們可以在這樣的地方恢復活力,過上想要的生活。對於這部二十年前的影片來說,內容彷彿就是當下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們應該如何自處,是繼續壓抑心靈的聲音,還是等待另一種自我毀滅性的爆炸?在看過《搏擊俱樂部》以後,或許我們應該認真思考去生活真正的價值,並努力在物質和精神之間、在身體與思想之間。在生活與夢想之間尋求一條平衡之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